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地理图像获取地理信息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初中人教版为例
【6h】

从地理图像获取地理信息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初中人教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地理图像

2.地理信息

3.地理图像分类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研究现状

三、初中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课程要求和现状分析

(一)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1、地理课程改革对图像信息获取能力的新要求

2、初中地理课本中图像内容分析

(二)初中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

1、读图能力不足

2、析图技巧欠缺

3、学习兴趣不浓

4、教学策略不佳

四、培养初中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实践策略

(一)注重识图基础,突出图文结合

1、基于感知的识图基础培养

2、基于记忆的识图基础培养

3、基于思维的识图基础培养

4、基于想象的识图基础培养

(二)善用识图技巧,分析承载信息

1.河流流向判断地势高低

2.城市布局判断工业分布

3.农业类型分析气候类型

(三)培养识图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使用鲜明图案和明确要求,唤起学生注意

2、注重学生心理变化,引入协作交流

3、结合生活实践,映入社会热点

(四)加强课堂练习,侧重思维能力培养

1、设计连续性问题,强调思维的连贯性

2、图文导学,规律性训练识图技能

3、注重培养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思维

五、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六、进度安排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于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教育的关键,和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同样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学科人才。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需要运用大量的地图和图表来描述空间事物的地理结构、布局联系及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由于实际的地理事物广阔且巨大,不少地理学者经过实地考究形成了与实际地理相对应的一些地理图表和地图,借用“地图”这一常被我们称作“地理的第二语言”的实用工具成为我们学习基本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与学习中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从地理图像和地理图表中有效的提取出相应的地理信息,这是教学目标的一个重点,也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初中地理在我国的地理教育中具有启蒙和打基础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初中地理教材也随着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和教学方法的进步而不断改革,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新的教学内容,同时更加强调了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对地图等地理学习工具的自主运用和图像信息挖掘的能力。而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重视程度、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识图能力的教学过于传统化和机械化,导致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达不到新课改的新要求,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中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准确、丰富的地理信息的能力成为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正是在对此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现状基础上,对于“如何提高初中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这一课题展开了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本文做的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
  本文首先从地理学科中地理信息提取能力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出发,结合实际的研究条件,综合决定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
  然后收集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文献资料和现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情况,利用归纳分析、经验总结法对我国初中生地理图像信息获取能力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目前地理课程课改的需要,分析出培养初中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的必要性和存在的迫切问题。
  最后则是利用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实践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初中生进行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实践策略:(1)首先结合教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了在学生识图基础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四个方面来进行地理识图基础的学习;(2)其次对识图技巧的探讨方面,本文通过并列举教学中的部分实例作为典型案例,提出对多种的地理图形的多种识图技巧的学习;(3)再次本文就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唤起学生注意、加强互助合作、融入生活实践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像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4)最后则从课堂实践的方面,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就是笔者希望以上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