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的称呼语研究
【6h】

非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的称呼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The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Address Forms Abroad

2.2 Studies on Address Forms at Home

2.3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about Address Forms from Different Scholars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Non-Essentialism

3.2 Holliday’s Non-essentialist View of Culture

3.3 Non-essentialsit View of Culture’s Influence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The Choice of Address Forms from Non-essentialist View of Culture

4.1 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 on the Choice of Address Forms

4.2. The Influence of Otherization on the Choice of Address Forms

4.3 The Influence of Representation on the Choice of Address Forms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称呼语在日常生活和许多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怎样称呼他人成为了许多学者的研究趋势。选择合适的称呼语来开始一段对话能够使交际顺利地进行,因此称呼语的选择十分重要。众所周知,在所有的文化中称呼都是普遍的现象。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称呼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外研究中,Brown和Gilman(1960),Ford(1961),Ervin-Tripp(1972),Friedrich(1972),Wilson(1990)都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称呼语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对称呼语的研究主要是在社会学,语用学,称呼语转换和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进行。例如,高春明(2005)研究了权利和平等关系理论下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周卫东(2007)对比了汉英称呼语的差别。纵观中外的历史研究,绝大多数研究都是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进行的。本论文将研究非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的称呼语。
  Holliday(2004)在非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研究,研究分三个主题进行:身份、他者化、再现。在非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文化是动态的、多样的、开放的并且相互交叉的。人们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文化差异。同样,跨文化交际不仅是不同国籍间的人们的交流,也包括无论是社区、阶层、职业、性别等不同的所属群体间人们的交流。非本质主义文化观集中于文化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本论文重点研究非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选择机制。本研究从三个主题展开:身份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他者化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和再现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由于每个人不只有一个身份,所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身份的协商和构建对称呼语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影响。他者化是阻碍交际的主要因素。他者化表现在把交际的另一方看作“另类”即与自己不同的人并且被定势、偏见和文化主义的观念所左右。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选择要避免落入他者化的误区中。再现是指他者化的观念通过大众媒体、专业话语或者日常交际时刻影响着我们。再现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通常是不容易被察觉却真实存在的。本篇论文以美剧、小说和日常交流中的现象为语料,从身份、他者化和再现三个方面的影响研究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选择机制。
  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极大程度上受身份,他者化,再现几方面的影响。同时,在称呼语的选择和使用中,注意几方面内容,例如:
  (1)依据在交谈过程中发现的对方身份来选择称呼语而不是按照想当然的认知。
  (2)人们不只属于一个群体并且由多个身份。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称呼语的选择应该考虑一个人不同的身份的影响。
  (3)尽量克服思维定势、偏见、文化主义,以免落入他者化的圈套。
  (4)注意在社会中媒体、政治和机构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导致我们用特定的方式看待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
  本论文从非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对称呼语的研究丰富了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研究方向,同时避免了本质主义文化观视角下研究容易出现的过分概括化和过分简单化的问题。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称呼行为提供一定借鉴作用,同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正确的选择称呼语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