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牛磺酸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2ALI/ARDS影响因素分析
【6h】

1牛磺酸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2ALI/ARDS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牛磺酸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LI/ARDS影响因素分析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牛磺酸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急性肺损伤(ALI)是由各种外源性因素打击,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LI发病机制复杂,有效治疗手段少,死亡率高。本研究通过提前腹腔注射微量细菌脂多糖预激后,再次静脉注射细菌脂多糖诱导,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动物模型,观察急性肺损伤大鼠的病理生理改变及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变化;分别给予牛磺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二药联合干预急性肺损伤大鼠,观察其治疗效果,探讨牛磺酸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1、分组:将126只SD清洁级大鼠随机分成5组:(1)正常对照组(n=6);(2)急性肺损伤组:于静脉注射脂多糖后,分为3h、6h、9h、12h、24h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n=6);(3)牛磺酸治疗组:于静脉注射脂多糖后分为上述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n=6);(4)卡托普利治疗组:于静脉注射脂多糖后分为上述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n=6);(5)牛磺酸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组:于静脉注射脂多糖后分为上述五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n=6)。
   2、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射脂多糖(LPS)(0.5mg/kg体重)预激12小时后,静脉注射LPS(5mg/kg体重),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静脉注射LPS后3h、6h、9h、12h、24h时间点采集标本。
   3、正常对照组与治疗组:(1)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2小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牛磺酸治疗组:LPS预激12小时后,腹腔注射牛磺酸(50mg/kg体重),静脉注射LPS;(3)卡托普利治疗组:LPS预激12小时后,腹腔注射卡托普利(1.25mg/kg体重),静脉注射LPS;(4)牛磺酸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组:脂多糖预激12小时后,腹腔注射牛磺酸(50mg/kg体重)及卡托普利(1.25mg/kg体重),静脉注射LPS;正常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3h、各治疗组静脉注射LPS后3h、6h、9h、12h、24h时间点采集标本。
   4、检测指标:(1)测定肺湿干比重(W/D rat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3)肺组织病理学观察,计算肺损伤病理学评分;(4)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活化因子(PAF);(5)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
   5、统计学分析:所产生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成组设计的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组间多重比较采用SNK检验,取a=0.05,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肺湿干比重(W/D ratio):与正常组比较,W/D ratio值在肺损伤组五个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12h、24h时间点升高比较突出;与肺损伤组相比较,牛磺酸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及两者联合治疗组各时间点W/D ratio值均较肺损伤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略高于正常组水平,以两者联合治疗后W/D ratio值降低明显(P<0.05)。
   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正常组比较,肺损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各个时间点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PaO2值接近,无变化趋势;与肺损伤组比较,牛磺酸治疗组、卡托普利治疗组及两者联合干预后PaO2值在各时间点均较肺损伤组有提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aO2值;以牛磺酸和卡托普利联合干预后PaO2值升高显著,尤其在12h、24h时间点升高较为突出。
   3、病理学组织切片观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损伤组肺泡正常结构部分破坏,局灶性出血,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明显增厚,肺泡腔变窄,部分肺泡萎陷。牛磺酸组、卡托普利组及两药联合干预后能使上述病理变化改善。肺损伤病理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损伤组的病理学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牛磺酸组、卡托普利组及两药联合干预后,所有治疗组肺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低于肺损伤组(P<0.05),在9h、12h、24h时间点降低较突出;但各治疗组肺损伤病理学评分仍略高于正常组;以两药联合干预后肺损伤病理学评分降低最显著(P<0.05)。
   4、血浆中vWF、ET-1、sICAM-1、TM、PAF因子水平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中各因子水平在肺损伤组几乎所有时间点均升高,多数分别在3h、6h、9h时间点升高明显(P<0.05);在牛磺酸组、卡托普利组及两药联合治疗组干预后血浆各因子水平在多数时间点较肺损伤组降低(P<0.05),以两者联合治疗后血浆各因子水平较肺损伤组降低较明显(P<0.05);但所有治疗组血浆各因子水平在多数时间点依然略高于正常对照组。
   5、肺泡灌洗液中vWF、ET-1、sICAM-1、TM、PAF水平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泡灌洗液中各种因子水平在肺损伤组所有时间点均较正常组升高(P<0.05),多数在3h、6h、9h时间点升高明显(P<0.05);在牛磺酸组、卡托普利组及两药联合治疗组干预后各组多数时间点较肺损伤组降低(P<0.05),以两者联合干预降低较明显(P<0.05);但各治疗组BALF中各因子水平多数依然略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
   1、本研究通过提前腹腔注射小剂量内毒素预激,联合静脉内注射内毒素,大鼠肺湿干比重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病理变化明显,肺损伤病理学评分升高,证明成功地建立了内毒素诱导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模型稳定,此种制模方法目前较少见。
   2、急性肺损伤时存在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和损伤,反应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的血浆及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明显,无相对固定的变化规律。
   3、牛磺酸对急性肺损伤及其肺血管内皮细胞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肺损伤及其肺血管内皮细胞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5、牛磺酸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对急性肺损伤及其肺血管内皮细胞有治疗和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药干预治疗,提示可以考虑联合应用。目前国内尚未见两药联合治疗ALI的研究报道。
   第二部分 ALI/ARDS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ICU科ALI/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ALI/ARDS的发生、影响病情发展及预后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ALI/ARDS的致病因素早期识别,早期预防,减少ALI/ARDS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率。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3月到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综合ICU科收治的病人,将其中符合ALI/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列为研究观察对象,这些病例被分为三组:①初次诊断为ALI组与ARDS组;②ALI好转组与ALI转化为ARDS组;③ARDS存活组与死亡组;对这三组患者分别从病因学;基本状况,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是否合并急性器官障碍及其种类及数目;血气分析指标、APACHEII评分等多个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
   结果:
   1、4125例病人中诊断ALI154例、ALI的构成比3.73%;诊断ARDS221例,ARDS的构成比5.36%;ALI/ARDS总构成比9.09%。ALI中18例死亡,病死率11.69%; ARDS中118例死亡,病死率53.40%;ALI/ARDS总病死率36.27%。
   2、ALI中女性41例(26.62%),男性113例(73.38%),平均年龄为51.05±18.03岁;病因中创伤58例(37.66%),感染45例(29.22%),合并慢性病36例(24.68%),合并≥3个急性器官功能障碍39例(25.32%);APACHEII评分均数16.47±7.79;平均住院天数为13.86±13.54天。
   3、ARDS中女性61例(27.6%),男性160例(72.4%),平均年龄为53.57±16.38岁;病因中创伤93例(42.08%),感染109例(49.32%),合并慢性病77例(34.8%),合并≥3个急性器官功能障碍101例(45.70%);APACHEII评分16.77±6.80。平均住院天数为14.28±12.57天。
   4、初始诊断ALI组与ARDS组结果示:原发致病因素中,肺部感染(P=0.003)、感染性休克(P=0.008)、其他部位感染(P=0.015)、手术术后(P<0.001)、不明原因(P=0.001)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纳入研究的各影响因素无统计学差异。
   5、ALl好转组与ALI转化为ARDS组结果示:原发致病因素中,肺部感染(P<0.001)、脓毒症(P=0.008)、感染性休克(P=0.011)、手术术后(P<0.001)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示纳入研究的各影响因素中,急性心血管系统障碍(P=0.016)、急性肝脏系统障碍(P=0.004)、急性神经系统障碍(P=0.006)、pH值大小(P=0.038)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6、ARDS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示:原发致病因素中,创伤(P=0.004)、肺部感染(P=0.006)、感染性休克(P=0.013)、不明原因(P=0.040)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纳入研究的各影响因素中年龄(P<0.001)、急性心血管系统障碍(P=0.001)、PCO2(P=0.005)有统计学意义。其它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本院ALI的构成比3.73%,ARDS的构成比5.36%,ALI/ARDS总构成比9.09%。ALI的病死率11.69%%,ARDS病死率53.40%,ALI/ARDS总病死率36.27%。ALI/ARDS发病以男性、中老年人多见;致病因素以创伤、感染多见;入院APACHEII评分均高,住院天数大于10天。
   2、其他部位感染及手术术后和一些不明确原因较易诱发ALI;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较易诱发ARDS。肺部感染、手术术后所致的ALI好转率相对高,预后相对较好;感染性休克和脓毒症所致的ALI预后相对较差,较易发展为ARDS。创伤所致的ARDS预后相对较好,肺部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所致的ARDS预后较差。
   3、急性心血管系统、肝脏系统、神经系统的器官以及PH值大小可能为ALI病情恶化转化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3个器官功能障碍时,对ALI/ARDS的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非常不良的影响。
   4、年龄、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二氧化碳分压值可能成为影响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