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h】

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2 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的评价维度及其理论依据

2.1 角色适应的评价维度及其理论依据

2.2 环境适应的评价维度及其理论依据

2.3 学生适应的评价维度及其理论依据

2.4 人际适应的评价维度及其理论依据

2.5 工作适应的评价维度及其理论依据

3 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设计

3.3 问卷调查结果

4 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以下

4.2女性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偏低

4.3 30岁以下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偏低

4.4 10年以下教龄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偏低

4.5普通学校流出的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偏低

4.6普通小学流动教师的适应水平偏低

4.7非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偏低

4.8被动或其他交流原因的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偏低

5提升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的对策

5.1提升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总体适应水平的对策

5.2提升河南省信阳市X县不同特征的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的对策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小学流动教师适应调查问卷

附录B:访谈提纲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将重点放在如何推动教师参与流动上,关注较多的是如何将教师留下来的层面,忽视了所有流动教师必然遭遇和应对的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导致流动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本研究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的现状进行调查,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的现状,并且对比与其他部分地区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现状的异同之处,结合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的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或提升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的对策,促进流动教师健康发展,提高流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本研究共分以下六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其次将本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再次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对应分析了所采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理论分析。探讨小学流动教师适应的评价维度及其理论依据。
  第三章,调查研究。本研究将采用自编的《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调查问卷》,对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运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章,问题及成因分析。根据第三章的调查结果,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河南省信阳市X县的实际情况,探讨了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存在问题及成因。
  第五章,对策与建议。本章针对河南省信阳市X县小学流动教师适应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小学流动教师适应水平的对策。
  第六章,结论。本章将对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