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6h】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1.1 思维导图适应新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思维的要求

1.1.2 初中学生思维特点

1.1.3 基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思考

1.1.4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表明思维导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1.1.5 基于个人兴趣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思维导图

1.2.2 教学策略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

1.3.2 国内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

1.3.3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验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实验法

1.4.5 数理统计法

第二章 实验设计

2.1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内容

2.1.3 研究意义

2.2 实验被试、变量和假设

2.2.1 实验被试

2.2.2 实验变量

2.2.3 实验假设及理论依据

2.3 实验计划

第三章 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3.1 教学实施策略之思维导图的讲解

3.1.1 教学策略

3.1.2 实验过程

3.2 教学实施策略之新课的讲授

3.2.1 教学策略

3.2.2 实验过程

3.3 教学实施策略之复习课的运用

3.3.1 教学策略

3.3.2 实验过程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分析方法

4.2 实验前测检验

4.2.1 实验前测成绩检验

4.2.2 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人口学变量及其差异性检验

4.3 实验假设的检验

4.3.1 对假设1的检验:实施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实验班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优于控制班

4.3.2 对假设2的检验: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影响优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4.3.3 对假设3的检验: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女生的影响优于男生

4.4 问卷结果分析

4.4.1 学生调查问卷的频率分析

4.4.2 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差异性分析

4.4.3 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的差异性分析

4.4.4 实验班学生对课堂专注度提升的差异性分析

4.4.5 对“强能力”与‘‘弱能力”学生学习差异的探究

4.5 访谈结果分析

4.5.1 访谈对象

4.5.2 访谈内容

4.5.3 访谈记录

4.5.4 访谈结果分析

4.6 实验结果

第五章 实验讨论

5.1 实验结果讨论

5.2 本研究的不足

5.2.1 评价方法有欠全面和客观

5.2.2 对学生的差异性关注不够

5.3 实验启示

5.3.1 思维导图与其它教学策略相结合

5.3.2 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5.3.3 做好课前准备和方法学习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研期间发布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南宁市新阳中路学校七年级(2)班为实验班,七年级(1)班为控制班,实验班将思维导图策略运用于思维导图介绍、初中思想道德课的新课教授和复习课中,控制班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不做任何干预。本实验研究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历时4个半月的教学实验,实验课时总共为35课时,每课时为40分钟。实验以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为前测,以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为后测,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考察标准,对比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教学效果。
  本论文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能增强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专注度;(2)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影响不同,对强能力学生效果比较显著,对弱能力学生则无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与弱能力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课堂专注度以及对作业的认真态度等有关;(3)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无明显不同,对男生和女生的思想品德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