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齐民要术》“着”字用法考察
【6h】

《齐民要术》“着”字用法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综述

1.1.1 “着”的研究现状

1.1.2 《齐民要术》研究现状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2 研究方法

第2章 单用动词“着”

2.1 附着义“着”

2.1.1 “着”带宾语

2.1.2 “着”不带宾语

2.2 放置义“着”

2.2.1 “事物名词”充当宾语

2.2.2 “处所名词”充当宾语

2.3 单用动词“着”用法统计与分析

2.3.1 “着”的用例统计与分析

2.3.2 “着”后的处所名词统计

第3章 连动结构中的“着”

3.1 着+(名词)+动词+(名词)

3.1.1 用例概述

3.1.2 “着”后的动词分析

3.2 动词+名词+着+名词

3.2.1 用例概述

3.2.2 “着”前动词分析

3.3 动词1+名词+着+名词+动词2

3.4 连动结构“着’’用例统计与分析

3.4.1 “着”的用例统计与分析

3.4.2 “着”后的处所名词统计

第4章 连用结构中的“着”

4.1 连用结构

4.2 “着”前动词分析

4.2.1 位移性动词+着+名词

4.2.2 状态性动词+着+名词

4.2.3 位移性兼状态性动词+着+名词

4.3 连用结构“着’’用例统计与分析

4.3.1 “着”的用例统计与分析

4.3.2 “着”后处所名词统计

第5章 魏晋南北朝“着”的对比研究

5.1 《齐民要术》与中土文献“着”的用法比较

5.1.1 《搜神记》、《世说新语》中的“着”

5.1.2 两书与《齐民要术》“着”字用法比较

5.2 中土文献与佛典文献“着’’的用法比较

5.2.1 汉译佛典中“着”的用法情况

5.2.2 中土文献与汉译佛典“着”的用法比较

第6章 魏晋南北朝“着’’的虚化层级考察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关于“着”的语法化,诸多学者都将“附着”之“着”作为时体助词“着”的源头,并将时代圈定在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专书,书中大量的“着”字用例为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着”的使用情况及虚化层级提供了充足有效的语料。
   本文穷尽性地摘取了书中232条与“着”语法化相关的“附着义”及由“附着义”引申而来的“放置义”用例,并根据句法结构的不同划分成单用动词、连动结构及连用结构(“动着”结构)三大类进行分析。本文还用同样的标准穷尽性分析了同时期《搜神记》及《世说新语》中的49条“着”字用例,在此基础上结合《齐民要术》用例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便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整个魏晋南北朝中土文献“着”的使用情况。
   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了单用动词仍是该时期“着”的主要用法,占了总例的近一半。连动结构与连用结构中的“着”相比于单用动词“着”,核心意义都已削弱,区别在于连动结构的动词后有名词性成分,而连用结构的动词直接与“着”连用,构成了黏着式的“动着”结构。“动着”结构满足了“着”语法化所必备的“意义虚化”及“结构黏着”两大重要标准。此外,搜集到的语料中存在大量的“着+处所名词”结构,这种句法搭配的常态性使“着”对其后“处所名词”的指向性逐渐明确和稳定,这为“着”虚化作处所介词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文章还通过佛典文献与中土文献的对比得出了汉译佛典中“动着”结构“着”前动词及“着”后宾语均由佛教专用词汇向一般词汇的扩展促进了中土文献中“动着”结构组合关系的扩大化,并以此证明了汉译佛典的传入影响了“动着”结构的发展,也推动了“着”的虚化进程。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着”的虚化层级问题,本文认为此时“着”正处在“动着”结构中的附属动词向介词过渡的阶段,虚化痕迹十分明显,并且“着”前动词的语义特征是“着”分化为“到”与“在”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着”尚未达到“功能专用”和“语音弱化”的标准,因此还不能将“着”定性为介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