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
【6h】

试论《潮骚》译本中的翻译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序言

第一章 语言转换与信息传递的翻译观

1.1 翻译的本质

1.2 翻译的原则

1.3 语言转换与信息传递的规则

1.4 先行研究

1.5 考察对象的选定

第二章 从信息传递的视角分析译文

2.1 翻译方法不适当

2.2 对原著理解不确切

2.3 译文语言表达不恰当

2.4 文化信息传递不到位

第三章 影响信息传递的原因及翻译策略

3.1 汉语和日语语言符号的差异

3.1.1 句法上的差异

3.1.2 语言逻辑上的差异

3.2 日译汉过程中影响信息传递的原因

3.3 提高信息传递效果的翻译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语言的结构来看,语言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多层次符号系统。从语言的功能来看,语言又是一个思维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尤金·奈达的“等效论”和卡特福德的“语言转换理论”告诉我们翻译活动的根本内容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其真正意义在于原语与译语之间最大程度的信息传递。通常,文学作品承载的信息量要大于非文学作品的信息量,除了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以外,还承载着文化信息和美学信息。本论文拟从“日译汉”语言转换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角度,对小说《潮骚》的唐月梅译作与林少华译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从“语言转换”和“信息传递”的翻译理论入手,阐述笔者选取小说《潮骚》两种译本作为考察对象的依据。第二章,通过两个译本与原文的比较,指出两种译文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传递失误等问题,并将其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译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翻译方法不适当;2、对原著理解不确切;3、译文语言表达不恰当;4、文化信息传递不到位。第三章,运用语言学的观点,对第二章存在的翻译问题作进一步的剖析。根据中日文各自的符号体系的特点及其规则,探究“日译汉”过程中导致信息流失、传递失真,以及信息传递障碍等问题的原因,摸索最大程度传递文本信息的有效方法,保证文本信息的准确传递。

著录项

  • 作者

    郭莉;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日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雷慧英;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日语;
  • 关键词

    日汉翻译; 语言转换; 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