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白送别诗中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研究
【6h】

李白送别诗中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Research 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Abroad

1.1.1 Research on Metaphor Abroad

1.1.2 Research on Metonymy Abroad

1.2 Research 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at Home

1.2.1 Research on Metaphor at Home

1.2.2 Research on Metonymy at Home

1.3 Research on Li Bai's Poetry

1.3.1 Traditional Research on Li Bai's Poetry

1.3.2 Cognitive Research on Li Bai's Poetry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Thesis

2.1 Conceptual Metaphor

2.1.1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2.1.2 Working Mechanism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2.2 Conceptual Metonymy

2.2.1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onymy

2.2.2 Working Mechanisms of Conceptual Metonymy

2.3 Data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Thesis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Li Bai's Farewell Poems

3.1 Life Metaphors

3.2 Officialdom Metaphors

3.3 Emotion Metaphors

3.4 Wine Metaphors

3.5 Summary

Chapter Four Conceptual Metonymies in Li Bai's Farewell Poems

4.1 HISTORICAL ALLUSIONS FOR CURRENT EVENTS Metonymies

4.2 PROPERTIES OF THE PERSON FOR THE PERSON Metonymies

4.3 CONTAINER FOR THINGS CONTAINED Metonymies

4.4 PART FOR WHOLE Metonymies

4.5 Summary

Cou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展开▼

摘要

隐喻和转喻的研究都始于古希腊时代,传统上,它们被看作是语言的装饰,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20世纪80年代,隐喻和转喻不再仅仅被看做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被看做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了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隐喻和转喻都是一种概念现象,它们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和思维中,并且能够组织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为。隐喻和转喻都基于人们的日常经验,其本质都是概念性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隐喻的世界上,诗歌与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山水、边塞、送别等诗歌题材上作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拓与创新。送别诗是李白优秀诗歌中的重要部分。先前的学者对李白的送别诗研究已久,但据笔者的了解,多侧重于文学的角度,特别是从修辞和意象等方面加以探讨,而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仅有熊无昧于2006年发表的《转喻与李白诗的认知建构》,刘海波、段成于2010年发表的《李白诗词中的概念隐喻研究》以及罗炜于2010年发表的《关联理论角度下李白诗歌隐喻的研究》这三篇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李白的诗歌进行了研究。
   因此,本论文试图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和转喻理论,采用定性分析法来分析李白送别诗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李白送别诗中的隐喻现象主要可以分为生命隐喻、官场隐喻、情感隐喻及饮酒隐喻四类,转喻现象可以分为历史典故转喻眼前事件、人物特征转喻人物、容器转喻容纳的物体及部分转喻整体四类。这些概念隐喻和转喻都来源于人类的基本生活体验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状。
   通过分析,本研究以中国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证明了认知隐喻观的普遍性,隐喻是无处不在的,它对人类理解抽象事物,理解客观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脱胎于日常语言中的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汉语文学作品。西方的认知语义理论可以“洋为中用”,成为解读李白诗歌的新的解读工具。同时,笔者也相信,除了认知隐喻理论,转喻理论也是认知语义分析的重要工具。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李白送别诗中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现象,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它扩大了李白诗歌的研究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