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以延吉市初中为例
【6h】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以延吉市初中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相关概念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有效教学理论

2.2 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2.3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第三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现状研究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延吉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现状分析

3.3 影响因素各维度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相关统计结果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讨论

4.1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总体及各维度分析

4.2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4.3 自我反思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4.4 同伴互助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4.5 专家引领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4.6 自我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展开▼

摘要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作为基础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为主要目标。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难以落实、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不当,造成教师教学低效或者无效的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成为制约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及发展的瓶颈。另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一教育政策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纳入其中。因此,研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以延吉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观察法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试图了解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揭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尝试找出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通过对延吉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现状的调查,本文形成如下研究结论:(1)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平均分为3.660,总体水平较好,65%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2)延吉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多媒体运用、指导、讲述、讨论、提问、板书、管理课堂作业、运用非言语手段、管理教学时间、制定和执行课堂规则、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适应性教学;(3)不同民族、不同教龄和不同学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上存在显著差异;(4)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反思处于较好水平,平均分为3.546;同伴互助处于较好水平,平均分为3.652;专家引领处于较好水平,平均分为3.782;自我发展处于较好水平,平均分为3.569;(5)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反思水平、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和自我发展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均存在显著影响。
  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建议:(1)加强学校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引领;(2)提高教师同伴互助质量和效果;(3)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4)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