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初中生学校联结、痛苦表露与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研究
【6h】

初中生学校联结、痛苦表露与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学校联结

1.2 痛苦表露

1.3 心理求助态度

1.4 学校联结、痛苦表露、心理求助态度的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被试基本信息

4.2 初中生学校联结的特点

4.3 初中生痛苦表露的特点

4.4 初中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

4.5 初中生非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

4.6 相关分析

4.7 回归分析

4.8 中介效应分析

5 讨论

5.1 初中生心理困扰和求助行为的特点分析

5.2 初中生学校联结的特点分析

5.3 初中生痛苦表露的特点分析

5.4 初中生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分析

5.5 初中生学校联结、痛苦表露与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分析

6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当个体遇到心理困惑时,主动寻求外界心理帮助以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称为心理求助。心理求助依据求助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专业心理求助(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等)和非专业心理求助(老师、父母、朋友等)两类。中学阶段于人的一生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能否顺利度过中学阶段,将影响着个体之后的发展。而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上存在不平衡,即生理上的快速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不安。中学生主动向外寻求帮助,有利于其解决自身问题,降低心理困扰程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往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痛苦表露、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尚未有研究关注于在学校环境下,包含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学校归属感三个维度的“学校联结”,与痛苦表露、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心理求助已有40多年历史,国内的本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现有的少量研究多围绕大学生进行,对中学生的研究关注还较少。 本研究使用多个专业量表,包括学校联结量表、痛苦表露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非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对邯郸市某中学4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初中生学校联结、痛苦表露与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以及痛苦表露在学校联结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中介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拓展思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调查初中生学校联结、痛苦表露及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并对三者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初中生学校联结水平高于中等,其中同学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教师支持和学校归属感。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具有更强烈的学校归属感。在年级上,相比初二和初三学生,初一学生与学校的联结更加紧密,具体表现为初一学生的教师支持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初一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初三学生。研究还关注了不同心理困扰程度、不同心理求助行为学生的学校联结情况,发现心理困扰程度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其学校联结水平显著高于心理困扰程度高(严重及以上)的学生。相比遇到问题自己解决或忍受的学生,遇到问题时向老师同学求助的学生,其学校联结水平更高。 第二,总体上,初中生痛苦表露略高于中等水平。心理困扰程度低的学生,其痛苦表露水平显著高于心理困扰程度高的学生。相比遇到问题自己解决或忍受的学生,遇到问题时向老师同学求助的学生,其痛苦表露水平更高。 第三,初中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为中等水平,其中信任性、需要及开放性三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耻辱维度。在性别上,女生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相比男生更加积极。在年级上,初三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显著高于初一,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求助态度。在心理困扰程度上,心理困扰程度低的学生,其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心理困扰程度高的学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求助态度。在心理求助行为上,遇到问题时,向老师同学求助的学生,其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水平显著高于自己解决或忍受的学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求助态度。 第四,初中生非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略高于中等水平。在性别上,初中女生的工具性求助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初一学生的消极求助认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初三。在心理困扰程度上,心理困扰程度低的学生,其非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心理困扰程度高的学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求助态度。在心理求助行为上,遇到问题时,向老师同学求助的学生,其非专业心理求助态度水平显著高于自己解决或忍受的学生,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求助态度。 第五,初中生心理求助态度与学校联结、痛苦表露呈显著正相关,学校联结、痛苦表露可以正向预测心理求助态度。 第六,初中生痛苦表露在学校联结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痛苦表露在同学支持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痛苦表露在同学支持、学校归属感与非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