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南固始灶书《郭丁香》研究
【6h】

豫南固始灶书《郭丁香》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绪论

一、灶书、灶戏的概念与得名

二、《郭丁香》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三、《郭丁香》嬗变的基本轨迹

四、《郭丁香》的形式特点、传承影响和民俗功能

五、《郭丁香》与民间信仰民俗

六、《郭丁香》反映的民众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依据田野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在对《郭丁香》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信仰与女性的角度对其进行学理分析,剖析了《郭丁香》的民俗功能、文化内涵、民俗学价值与意义,及其在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典型意义。论文对《郭丁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以往的研究给以补充。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大部分。 绪论主要对《郭丁香》研究作了资料方面的概述。 正文分为以下部分:一、灶书、灶戏的概念与得名 在河南固始唱灶书、唱灶戏就是演唱《郭丁香》(又称《休丁香》),俗称“唱灶”。灶书、灶戏的得名主要因为《郭丁香》是讲唱灶王爷张万良与灶王奶奶郭丁香的婚姻故事。 二、《郭丁香》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固始县出现过多种剧种并存竞艳的繁荣局面,有着浓郁的文化环境与民俗生活,民众对灶神的信仰虔诚,灶王奶郭丁香与灶王爷张万良的传说故事广泛流传。 三、《郭丁香》嬗变的基本轨迹 由民间灶王来历型休妻故事演变为灶书(书),由灶书演变为灶戏(地方小戏),再到发表的《郭丁香》文本,《郭丁香》经历了长久的层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木匠艺人把端公戏与民间故事传说相结合,把民间流传的很多小故事附会到郭丁香一个人身上唱出来,演绎为书与小戏,变成丰富的长达万言的讲唱与表演艺术。 四、《郭丁香》的形式特点、传承影响和民俗功能 作为一种地方说唱艺术,《郭丁香》的内容、情节、演唱人、演出习俗、书目(剧目)、语言、音乐等都有其独特性。《郭丁香》的形式分为灶书《郭丁香》和灶戏《郭丁香》,具有“匠艺合一”、一剧目一剧种(一书目)的特点。《郭丁香》的传承模式主要是业缘传承、家族传承,也有地缘传承的。《郭丁香》的影响颇大,被其他地方戏吸收移植。《郭丁香》的民俗功能是多方面的,突出的是实用、娱乐与教育功能。《郭丁香》与民间风俗、文化、信仰、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有着密切联系,突出地表现了民众所理解的真、善、美,培育着民众生活的情趣,增强群体认同感。 五、《郭丁香》与民间信仰民俗 (一)《郭丁香》与灶神信仰密切相关。《郭丁香》讲唱灶王爷灶王奶的故事,是灶神信仰世俗化的产物。民众一方面信仰灶神、尊敬灶神、不敢得罪灶神,一方面又嘲讽、戏谑、谴责“一家之主”的灶神。 (二)固始《郭丁香》与道教有内在联系。灶神信仰古已有之,道教改造了民间信仰,灶神被纳入道教神谱,成为道教的世俗神祗,灶神信仰道教化了。 六、《郭丁香》表现的的民众思想 《郭丁香》蕴含有丰富的民间思想观念。《郭丁香》是劝人为善、娱神与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它是乡土的、民间的,与民众尤其是妇女的立场是一致的。三打三休与郭丁香夫妇的命运转换是《郭丁香》的核心情节,对女性的情感与价值做出了形象的言说,它为女性而歌唱、抗争和悲叹,蕴含强烈的女性意识。它反映了民众对于传统文化、女性命运的反思及其所能达到的高度。 结语分析了灶书、灶戏《郭丁香》的兴衰原因。《郭丁香》调研活动在文化史、民俗学、民间文学、戏曲文学等方面,尤其在抢救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中的突出价值与意义。 附录是田野作业中访谈的有关情况与人物简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