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5-12岁儿童反事实情绪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6h】

5-12岁儿童反事实情绪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摘要

反事实思维是指在心理上对一个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假设另一种结果,并建构与之对应的前提条件。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使我们准确了解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避免类似负性结果发生,伴随这种思维产生的情绪体验,还会对我们未来的行为决策产生影响,而这种情绪体验就是反事实情绪。反事实情绪是指个体对事实结果做出否定后,建构一个虚拟的反事实事件,并将反事实事件与事实事件进行比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后悔、内疚、失望、庆幸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是一种认知性情绪,因此对个体的计划、自我调节、决策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一种适应性情绪。目前关于反事实情绪的研究大都针对成人而展开的,专门对儿童的反事实情绪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我国,有关的实证研究仅仅限于对国外相关研究的重复性验证。因此,对我国儿童反事实情绪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能够填补相关领域空白,为跨文化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另一方面对我国儿童反事实情绪影响因素的探讨也是对反事实情绪发生机制的一个初探。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发现,影响儿童反事实情绪的原因包括“自我-他人”因素和情境因素,由于个体的情绪认知存在“自我-他人”分离效应,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效应同样适用于反事实情绪,儿童亲身体验到的反事实情绪更为直接、更易提取,因此在自我条件下,他们更能顺利完成任务。对成人反事实情绪的研究表明,负性事件对个体情绪的触发力显著高于正性事件,我们推测负性结果下的反事实任务可能比正性情境中的反事实任务更容易完成。反事实情绪是以反事实思维为基础的,而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在于将已发生的事件与未发生的可能事件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种结果的差异,产生情绪体验,因此情绪的对比效应是导致个体反事实情绪产生的重要因素,但以往关于儿童反事实情绪的研究中忽视了这一因素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在本研究中进行直接的验证,以更全面了解影响儿童反事实情绪发生发展的因素。本论文包括三个研究:
   研究一探讨了“自我-他人”因素以及情境因素对儿童反事实情绪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入开放式反事实思维问题,验证儿童反事实思维与反事实情绪之间是否存在发展性迟滞。
   在研究二中,主要是探讨情绪对比效应在反事实情绪中的作用。通过呈现和不呈现反事实模型,考察反事实选项与事实选项的对比是否会促进儿童反事实情绪的发展。
   已有研究发现个体可以在头脑中存在多个可能性选项,而可能性选项与事实选项的对比证实反事实情绪产生的基础,因此,我们假设儿童反事实情绪是由多个可提取的反事实选项与事实选项之间的两两对比共同决定的。因此在研究三中,我们通过设置实验情境,使儿童形成反事实选项的预期,然后与无预期组被试进行对比,探讨两组被试之间的反事实情绪是否存在差异。
   综合三项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学前儿童的反事实情绪已经萌芽。在初始情境是赢的条件下,5岁儿童已经能够体验庆幸。无论初始情境是赢还是输,5岁儿童都能够体验到后悔。我们认为儿童体验反事实情绪的能力可能比之前认为的6、7岁要更早地发展起来。
   (2)情境因素会影响年幼儿童反事实情绪的理解。相对于积极情境,负性情境更能触发儿童的反事实情绪。相对于非典型的情境,典型的后悔或庆幸更能诱发儿童的反事实情绪。
   (3)我们在儿童反事实情绪中也观察到了“自我-他人”分离效应。但这种分离效应只存在于年幼的学前儿童中。相对于年长组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加工和工作记忆还未完全发展,这种有限的发展反过来限制了他们在对他人认知、情绪的理解,从而体现出在自我条件下,学前儿童的反事实情绪判断能力显著高于他人条件下的判断。
   (4)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开放反事实问题比标准反事实问题困难,而开放反事实问题与反事实情绪问题没有显著的难度差异。这支持了Beck等人(2005)的观点,儿童反事实思维的发展的确存在一个晚期发展:将反事实看做是一种与事实事件一样的可能性事件,而这种晚期发展是反事实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5)反事实与事实结果对比的突出性并不影响儿童反事实情绪的判断。
   (6)反事实情绪的产生不仅是事实模型和反事实模型对比的结果,还包括了其他心理模型的对比:个体的情绪反应是由事实结果、预期的反事实结果、真实的反事实结果共同决定的。这支持了Byrne等人提出的反事实情绪的心理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