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殖民语境下的电影翻译研究——以中国入世后的中美电影交流为例
【6h】

后殖民语境下的电影翻译研究——以中国入世后的中美电影交流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翻译界向来重视文学翻译,电影翻译往往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而不受重视。然而,电影的受众面之广却是文学无法匹敌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国外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荧幕上,电影翻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就总体而言,相对于文学翻译来说,目前的电影翻译研究相对滞后,表现在研究人员不足,成果不尽如人意。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电影翻译研究相对更加滞后。虽然这种现状正逐渐引起我国翻译界人士的重视,但总体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我国的电影翻译研究起步较晚。在论述翻译的众多著作中,鲜有专门涉及到电影翻译的,有的只是在个别章节中对电影翻译稍有提及。与20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状况相比,虽然目前讨论电影翻译的文章越来越多,讨论也逐渐加深,但这些研究大多还仅限于译者经验的讨论,理论深度不够。总结来说,目前的电影翻译研究基本上属于内部研究,即关注如何翻译出目的语观众易于接受的电影作品,比如电影翻译的两种方法字幕和配音等。这种研究把电影翻译当成是一种不涉及价值判断的过程,忽视了影响电影翻译的外部因素和电影翻译背后的权利差异。 因此,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了2002年到2005年这四年之内的中美电影交流情况。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电影翻译的现状,本文的写作初衷,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目前电影翻译的研究现状,包括电影翻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电影翻译历史和电影翻译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接下来本文指出了目前电影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电影翻译受重视不足和缺乏外部研究。在本章末尾,作者介绍了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文化转向”,并介绍了翻译研究领域内的新一个新动向,即后殖民翻译研究的异军突起。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来源,即后殖民理论。首先对后殖理论的研究范围作了一个细致的介绍和分析,其次重点介绍了后殖民理论研究领域内的三个重要人物,即Edward Said,Gayatri Spivak和Homi Bhabha,并详细介绍了他们的重要观点。本章最后重点介绍了几对重点概念。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本章首先对2002年到2005年间的中美电影交流状况作了细致的统计。分析了三个电影市场,美国电影市场,国际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市场。指出,在美国和国际电影市场美国电影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其霸权地位一时难以撼动。在中国电影市场,由于近几年中国电影质量和产量增长迅速,国产电影票房终于夺回了长期被好莱坞电影占据的半壁江山。以此为基础,本文指出,在电影翻译领域抵抗来自美国的文化霸权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重要的是完善自身。第二节分析了电影翻译策略。指出,虽然归化策略是电影翻译领域里被普遍接受的翻译策略,而且实践证明也十分成功,但我们不应该就此而忽略了异化策略。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证明了异化策略的可行性。最后指出,电影翻译是解殖民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