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6h】

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比”字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角度和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重点和创新点

五、语料来源说明

第一章 “比”字句相关研究

第一节 “比”字句的本体研究

一、“比”字句类型研究

二、“比”字句的历时研究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的研究

第三节 本文“比”字句的界定

第二章 “比”字句偏误分析

第一节 “比”字句的偏误类型分析

一、偏误类型之一——比较点“比”的偏误

二、偏误类型之二——m、n项不对等

三、偏误类型之三——比较结论B与m、n项不匹配

四、偏误类型之四——程度修饰部分c使用错误

五、偏误类型之五——否定错误

第二节 偏误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偏误概率分布统计

二、不同水平的学生偏误分布统计及分析

三、学习难点评估

第三章 “比”字句偏误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第一节 偏误原因分析之一——教材的问题

一、教材的编写情况

二、教材改进设想

第二节 偏误原因分析之二——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课前准备不足

二、教学过程不科学

三、教学改进设想

第三节 偏误原因分析之三——学生的问题

一、对语法重视不够

二、回避现象

三、负迁移的影响

四、学生的自我调整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比较句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典型的一种句式。“比”字句由于分类多、成分复杂、句型多变的特点,加上各国留学生受教材、教师以及母语的影响,出现偏误的频率很高,成为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从研究背景、选题角度和思路、研究方法、重点和创新点及语料来源说明五个角度来写。第二部分是“比”字句的相关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主要了解前人对“比”字句的本体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比”字句的研究状况。前人在“比”字句研究上关于“比”字句的类型、定义和变化发展都很丰富,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上,从句子结构出发的偏误分析并不多。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把握适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比”字句做了界定。第三部分“比”字句的偏误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我们通过对中介语语料库中大量的语料进行统计,着重分析了由“比”字句结构功能掌握不当所导致的偏误情况。通过对比语料和“比”字句的结构类型,把“比”字句的偏误分为比较点“比”的偏误、比较前项m和比较后项n不对等、比较结论B与m、n项不匹配、程度修饰部分c的使用错误和否定句式的使用错误五种类型。通过统计不同类型的偏误的数据,发现在五种类型中,比较结论出现的偏误最多,是今后教学的难点。否定句式的偏误虽然最少,但却是出现回避现象最多的句式,因此也是教学的重点。本文还通过数据统计找出了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的偏误倾向,同时对不同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比”字句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留学生的“比”字句偏误从初级到高级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规律。通过偏误分析,比较清楚地了解了留学生“比”字句学习的特点和当前的学习障碍。第四部分是“比”字句偏误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建议。通过偏误分析和对汉语教师及留学生的访谈,从更直接也更真实的角度来探索“比”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出现偏误的原因:第一,分析现行教材中“比”字句在课文、生词、语法和练习中出现的位置,找出在教材设置上的问题;第二,通过访谈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环节;第三,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比”字句的掌握情况。根据语料库出现偏误的情况及上述原因分析,总结前人的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第一,教材方面,应该紧跟大纲的要求,根据汉语的习得顺序,合理地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课后练习,并进行有效的检查和复习;第二,教师方面,在教授“比”字句之前,教师应该对比大纲及相关资料和教师参考用书,确立合理的教学顺序和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科学的教学环节,对比相近句型的异同,进行有效的区分练习,防止句型的混淆和杂糅,并布置针对“比”字句难点和易混淆句型的练习;第三,学生方面,留学生应该重视语法,避免对“比”字句句型的回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练习“比”字句的用法以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