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分析
【6h】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归因方式的中介效应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学习倦怠

1.1.1 学习倦怠的概念界定

1.1.2 学习倦怠的现状研究

1.2 归因方式

1.2.1 归因方式的概念

1.2.2 归因方式的研究

1.3 学习动机

1.3.1 学习动机的概念

1.3.2 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1.4 大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动机与归因方式之间的相关研究

1.5 以往研究不足

1.6 本研究的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想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对象

2.3.2 研究工具

2.3.3 施测程序

2.3.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群体特征分析

3.1.1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的信度检验

3.1.2 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各维度的总体描述

3.1.3 性别对学习倦怠及各维度的影响

3.1.4 专业对学习倦怠及各维度的影响

3.1.5 是否独生子女对学习倦怠及各维度的影响

3.1.6 家庭所在地对学习倦怠及各维度的影响

3.1.7 年级对学习倦怠及各维度的影响

3.2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群体特征分析

3.2.1 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的信度检验

3.2.2 大学生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总体描述

3.2.3 性别对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影响

3.2.4专业对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影响

3.2.5 是否独生子女对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影响

3.2.6 家庭所在地对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影响

3.2.7 年级对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影响

3.3 大学生归因为式的群体特征分析

3.3.1 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的信度检验

3.3.2 归因方式及各维度的总体描述

3.3.3 性别对归因方式及各维度的影响

3.3.4 专业对归因方式及各维度的影响

3.3.5 是否独生子女对归因方式及各维度的影响

3.3.6 家庭所在地对归因方式及各维度的影响

3.3.7 年级对归因方式及各维度的影响

3.4 大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动机与归因为式的关系

3.5 大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动机与归因为式的中介效应检验

3.5.1 对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3.5.2 对归因为式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3.5.3 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3.5.4 归因为式在学习动机与情绪低落、学习动机与行为不当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分析

4.1.1 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4.1.2 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4.1.3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4.1.4 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4.1.5 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

4.2 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分析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习动机状况

4.2.2 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状况

4.2.3 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学习动机状况

4.2.4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动机状况

4.3 对大学生归因为式的分析

4.3.1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归因方式状况

4.3.2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归因方式状况

4.3.3 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归因方式状况

4.3.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归因方式状况

4.4 大学生学习动机、归因为式与学习倦怠之间的相关分析

4.5 归因方式在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

5 总的结论

5.1 研究结果

5.2 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学习倦怠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在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中,外界因素有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学校学习氛围、社会因素等,内部因素有个体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本文中重点探讨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归因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作用。学习动机指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归因方式,指个体在过去经验和当前期望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事件或行为以一种相似的或习惯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倾向性。
  本研究以西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学习动机与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层整取取样法,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计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45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约为90.8%。研究工具为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杨丽娴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问卷以及袁莉敏修订的《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采用SPSS16.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研究表明:⑴归因方式在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归因方式在学习动机和情绪低落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归因方式在学习动机和行为不当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⑵大学生学习动机、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之间显著相关,主要表现为:除了学习动机的两个维度(求知进取和社会取向)与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负相关外,学习动机的其余四个维度与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正相关。除了学习动机的两个维度(求知进取和社会取向)与归因方式的两个维度(持久性和整体性)负相关外,其余维度之间正相关;归因方式的三个维度与学习倦怠的两个维度(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正相关,与成就感低不相关。⑶在学习倦怠变量上,西南大学大学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变现为:在性别变量上,男女大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平均分高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专业变量上,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平均分高于文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平均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在情绪低落维度上,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平均分高于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平均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所在地变量上,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维度上,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平均分高于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平均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变量上,不同年级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之间的差异显著。⑷在学习动机变量上,西南大学大学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变现为:在性别变量上,在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和小群体取向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显著低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个人成就维度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专业变量上,在求知进取和社会取向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在害怕失败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高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家庭所在地变量上,在个人成就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低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小群体取向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高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年级变量上,在求知进取、物质追求和个人成就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一与大二、大三、大四差异显著,在小群体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大一与大二、大三与大四存在显著差异。⑸在归因方式变量上,西南大学大学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变现为:在性别变量上,在自身性和整体性维度上,男大学生的平均分高于女大学生的平均分;在专业变量上,在持久性维度上,理工科大学生的平均分高于文史科大学生的平均分,在整体性维度上,理工科大学生的平均分低于文史科大学生的平均分;在家庭所在地变量上,在整体性维度上,城镇大学生的平均分高于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分;在年级变量上,在自身性和持久性维度上,大四与大一、大二、大三存在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