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民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
【6h】

公民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三)本文创新之处及不足

一、公民法治素养相关理分析

(一)公民法治素养的概念

(二)公民法治素养的特点

(三)良好的法治素养是实现法治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公民法治素养的现状

(一)传统法律观念与现代法治意识相互交融

1.传统法律文化中“人治”优于“法治”的观念普遍存在

2.传统法律文化中“义务为上”的价值观念普遍存在

(二)法律行为滞后于法律意识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规则意识差

2.依法监督公权力的行为弱化

3.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心偏离

(三)法律运行的失调阻碍人们构建法律信仰

1.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立法产品还不完善

2.司法不公正和腐败现象还依然存在

3.法律监督的成效还不理想

三、公民法治素养现状成因分析

(一)历史文化传统对公民法治素养的影响

1.封建专制政治文化的影响

2.厚重农耕文明的影响深远

(二)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因素对公民法治素养形成的影响

1.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还未成熟

2.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传统意识依然存在

3.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乡村文明影响深远

四、提高现代公民法治素养的路径选择

(一)弘扬宪法精神,践行宪法原则

1.宪法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2.充分发挥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确立法律权威,确保司法独立

1.摆正党、法关系

2.摆正政、法关系

3.摆正民、法关系

(三)加强法治教育,培育法治文化

1.大力开展学校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2.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升整个公民的法治素养

(四)拓宽公共治理渠道,引导公民依法有序参与

1.提高公民依法参与公共治理中的意识

2.在公共治理中培养公民法治的自觉性

3.拓宽公民公共治理的参与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是公民的法治素养,没有高素质的公民,就难以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国家,培育公民的法治素养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没有“公民法律意识”的主体自觉和思想观念,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治国家理论。良好的法治素养不仅仅是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也是个人维护权益的需要。而我国公民法治素养现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必须从国家民族长远的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
  首先,公民法治素养是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法治国家应该以公民法律意识作为思想基础,才可能真正体现现代民主和法治的精神。其次,只有培育公民法治素养才能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公民法治素养对“法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第三,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而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手段来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中是需要自由竞争的,这种自由并不是盲目的自由,而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公民的社会活动离不开市场经济,因此法治素养的提高可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良好的运行。第四,现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都是要参加社会活动的,既然要参加社会活动就有可能有侵权行为,而良好的法治素养可以使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研究公民法治素养的历史背景、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总结了目前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分析公民法治素养的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进而论述了良好的法治素养在建设法治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三部分主要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转型两个方面剖析了对公民法治素养的影响因素。在历史文化方面分析了封建专制政治文化的影响,农耕文明在公民法治素养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转型期分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社会转型,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对公民法治素养形成的影响。第四部分论述了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路径,提出弘扬宪法精神,践行宪法原则;确立法律权威,确保司法独立;加强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理念;拓宽公共治理渠道,依法有序导入公民参与等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