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学习焦虑和自我监控策略看中高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
【6h】

从学习焦虑和自我监控策略看中高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

代理获取

摘要

1973年Brown发表“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变量”一文,开始了对二语学习中焦虑因素的研究,至今已有快40年的发展历程了。很多学者认为,焦虑是最能够预示学习者学习成效的情感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高级二班16名留学生为参照对象,运用“汉语口语课堂焦虑调查问卷”并结合课堂观察、个案访谈对留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学习焦虑或多或少的存在于留学生的汉语口语课堂学习之中;焦虑值最高的是“言语焦虑”。
   于此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习者的学习焦虑与监控策略的使用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自我监控是语言输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最早是被美国的Rubin(1975)和加拿大的Naiman(1975)提出的,至今也经历了接近40年的发展。本文在对自我监控策略的调查中,主要利用了口语文本分析并辅以课堂观察和个案访谈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自我监控策略普遍存在于留学生的口语课堂输出中,表现最多的是相同修正,最少的是错误修正。
   在焦虑与自我监控关系的调查中,运用数据分析工具选用的是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1.5,得出结论焦虑与自我监控之间有着显著关联,焦虑值越高,自我监控行为就越多,反之亦然。其中相同修正和恰当插入修正行为与焦虑值的相关性最大,两者呈正相关。恰当替换、语音修正、词汇修正和句法修正行为则与焦虑值无明显相关性。而在课堂教学中,后四种监控策略对留学生的言语知识的内化起到积极作用,而与焦虑值呈现显著相关性的相同修正和恰当插入多数不会对言语知识的内化巩固起积极作用,相反会严重影响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得出两个基本观点,即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得当的自我监控意识,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
   结合相关教学法流派和笔者的教学体验,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法对于中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支架式教学法能够在增加学生的开口率的同时通过学生对自我监控的得当运用降低口语表达的错误率。
   最后笔者提出教师在选择其中一种教学模式时,除了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本身的优势外,还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与学生在口语学习中的心理特质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接受的拥有较好效果的教学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