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
【6h】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Aims and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2.1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Sound and the Fury

2.2 Studies on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Chapter 3 Polysystem Theory

3.1 An Overview of Polysystem Theory

3.2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to Translation

3.3 Summary

Chapter 4 Polysystematic Analysis of Li Wenjun’s Translation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4.1 Translation Background

4.2 Li Wenjun’s Translation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4.2.1 Translation in the Phonetic Level

4.2.2 Translation in the Lexical Level

4.2.3 Translation in the Syntactic Level

4.3 Summary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s

展开▼

摘要

本篇论文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研究李文俊的翻译小说《喧哗与骚动》,通过分析小说的翻译背景来解读小说文本的翻译策略生成原因以及在文本中的体现。
  福克纳著称于世的实验式写作风格,使其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于1929年出版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扛鼎之作,这部小说也因其写作的创新手法在众多文学作品中显得独树一帜,这些创新也使得这部小说对读者阅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我国著名的福克纳研究学者李文俊1980年开始翻译《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于1984年出版,首次出版印刷的85000本中译本一经面世就被一抢而空。李文俊对这部作品的评介和翻译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学者和读者对于福克纳的研究和阅读,李文俊的中文译本成为国内学者研究《喧哗与骚动》甚至是福克纳的重要资料。
  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在1970年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位置对于翻译的规范、行为、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都有影响。如果翻译文学处于文学系统的中心地位,翻译实践模式趋于革新,翻译文学参与创造新的一级模式,译者就会试图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翻译策略趋向于充分性,更接近原语文化。相反,译者的翻译策略趋于保守,为国外文学作品寻求最佳的现存二级模式,译本接近目的语而具有可接受性。
  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作者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力保留了原作的特征,最大程度的再现了原作中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尽力保留原作语音、词汇特点、句式特点的“异化”翻译。而这种翻译策略的采用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本文就运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把译者的翻译活动置于当时的译语文化系统(以译本在本地文学系统中的地位为出发点)和社会语境(译者的翻译环境)中,进行小说翻译策略形成的文化层面的分析,然后从语言层面描述译者在翻译《喧哗与骚动》的“异化”翻译策略。这样“由里及外”的对于《喧哗与骚动》译本的研究不仅能够克服单纯研究文本语言的片面性和价值判断主观性,还能更好的了解翻译策略背后的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