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语知识产权文本的语篇功能——功能文体学视角
【6h】

英语知识产权文本的语篇功能——功能文体学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Research Methods

1.3 Goal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Layout of this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Legal Language

2.2 Previous Studies on Legal Texts from Functional Stylistic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Functional Stylistics

3.2 Cohesion

3.3 Thematic Theory

Chapter 4 Cohesive Devic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xts

4.1 Grammatical Cohesion

4.2 Lexical cohesion

4.3 Semantic Cohesion

4.4 Summary

Chapter 5 Thematic Analysi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xts

5.1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Thematic Types

5.2 Simple Theme

5.3 Multiple Theme

5.4 Clausal Theme

5.5 Summary

Chapter 6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6.2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Study

参考文献

Appendix A

Appendix B:作者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这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一些无形资产蜂拥而至,如各项发现和各种发明,音乐、艺术及文学作品,以及一些单词、短语、设计和符号。另一方面,网络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信息的飞速传播。这些无形资产很容易被一些非法人员利用。所以,相关部门不得不起草许多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这些成果。
  本文精心选了四篇英语知识产权法的文本,如《美国版权法》(1994),《巩固专利法》(2007),《商标法条约》(1994)及《国际版权公约》(1971)作为分析的语料库。本文从功能文体学视角,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及韩礼德的主位理论为基础,对四篇英语知识产权法语料库的语篇功能展开较为系统的文体分析。通过对四篇文本不同的衔接手段及主位结构的分析,来探索法律文本的语篇功能。
  本文以四篇英语的知识产权为文本依据,主要从衔接手段的三种方式和主位结构的三种形式展开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1)在衔接手段方面,语法衔接中的指示指称和比较指称是比较常见的;人称指称中第三人称指称经常出现,体现了法律语言的客观性。连接在四篇文本使用得比较频繁,让每个句子有逻辑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形成整个语篇的连贯性。然而,代替则出现得相对较少,因为替代容易引起读者更多的歧义与模糊,也说明了法律文本高度的准确性与严谨性。词汇衔接中的复现和搭配用的比较多,这使法律文本更连贯。语义衔接则通过词语和句子之间的涵义来体现其衔接与连贯。
  (2)就主位结构方面,简单主位结构是最常见的。其中,频繁使用带有修饰成分的主语和附加语作为主位,使法律具有一定的规定性、全面性、完整性。但是,补语作为主位的相对较少,因为补语的位置容易引起读者的混淆。句式主位结构用得比较频繁,因为法律语言需要提供一些提前条件来保证它是无懈可击的。多从主位结构使用得最少,特别是人际成分几乎未出现,这是因为法律语言不能掺杂任何人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评价。
  本文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法律文本,特别是知识产权法的教学,能使相关法律知识得到普及逐渐地完善法律体系,最终使“依法治国”的方针得到具体的落实;还有利于中英文法律之间的翻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