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然的敌人》翻译实践报告
【6h】

《自然的敌人》翻译实践报告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1.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Features of the task

1.2.1 Wide use of nominalization

1.2.2 Technical words

1.2.3 Simple present tense

1.2.4 Rigorous reasoning and logic

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ost-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3. Case Analysis

3.1 Theoretical basis

3.1.1 Skopos rule

3.1.2 Coherence rule

3.1.3 Fidelity rule

3. 2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3.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3. 3.1 Nominal structure of v.-n.+prep.+n.

3. 3.2 Nominal structure of adjective+v.-n.+prep.+n

3. 3.3 Nominal structure of preposition+de-verbal nouns

3. 3.4 Regular collocation

4. Summary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4.1 Problems to be solved

4.2 Implications

参考文献

致谢

Appendix

展开▼

摘要

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生态危机已对人类造成最严重的威胁,如气候变化给大气、海洋、生物体、土壤、珊瑚礁等等带来了一些深重灾难。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蓬勃兴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潮和学派。在西方诸多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阐释当代环境危机,探寻一条既能解决人类生存困境面临的环境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此背景下,对此类书籍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理论借鉴。
  本文为一篇翻译报告,选取了美国生态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科威尔的作品《自然的敌人:资本主义的终结还是世界的终结》进行翻译实践。其中,对该书的第二部分“自然的统治”完成了译前准备、文本分析、译后检验等工作。《自然的敌人:资本主义的终结还是世界的终结》明确提出了“资本是自然的敌人”的观点,控诉资本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该书理论性较强,语言凝练,逻辑清晰,内容客观深入,是典型的科技文。把握文本的特点,采取合理的翻译方法是做好本次翻译项目的重点。本报告根据翻译实践,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名词化结构进行了着重分析,并对相应语言现象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归纳。此外,译者对整个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就自身翻译经验进行了阐释,希望本报告能够对国内生态社会主义的研究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为其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