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双关语的翻译——以霍译本《红楼梦》为例
【6h】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双关语的翻译——以霍译本《红楼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Puns and Pun Translation

2.1.1 An Overview of the Study of Pun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Pun Translation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ranslations of Hong Lou Meng

2.3 Previous Studies on Pun Translation in Hong Lou Meng

2.4 Necessities of this Stud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Introduction to Relevance Theory

3.1.1 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3.1.2 Informative Interntion and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3.1.3 Cognitive Environment and Context

3.1.4 Relevance and Principle of Relevance

3.1.5 Optimal Relevance

3.2 The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on Translation

3.2.1 Translation as a Dual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3.2.2 Translation as Inter-lingual Interpretive Use

3.2.3 Optimal Relevance in Translation

3.2.4 Making Intentions and Expectations Meet

Chapter Four Pun Translation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uns in Hong Lou Meng

4.1.1 Homophonic Puns in Hong Lou Meng

4.1.2 Semantic Puns in Hong Lou Meng

4.1.3 Puns with Multiple Referents in Hong Lou Meng

4.2 A Case Analysis of Pun Translation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4.2.1 Pun Translation as a Dual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4.2.2 Pun Translation as Inter-lingual Interpretive Use

4.2.3 Pursuit of Optimal Relevance in Pun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双关语都是一种古老及常用的修辞方式。它以简洁精悍,生动幽默,耐人寻味的特点,备受古今中外文学创作者的青睐。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双关语显示出各自不同的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和表达形式特征。在语言艺术堪称完美的《红楼梦》中,大量的双关语被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使得语言小说语言自然贴切、含蓄幽默、妙不可言,展现了作品强大的语言表现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双关语的翻译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甚至有人认为其具有不可译性。因此,找到一些有效的翻译方式或一个普遍的翻译原则以供译者参考是非常重要的。
   格特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似乎可以给双关语翻译提供一些可行的指导。关联翻译理论是在斯伯格和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其关注的核心是交际与认知的关系,这与翻译现象十分契合,格特认为它对翻译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因此,他用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翻译这种特殊的人类交际过程,并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动态的双层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在第一轮交际中是受体,此时译者的任务是寻求原文的最佳关联,作出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在第二轮交际中译者成为交际者,要把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以最佳关联的方式传达给译语读者。因此,翻译的原则是在原文本与译语文本间传递最佳关联,这也是翻译成功的保证。
   本论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以霍译本中双关语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分析《红楼梦》中双关语的翻译。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双关语时,译者应首先进入原语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正确的语境信息,从而正确理解原文双关语并形成自己的交际意图。然后根据对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判断,对原双关语进行重构,确保译语读者在不必付出不必要的推理努力的情况下,获得与原语读者最相似的语境效果,从而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最相似的最佳关联。不管使用什么翻译方法,只要遵循关联理论,尽力寻求最佳关联,即使只能达到最相似的最佳关联,双关语翻译也是成功的。
   本研究发现,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中双关语时,在尽可能地忠实原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情况下,保留双关语这种修辞方式;在无法保留双关语形式的情况下,采取各种翻译方法尽量使译语读者与原语读者获得最相近的最佳关联,也就是使译语读者在不必付出不必要的推理努力的情况下,获得与原语读者最相似的语境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