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重庆竹园镇中学为例
【6h】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以重庆竹园镇中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父母教养方式

2.1.1 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

2.1.2 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

2. 1.3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2.2 心理韧性

2.2.1 心理韧性的界定

2.2.2 心理韧性的理论模型

2.2.3 心理韧性的测量

2.3 学校适应

2.3.1 学校适应的界定

2.3.2 学校适应的指标与测量

2.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学校适应三者之间关系

2.4.1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2.4.2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

2.4.3 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2.5 以往研究的启示和不足

2.6 研究的意义

2.6.1 理论意义

2.6.2 实践意义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5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状况

4.2 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

4.3 学校适应的基本状况

4.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和学校适应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4.1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4.4.2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4.4.3 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梧关分析

4.5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和学校适应三者之间的回归分析

4.5.1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4.5.2 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4.5.3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

4.6 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5 分析与讨论

5.1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学校适应的基本

5.1.1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基本状况分析

5.1.2 住校初中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分析

5.1.3 住校招中生学校适应的基本状况分析

5.2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

5.2.1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韧性的影响分析

5.2.2 住校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校适应曲影响分新

5.2.3 住校初中生心理韧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分析

5.2.4 心理韧性在父亲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初中阶段正是在学校学习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初中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重点考察父母教养方式这一外在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心理韧性这一内部因素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一方面,丰富了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另一方面,为今后有关这一领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研究在重庆竹园镇中学发放问卷450份,其中有效问卷431份,有效率97.5%。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科学的实证方法,探索了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和学校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⑴父亲教养方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和初二年级孩子感受到的父亲情感温暖显著的高于初三年级的学生,而初三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父亲拒绝显著的高于初二年级。⑵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父亲。⑶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维度在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心理韧性在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目标专注维度上,初一显著高于初三;情绪控制维度上,初一显著高于初二、初三;总的心理韧性上,初一显著高于初三。⑷除学校适应的同伴关系维度外,学校适应的其他维度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学校适应在年级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在学校态度维度上,初一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在师生关系维度上,初三得分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在学业适应维度上,初三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初二。⑸住校初中生心理韧性与父亲过度保护、父母拒绝显著负相关,与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母亲拒绝能够显著的负向预测孩子的心理韧性水平,父亲情感温暖能够正向预测孩子的心理韧性。⑹父母拒绝与学校适应显著负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度保护与学校适应显著负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情感温暖能够正向预测孩子的学校适应状况,母亲的过度保护能够负向预测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⑺住校初中生心理韧性的总分及各个维度与学校适应的总分及各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心理韧性的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能正向预测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⑻心理韧性在父亲教养方式和学校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