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6h】

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序言

(一)选题缘由

1.与本人的兴趣有关

2.王阳明与卢梭在教育中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对王阳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

2.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

3.关于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研究的现状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概念界定

(一)自然

(二)自然主义教育

二、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一)王阳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1.中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

2.王阳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1.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

2.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三、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一)二者相似之处

1.对当时教育进行了批判

2.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

3.重视教育的作用

4.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内涵相似

5.主张对受教育者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6.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相似

(二)二者相异之处

1.关于教育培养目标——圣人与自然人

2.关于教育的方式——内心体悟、讨论讲会与直接从大自然中学习

3.关于教育的实施场所——现实生活中的学校与乡村自然环境

4.关于教育年龄分期——无教育年龄分期与有教育年龄分期

5.关于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无劳动教育与有劳动教育

6.关于道德教育的实施——德育贯穿终生与德育在特定时期实施

四、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差异之原因探析

(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二)文化传统的影响

(三)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的差异

五、启示

(一)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学价值观

(二)以生为本,寻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融合

(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期一些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有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远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自然教育的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中西方的教育思想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本文试图通过对王阳明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回答这些问题。 王阳明(1472-1528)和卢梭(1712-1778)作为世界上伟大人物之中的两位,他们自身的人格、道德行为以及思想学说都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本论文通过对他们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中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及王阳明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对王阳明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比较与分析。王阳明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在不同的地域,产生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同之处:对当时扭曲和压抑人性的教育进行批判;两者自然主义教育均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两者均重视教育的作用;两者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内涵相似,即教育要顺应儿童年龄特征,循序渐进,教育要依据儿童的个别特性,因材施教;两者均主张对受教育者进行多方面的和谐教育;两者自然主义教育观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相似,即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当然,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产生的二者的思想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圣人与自然人;教育方式不同——内心体悟、讨论讲会与直接从大自然中学习;教育的实施场所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学校与乡村自然环境;教育年龄分期不同——无教育年龄分期与有教育年龄分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同——无劳动教育与有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的实施不同——德育贯穿终身与德育在特定时期实施。第三部分从文化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两者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差异的原因。第四部分在上述基础上谈启示: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教学价值观;以生为本,寻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融合: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它存在的缺陷,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