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小学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型研究
【6h】

中小学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导论

1.1问题的缘起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1.3.2国外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方法及难点、创新点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难点与创新点

第2章课堂活动困惑及变革动力

2.1课堂活动的现状

2.1.1教师本位

2.1.2教学方法单一

2.1.3师生互动缺乏

2.1.4教案本位

2.2知识课堂的成因

2.2.1历史传统的积淀

2.2.2教育目标的异化

2.2.3教学原动力的错位

2.2.4随意识记的倾斜

2.2.5理性主义对自然人性的抑制

2.3知识课堂变革动力

2.3.1和谐社会呼唤知识课堂的变革

2.3.2新课程改革孕育着生命课堂

第3章生命课堂的理论基础

3.1存在主义的哲学观

3.1.1“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与教育目的观

3.1.2“视域”和“地理”的兼顾与教学内容生活化

3.1.3“我-你”关系与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3.2动机理论

3.2.1动机的含义及分类

3.2.2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第4章生命课堂的理念与特征

4.1生命课堂的理念

4.2生命课堂的特征

4.2.1课堂原动力的归位

4.2.2物理环境的生命化

4.2.3教学目标的生成化

4.2.4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第5章生命课堂的实践策略

5.1形成生命课堂的平台

5.1.1教室布置

5.1.2座位安排

5.2构建生命课堂的依托

5.2.1教师生命成长的作用及意义

5.2.2关注教师生命成长的途径

5.3探寻生命课堂的策略

5.3.1制度创新

5.3.2课程改革

5.3.3人文关怀

5.3.4教师期望

5.3.5心灵沟通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课堂的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得我们再一次对传统课堂进行反思,传统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对知识的过于强调忽略了师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及需求,掩盖了师生个体生命的存在,因此,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型成为课堂发展的必然趋势。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在生命课堂中,学生人格得到尊重,教师也成为拥有自己生命特性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研究者,师生生命的发展都得到关注,课堂成为尊重生命、关注生命生成的润泽地。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知识课堂成因的基础上,追问生命课堂的含义、理念和特征,奠定生命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探寻实施生命课堂的策略,努力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并不是对知识课堂的全盘否定,而是对知识课堂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