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方位词“上”的认知研究
【6h】

中日方位词“上”的认知研究

 

目录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序論

1.1 研究背景と目的

1.2 先行研究

1.2.1 中国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1.2.2 日本における先行研究

1.2.3 中日における対照的な先行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対象

1.3.2 データ収集

1.3.3 研究方法

1.4 理論的な枠組み

1.4.1 プロトタイプ論と言語カテゴリー

1.4.2 イメージスキーマ理論

1.4.3 認知言語学におけるメタファー論

1.5 本論の構成

第二章 中日両言語における方位詞「上」の認知分析

2.1 構造のメタファーにおける方位詞「上」

2.1.1 時間のメタファー

2.1.2 順序のメタファー

2.2 方向付けのメタファーにおける方位詞「上」

2.2.1 数量のメタファー

2.2.2 社会地位のメタファー

2.2.3 情緒のメタファー

2.2.4 品質のメタファー

2.2.5 活動のメタファー

2.3 存在のメタファーにおける方位詞「上」

2.3.1 範囲のメタファー

2.3.2 状態のメタファー

2.4 まとめ

第三章 文化経験における「上」のメタファー

3.1 「北」をメタファーする方位詞「上」

3.2 「前」をメタファーする方位詞「上」

3.3 「左」、「右」をメタファーする方位詞「上」

第四章 終わり

4.1 終わり

4.2 今後の課題

参考文献

謝辞

付録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众所周知,方位词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语言要素之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也遵循先空间后时间的发展规律,人类通过对方位的认知来了解世界及认识自己。语言作为能够表现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媒介之一,描述事物及活动方向、位置的方位词也因此而诞生。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很多表示空间概念的方位词,本文以汉日方位词“上”为重点,对两国语言中的方位词“上”进行认知方面的探究。在汉语和日语的语言表达中,由于日语的方位词「上」也由汉字构成,因此二者在结构上属于同形多义词。但由于两国的民族文化不同,二者在认知方面又有一些差异。以往也有很多对方位词“上”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对其语法、意义、功能及互译方面,当然,从空间表现和隐喻认知角度对方位词也有一定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原型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及Lakoff and 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指导,从认知的角度,结合民族文化因素,对汉日语方位词“上”的隐喻意义及类型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和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大量实例的分析,从中得出汉日语方位词“上”隐喻意义的异同,并探讨二者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先行研究及研究方法和本文的理论基础,并简略说明了本文的构成。第二章根据Lakoff and Johnson的隐喻理论将汉日语方位词“上”的相关隐喻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和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的《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中抽出大量实例,进行汉日对比分析,探讨中日两国人民在日常活动中表现的方位词“上”的隐喻意义。第三章对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之外的汉日语方位词“上”的相关隐喻进行研究,发现方位词“上”的隐喻与中日两国的民族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第四章总结前三章的研究内容并归纳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同时提出今后要研究的课题。结论如下:在结构隐喻中,汉日语方位词“上”可以隐喻时间和顺序。在时间隐喻方面,方位词“上”表示期间或日间段的前期。关于“时代”的表达,汉日语方位词“上”都可以隐喻时间带。关于“年龄”和“日期”的表达,汉语方位词“上”可以隐喻时间点,而日语方位词“上”则没有此用法。在顺序隐喻方面,汉日语方位词“上”都表示顺序为先。在方位隐喻中,汉日语方位词“上”可以隐喻数量、社会地位、情绪、品质和活动。在数量隐喻方面,方位词“上”表示数量较多。在社会地位隐喻方面,方位词“上”表示地位较高。在情绪隐喻方面,方位词“上”表示欢乐的事物。在品质隐喻方面,方位词“上”表示品质较好。在活动隐喻方面,方位词“上”表示活动的完成和公开的活动。在本体隐喻中,汉日语方位词“上”可以隐喻范围和状态。在范围隐喻中,汉日语都可以通过方位词“上”和抽象词的组合表示事物的某个方面或者范围。而且,日语还可以通过「抽象概念+の+上」来表示范围,汉语中则没有此用法。

著录项

  • 作者

    王红玲;

  •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

  • 授予单位 长江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邹文;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日语; 方位词; 上; 隐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