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
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

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浙江宁波
  • 出版时间: 2018-04

主办单位:中国防痨协会

会议文集: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手术疗效及相关风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所收治的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前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善情况、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后Cobb角变化等情况,综合上述因素评价手术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风险. 结果:患者中男9例,女5例;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7例.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神经功能分级(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6例.14例患者均并发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并发糖尿病8例,肾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肝硬化1例,高血压6例,肺部严重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并手术清除病灶,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切口延迟愈合3例,术后一过性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菌血症1例.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ASIA分级明显改善,D级3例,E级11例.VAS评分由术前(7.4±1.4)分到末次随访(2.3±1.1)分,明显改善.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手术风险较高,术前及术后需要敏感的抗生素持续抗感染治疗,并需要术前及术后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结核MRI检查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131例临床确诊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MRI表现均异常,其中脑膜结核34例,表现为脑池、脑裂的模糊、闭塞,甚至消失,脑膜异常强化,脑膜结核瘤病灶处可见簇状或“串珠样”改变;脑实质结核25例,表现为粟粒样小结节、结核瘤及结核性脓肿;混合型72例.颅内结核的常见并发症有脑积液、脑动脉炎及脑梗塞.结论:颅内结核MRI表现复杂、多样,对不同阶段、不同部位、不同病理改变的颅内结核在MRI图像上都具有特征性表现,是目前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结合快速病理检查先期替代常规病理诊断的方法,评价快速病理检查在肺部病变活检中提高检出率、降低病理误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间160例在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分为肺穿刺活检后行常规病理检查(简称“A组”)及穿刺活检术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简称“B组”)的患者各80例,两组均与术后常规石蜡切片及最终准确诊断(包括活检病理、外科手术病理、临床证实)对比,分析各自的检出率与病理诊断误差率. 结果:A组80例中阳性诊断结果的有62例,检出率77.5%,误差为x2=10.021,P=0.017;B组80例中阳性诊断结果的有77例,检出率96.3%,误差为x2=1.187,P=0.807,而后者更接近最终准确诊断. 结论:(1)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结合快速病理检查,细胞学印片快速、稳定,可缩短病理检查时间,有助于临床医师尽早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2)可以及时调整穿刺针深浅和方向,于不同部位进行抽吸和获取组织条,直至细胞液或组织条满足诊断要求,提高病理诊断检出率,亦可降低病理诊断误差.(3)简化诊疗流程,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避免漏诊误诊和过度诊疗,深得临床医师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优点与不足,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以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咯血患者38例为观察组,行介入治疗;以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的肺结核咯血患者35例为对照组,接受手术或药物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咯血率、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止血成功率较高,随访期间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采用介入治疗肺结核咯血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靠、止血迅速的治疗新方法.但对并发胸膜严重粘连、血管插管使用禁忌证、对比剂过敏、导管无法稳定固定等患者不宜应用.
  • 摘要:内科胸腔镜技术属微创诊疗技术,是目前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但确诊率报道不一,约70%~95%之间.我科自2008年开展内科胸腔镜技术,诊断率为93%.为进一步提高阳性率,自2017年1月,笔者在内科胸腔镜术中联合快速病理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在结核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7年6-12月份出院的结核病患者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定期电话随访、网络微信群内疾病知识宣传与交流,以及短信提示随访等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出院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饮食管理、服药管理、痰液管理、口罩管理、咳嗽礼仪、情绪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良好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 摘要:目的:评价低剂量沙利度胺治疗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例经常规抗结核化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辅助给予口服沙利度胺25mg/次,每日4次,疗程2~4个月.结果:辅助应用低剂量沙利度胺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临床症状、脑脊液参数、神经影像学表现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随访期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常规抗结核化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辅助给予低剂量的沙利度安可以有效地改善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
  • 摘要:目的:探讨胸膜肺切除术在难治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17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实施胸膜肺切除术的治疗及转归.结果:全组手术后一期临床治愈96例,术后发生较严重并发症4例:持续胸腔出血2例,其中死亡2例;支气管残端瘘2例,余肺小支气管瘘3例,分别经二期胸廓成形术及长期胸腔引流后治愈.115例最终获得临床治愈.随访1~6年,1例术后4年死于对侧气胸,114例恢复一般工作或生活自理.结论:胸膜全肺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胸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胸外科收治的30例结核性腹膜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26岁.病程2个月至1年,平均6个月.结果:本组患者23例经保守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好转,3例手术治疗,术后经过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恢复满意,4例死亡.结论:结核性腹膜炎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满意,少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术中正确判断手术方式,是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PTB-DM)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疗效相关性. 方法: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90例,按照是否并发糖尿病分为A组40例(肺结核并发糖尿病)和B组50例(肺结核不并发糖尿病),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应用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3组对象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A组、B组患者治疗前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3,1.006;P值均<0.05),A组、B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7.509,26.938,27.025,26.905;P值均<0.05);9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4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5.56%,单因素分析,抑郁状态、焦虑状态、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等因素与临床疗效相关(x2=13.781,19.805,17,903;P值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及并发糖尿病为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在治疗时应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强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性脊柱炎(Gram-negative bacterial haematogenous vertebral osteomyelitis,GNB HVO)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诊断为化脓性脊柱炎并行手术治疗患者36例,对其中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gram-negative bacterial,GNB)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其中13例培养结果为GNB,全部患者均有感染史或高危感染因素,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9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12例患者经过敏感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后一期治愈,无复发;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术后2周因刀口破溃,行3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刀口延期愈合;全部患者随访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未复发.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明显改善. 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经过敏感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可达到骨性融合的治愈目的,抗感染疗程不少于12~16周.
  • 摘要:目的:总结62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脓肿患者术后伤口换药的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间本院门诊外科接受治疗及术后护理的62例颈部淋巴结结核脓肿患者,均可见单侧颈淋巴结肿大,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证实,并接受脓肿清除引流术治疗,术后第1天进行换药及配合相关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清创换药护理、饮食与作息指导,观察伤口换药护理效果,记录所有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 结果:本组62例患者术前脓肿大小为(3.60±1.27)mm,术后伤口换药依从性较好,坚持换药2个月后,治愈38例(61.29%)、显效18例(29.03%)、有效6例(9.68%),未见无效病例;平均换药次数为(12.25±1.78)次,愈合时间为(16.60±3.27)d. 结论:对颈部淋巴结结核脓肿患者进行术后伤口换药时应注意做好细致护理工作,护理要有针对性,保证伤口换药效率的同时需兼顾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作息调整.
  • 摘要: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ADA)是否受年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03月01日至2013年03年31日期间住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48例.将全部研究对象按年龄段进行分组.按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成7组.胸腔积液用比色测定法检查其ADA活性,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 结果:随年龄的递增,胸腔积液ADA活性逐渐降低,50岁以上降幅明显.不同年龄段胸腔积液ADA活性满足方差齐性,进行方差分析,F=6.811,P=0.000,各个年龄段的胸腔积液ADA活性并不完全相同.按胸腔积液ADA>45U/L为临界值,所有入选患者敏感度75.4%(187/248),20~49岁患者,敏感度81.6%(168/206),>50岁患者,敏感度49.2%(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年龄是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ADA活性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按照统一的ADA临界值来诊断结核胸膜炎患者,将影响ADA诊断的敏感性,提高漏诊率、误诊率.
  • 摘要:了解胸腺五肽在辅助治疗肺结核方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化使用提供文献依据.以“胸腺五肽”“辅助用药”“肺结核”“临床研究”为主题词,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纳入以胸腺五肽辅助治疗肺结核进行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选取研究病例数为70例以上的文献,归纳并分析胸腺五肽在辅助治疗肺结核方面的应用情况.共纳入文献10篇,本次研究发现胸腺五肽联合抗结核药物能显著提高初治、复治、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胸腺五肽在辅助治疗肺结核方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配合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冷冻治疗气管结核术中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接受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冷冻治疗的120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配合,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全程护理干预下,120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研究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护理配合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配合冷冻治疗术的顺利完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都起着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长疗程抗生素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长疗程抗生素治疗的3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3~79岁,平均60.8岁.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动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X线、CT三维重建、核磁共振,同时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矫正情况,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42.3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1/31).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7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其中ASIA分级D级15例,C级1例,B级1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16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患者术后1个月Cobb角与术前相比,平均矫正度数胸椎组为5.0°(t=4.41,P<0.05),腰椎组为9.7°(t=13.088,P<0.05);末次随访时;分别丢失1.1°(t=3.813,P<0.05)和2.5°(t=15.304,P<0.05). 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化脓性脊柱炎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疗程为12周,也是控制复发的关键因素.
  • 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并对可能影响治疗转归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为合理治疗初治耐多药肺结核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共79例初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以治疗成功者为病例组,治疗失败者为对照组,并对可能影响其临床转归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79例初治耐多药患者中,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成功者22例,失败者57例,治疗成功率为27.8%,在药敏结果提示为耐多药肺结核时继续坚持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31例,治疗成功22例,失败9例,治疗成功率为70.9%.可能影响转归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居住地、痰涂片、病灶范围、空洞个数及药敏方法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Wald x2=11.990,P=0.001;Wald x2=18.241,P=0.000;Wald x2=4.774,P=0.041;Wald x2=4.618,P=0.044;Wald x2=3.476,P=0.040). 结论: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初治耐多药肺结核仍有一定疗效,但是在确定是否调整方案时应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摘要: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又名苏眉,为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隆头鱼科.波纹唇鱼分布于红海至非洲南部海域、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中国南海黄岩岛海域,以及琉球群岛至澳大利亚东部海域.其体型巨大味道鲜美,被作为名贵食用鱼,在海洋馆或大型展示鱼缸中亦可作为观赏鱼.波纹唇鱼是世界名贵鱼类.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高额利润催生过度捕捞,导致野生波纹唇鱼资源受到极大破坏,现已濒临绝种.因此,波纹唇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2004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2018年1月,北京海洋馆中的一条波纹唇鱼死亡,通过对其内脏组织进行检测,在肾脏组织中发现,海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对于波纹唇鱼感染海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的研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波纹唇鱼海分枝杆菌和溃疡分枝杆菌病,提高该鱼的存活率。同时,海分枝杆菌也是人类的致病菌,引起肉芽肿性病变,故对其研究,也有助于增加对人类海分枝杆菌感染的认识。
  • 摘要:介绍卡介苗局部脓肿发生原因与转归、免疫反应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临床诊断、治疗原则及方案、因果关联评估、需检查和收集的资料等方面要点,为卡介苗局部脓肿调查诊断与鉴定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差异. 方法:选取164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例,分析其影像学、内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包括复阅HE染色、抗酸染色及网织纤维染色切片,并结合结核病原学检测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164例气管支气管结核病例中,女性95例,男性69例,年龄18~73岁,中位年龄37岁,20~42岁占57.6%.含典型结核结节的病例(73/164)占44.5%;仅见肉芽肿的病例(28/164)占17.1%;仅见坏死的病例(23/164)占14.0%;含肉芽肿和坏死的(24/164)占14.6%;仅见淋巴细胞和少量上皮样细胞的(16/164)占9.8%.组织抗酸染色阳性率37.2%,支气管刷检抗酸染色阳性率41.4%.其中85例XpertMTB/RIF阳性占51.7%,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占21.1%. 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不同病理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差别大,其诊断应结合临床、影像、病理、结核病原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避免漏诊误诊.
  •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肾结核约占肺外结核的15%,大部分系结核分枝杆菌由肺部等原发病灶经血行播散至肾脏所引起,多在原发性结核感染后5~20年才发病.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肾结核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常易被延误诊断.特别是对于非泌尿科医务工作人员,肾结核常被忽视,导致延误诊治疗.本文对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确诊为肺结核并发肾结核的2例患者,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依据,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降低肾结核的延误诊断率,提高不典型肾结核的诊断率.
  • 摘要:目的:观察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局部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结核(Ⅲ、Ⅵ型)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确诊的儿童支气管结核(Ⅲ、Ⅵ型)患儿21例,在给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1周后,进行支气管镜下冷冻局部治疗后,联合异烟肼和布地奈德每日2次雾化吸入,冷冻治疗3~5次/例.经治疗后观察患儿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支气管和肺部病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支气管介入冷冻治疗联合异烟肼和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支气管镜及胸部CT复查显示: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狭窄、肺含气不良、肺不张明显改善和好转,显效16例(76.19%),有效5例(23.81%),总有效率达100%. 结论:通过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局部冷冻治疗,联合异烟肼加布地奈德每日2次雾化吸入治疗,可提高儿童支气管结核(Ⅲ、Ⅵ型)的治疗效果,使肺部发育不受影响,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科住院治疗的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41例,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1个月~14岁,平均年龄2.4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1例患者中,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占75.6%;58.5%的患者并发其他部位结核,以并发粟粒性肺结核最常见;T-SPOT阳性率较高,占75%.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发热症状常见,大部分患者并发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了解湖南省结核分枝杆菌(MTB)与HIV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2013-2017年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57例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为双重感染组,随机抽取其他未感染HIV的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结核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结核组患者中,20~39岁和40~60岁年龄组是影响MTB与HIV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2.539(1.528~102.889)、9.089(1.190~69.391);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结核、并发梅毒在双重感染组患者中的比例更高,OR值(95%CI)分别为6.503(2.348~18.011)、5.800(1.933~17.407)、15.057(2.704~83.837);双重感染者组患有支气管结核的比例更低,OR值(95%CI)为..0.027(0.002~0.314). 结论:20~60岁年龄段的结核病患者并发HIV感染的概率更大,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以发热、淋巴结结核为主要特征.
  • 摘要:通过报道1例51岁男性患者,因少量咯血入院,误诊为肺结核的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肺毛霉菌病和结核病的认识.该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临床症状表现轻微,胸部CT检查示双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实变影,伴树芽征,可见黏液栓征,无特异性表现,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增多,纤维支气管镜提示血凝块及白色坏死物堵塞支气管,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支气管肺毛霉菌病.
  •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疗效. 方法: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16例难治性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检测脑脊液各项指标和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昏迷消退时间、头痛消退时间、脑脊液蛋白恢复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压力、蛋白质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葡萄糖、氯化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8、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稍高于对照组(8.62%)(P>0.05). 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莫西沙星可有效改善难治性TBM患者脑脊液水平和血清IL-8、TNF-α、IFN-γ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和耐多药肺结核流行性的增加,糖尿病对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者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呼吸道其他细菌感染、抗结核药物的选择和应用,以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探究糖尿病并发耐多药肺结核的药物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以提高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的治疗成功率.
  • 摘要: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脑膜、脊膜形成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是最严重的结核病,美国进行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结核占肺外结核的10%左右,结核性脑膜炎作为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早期、准确、快速诊断结核病是结核病有效控制的当务之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有萋-尼染色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脑脊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标准,特异性高,但培养时间长,传统萋-尼染色法阳性率低,仅为7.9%,因此这两种方法不能满足临床所需.随着对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的认识,抗酸染色被进一步改进,在染色细胞外菌的同时可染色细胞内菌,因此改良抗酸染色大大提高了涂片法的敏感度.本研究对我院西安市胸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的10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研究提供指导.
  •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结核病研究所临床工作中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用药与心理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6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5例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有所缓解,头痛症状明显减轻;1例术后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颅高压症状有改变,对该病的治疗有所帮助.
  • 摘要: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在治疗支气管结核安全指数高、效果好、起效快,如何更好的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短,起效快,做好护理配合,会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医护合作是能够顺利完成整台手术的关键,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观察,是我们科室护理人员的三大要素,我们科的护理体现出更人文化、人性化、合理化、家庭化,我们热情周到如家人般关心患者、服务患者,创新护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6例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叙事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比较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和对疾病的知晓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干预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肺结核患者的疾病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肺结核患者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叙事护理在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把本该流程化的健康教育赋予了生命和情感,降低了患者对疾病的焦虑感.叙事护理引入临床护理工作是实施人文关怀的新途径,为患者主动表达内心情感,改善病情转归,提高依从性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稳定,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摘要:目的:分析南昌市学生结核病疫情监测数据,为制定有效的学生结核病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导出2006-2016年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病案资料形成Excel数据,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06-2016年南昌市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3388例,占全市登记数的5.95%;学生结核病患者登记数从2006年的668例(占7.96%)下降到2016年的202例(占4.37%),学生结核病患者中胸膜炎占比7.00%.学生结核病患者每年4月、5月及9月为登记高峰.集中在15~岁、20~岁年龄组(89.55%),学生结核病患者的来源主要是因症就诊(77.74%). 结论:南昌市学生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学生结核病患者中胸膜炎比例较高.做好主动筛查,提前发现无症状学生结核患者,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及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重点方向.
  • 摘要:目的:了解2016-2017年武汉市医疗机构肺结核疫情报告情况,调查分析各类医疗机构漏报的原因. 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每季度从13个区随机抽取1家医疗机构,包括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和结核病定点医院,再从每家随机抽取每季度30例诊断为肺结核病例信息,通过标记、清洗和剔除重复个案,与同期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匹配,计算漏报率. 结果:2016-2017年武汉市医疗机构肺结核抽样漏报率为8.49%(218/2567),各医疗机构漏报率范围为5.58%~12.80%(11/197~27/211);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划分,省部级医疗机构高于市区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89,P<0.001);按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综合医院漏报率(10.58%)远高于结核病定点医院(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37,P<0.001);按医院不同部门划分,漏报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门诊部(13.47%)、放射科(9.59%)、住院部(6.20%)、实验室(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25,P<0.001);近城区医疗机构(10.25%)漏报率高于远城区医疗机构(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2,P=0.034);按疫报调查年份划分,2016年与2017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3,P=0.856). 结论:武汉医疗机构肺结核疫情报告情况不容乐观,漏报率在不同县区、级别、性质医疗机构间存在不平衡现象,结防机构应加强日常疫情报告监督和分类指导.
  • 摘要:目的:分析2011-2015年全区目标达标情况,总结结核病控制规划执行的成果,经验,提出可推动工作持续发展的建议.方法:利用肺结核防治"十二五"规划的2011-2015年终期评估实施方案,收集区规划评估表,监测年,季报表,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全区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总费用为121.7369万元;非结防机构发现患者380例,追踪到位339例,追踪到位率89.21%,全区累计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84例;治疗管理676例,涂阳344例,新涂阳治愈率73.42%,新涂阴完化率77.44%.结论:我区5年规划的实施达到了高发现率和追踪到位率明显提高,结核病防治效果显著.
  • 摘要:为了更好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福田区卫计局下达了《福田区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福卫计[2017]101号文件),其中对普通涂阳肺结核采取居家隔离2周,社康医生利用互联网对患者进行视频督导是福田区结核病分级诊疗实施方案中重要的环节,这是在现行的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下充分利用互联网+产生的新的管理模式,过去几十年来DOTS管理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改变肺结核患者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经过一年的试点,对151例涂阳肺结核患者采取居家隔离2周,社康医生采取微信或QQ进行视频督导下服药取得了很好效果,患者完全能按医生要求服药,同时减少了去社康取药的麻烦,患者对社康医生的满意度更高,在市卫计局组织的年终基本公共评估检查中,福田区益田社康及龙尾社康所有肺结核患者对社康医生的服务都十分满意,规则服药率达到考核要求,资料真实,视频督导留有截屏作为佐证资料.
  • 摘要:背景和目的:流动人口患者约占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TBIMS)登记患者的1/5.2009年开始TBIMS中添加了专门用于患者病案转出的模块,但是还没有被国家防治规划强制要求使用.导出了TBIMS中2014-2015年登记并转出的所有流动人口患者,分析其诊疗延迟、被转出的阶段、到位时间和"未评估转归"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为基于TBIMS病案数据调查的队列研究.使用修正后的Poisson回归构建预测模型以分析2014-2015年通过TBIMS转出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未评估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7284例被转出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中,5900(81.0%)例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或治疗开始后的前2个月内被转出,7088(97.3%)例患者到达了转入地定点医疗机构.到位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Q1,Q3)为3(0,14)d.16%(1176/7284)的患者最终转归为未评估,占所有不良转归的66%.专科医院转出、非本地市流动人口、转出到其他地市、涂阴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诊疗延迟是"未评估转归"的危险因素. 结论:通过TBIMS进行结核病患者转出可以有效地减少到位时间.4/5的转出患者最终转归结果可以被转出地的定点医疗机构掌握.中国应考虑在新修订的指南中要求全面实施患者的网络转出工作.
  • 摘要:目的:探讨PCR-荧光探针法与RNA恒温扩增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403例临床病理学确诊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50例无肺部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法、PCR-荧光探针法和RNA恒温扩增法检查,将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四种方法检测403例肺结核患者及50例无肺部疾病患者的敏感度分别为37.5%、65.2%、68.7%、60.8%,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8%、100%.结论:PCR-荧光探针法与RNA恒温扩增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敏感、快速,可以作为肺结核辅助诊断的有效检测方法,为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构建兔脊柱结核模型相同的方法构建新西兰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及其可行性. 方法: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16只、空白组4只.实验组于L6上终板下方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种植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M5型混悬液0.1ml;对照组浸注0.9%NaCl溶液0.1ml;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术后8周兔存活率实验组为75%、对照组87.5%,空白组100%.实验组术后4周X线摄片及CT三维重建阳性为5只,MRI阳性为7只;术后8周X线摄片及CT三维重建阳性为8只,MRI阳性为12只.术后8周,组织病理学显示椎旁软组织均有病变组织细胞增生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与空白组无上述改变. 结论:在新西兰兔腰椎椎体的上终板下钻孔、明胶海绵填塞、种植羊种布鲁杆菌弱毒苗M5型、石蜡封闭孔道的方法,可成功构建兔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动物模型.
  •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PBMC中IL-2和IFN-γ水平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结核病患者245例和非结核疾病患者50例,健康人群5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痰涂片抗酸菌检测、TST皮肤试验、外周血T-SPOT.TB、结核抗体、QuantiFERON-TB以及IL-2/IFN-γ联合检测,并从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等方面,对上述免疫学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1)痰涂片抗酸菌检测、QuantiFERON-TB、T-SPOT.TB和TST在结核患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6.73%、84.49%、86%和86.94%,均高于非结核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核抗体在三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63%、48%和48.28%,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L-2/IFN-γ联合检测在活动性结核诊断中的双阳敏感度为75.12%,特异性为94%,正确率为78.31%,Youde指数为0.691,Kappa值为0.473%. 结论:QuantiFERON、T-SPOT、TST对结核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结核抗体检测.细胞因子IFN-γ与IL-2联合检测可提高结核病的检出率.
  •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内抗酸染色在体液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共1236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体液标本,其中脑脊液标本237例,胸腹腔积液标本999例.通过结核分枝杆菌胞内细菌抗酸染色,液体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探针法对上述标本进行结核菌检测. 结果:在胸腹积液标本中,液体培养法阳性率最高(敏感度18.52%、阳性率16.02%),胞内菌检测法次之(敏感度13.66%、阳性率11.81%),PCR法最低(敏感度6.94%、阳性率6.01%);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标本中,胞内菌检测法阳性率最高(敏感度22.15%、阳性率14.77%),液体培养法次之(敏感度12.03%、阳性率8.02%),PCR法最低(敏感度3.16%、阳性率2.11%),以分枝杆菌胞内细菌抗酸染色法为对照,胸腹腔积液中与PCR法、培养法比较P值分别为<0.05,脑脊液中与PCR法、培养法比较P值分别为<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胞内抗酸染色对体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验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经济、简单、且达到预期阳性率的检验方法,适合基层及专科医院推广.
  • 摘要: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耐药结核病菌株异烟肼耐药位点inhA-15(C-T)突变,为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结核病定点医院连续纳入涂阳结核病患者,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菌株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opB的野生型及不同突变型,以及异烟肼的耐药相关基因katG和inhA的野生型及不同突变型.以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耐药类型菌株相关耐药位点突变频率,特别是异烟肼耐药相关位点inhA-15(C-T)的突变. 结果:共有1356例肺结核患者纳入最终的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2.41±19.68)岁,其中男1063例(78.4%),1084例(79.9%)为初治结核病患者.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共有22例(12.22%)菌株仅出现了inhA位点突变,不伴随katG位点突变,其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3例,占15.4%,早期广泛耐药结核(Pre-XDR-TB)1例,占7.69%,广泛耐药(XDR-TB)菌株3例,占23.1%.有32例(17.7%)菌株出现了inhA位点突变和(或)katG位点突变,其中12例(23.1%)在MDR-TB患者中,3例(23.1%)在pre-XDR-TB患者中,3例(23.1%)在XDR-TB患者中. 结论:超过10%的比耐药结核病患者菌株出现了inhA-15位点的单突变,说明大剂量异烟肼可以用于治疗这些耐药患者.尽管乙(丙)硫异烟胺已经广泛应用于耐多药患者的治疗中,但是近20%的耐药患者对其已经产生了耐药.基因芯片技术特异性的报告耐药结核病患者位点突变,将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到2050年消除结核感染作为一项公共健康任务.如果想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采取新措施减少潜在感染人群,然而诊断潜伏感染的方法有限,目前常用的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这两种方法不足以预知哪些人会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而且不能衡量治疗方法是否为最佳.在本文中,笔者概述了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趋势,介绍了一些新的诊断检测方法、药物食物疗法和疫苗接种的进展,并认为有高度进展风险的个体比结核病易感人群更需要密切监测,识别这部分人是消除结核感染的重要策略.本文将重点讲述目前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理解及在知识上的误区,以及一些实验方法、有效的短程治疗及疫苗.
  • 摘要:目的:建立异烟肼联合利福平诱导的肝损伤动物模型,比较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血清生化检查、肝脏瞬时弹性结果与病理组织学间的差异,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评级及评分标准. 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利福平组、利福平+异烟肼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ml·kg-1·d-1,利福平100mg·kg-1·d-1,利福平50mg·kg-1·d-1+异烟肼50mg·kg-1·d-1,每日一次定时空腹灌胃,并分别于灌胃起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和第42天予以每组大鼠眶底静脉丛连续采血,动态监测大鼠血清学指标改变、肝组织病理学和肝脏瞬时弹性检测. 结果:药物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药物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正常且明显高于药物组;药物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可见肝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存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及细胞坏死等,可见汇管区周围纤维化,小叶间隔形成,部分可见小叶结构破坏. 结论:异烟肼联合利福平可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发生,且存在个体化差异.
  • 摘要:针对中国结核病疫情长期居高不下、缺乏科学系统研究和有效防控策略的状况,项目组在200。一2015年期间开展了流行病学、社区干预和模型预测等创新性研究,掌握了中国结核病的流行规律,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核病防控策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摘要: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WHO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数量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位,但我国可疑MDR-TB患者的检出率仅为11%,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居末位.2010年江苏省率先在多个地区应用新型诊断技术对耐多药结核病诊断和筛查的进行系统研究,针对不同技术的特点、取长补短,整合了多项技术,充分发挥新型诊断技术和传统药敏试验优势,形成了一套准确性高、时效性好、成本效益高的MDR-TB诊断流程,极大地提高MDR-TB患者发现效率.
  • 摘要:基于严峻的结核病流行形势、数量庞大且快速增长的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以及结核/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的突出,而国内尚无规范的、可供借鉴的现代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我们于1991年开始对结核病控制策略和技术展开集成研究.在既往20余年间,我们率先实施了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构建了完善的结核病“防、治、管”服务体系,创新开展策略、监测、干预、管理和基础等研究和应用,达到快速控制区域结核病疫情的目标,为城市结核病控制提供可供借鉴的策略和经验.
  • 摘要:结核病疫情居高不下、疫苗和药物研发滞后、诊断产品进展缓慢,更由于耐药结核的迅猛发展、结核合并艾滋病和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人口流动日益加剧等重大挑战,结核病控制任重道远.WHO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2015年后全球结核病战略”,该战略旨在终结全球结核病流行,其目标是:①在2015年和2035年之间将结核病死亡率降低95%;②将新发病例减少90%(每10万人口中结核病例少于10例);③没有受结核病影响的家庭面临灾难性支出.为实现这一战略,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结核病蔓延的关键是早期快速诊断,发现和控制传染源.然而现有诊断产品包括细菌学诊断方法(痰涂片、痰培养)敏感度低,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本项目研发了结核病恒温核酸诊断系统,该检测系统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强、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涂阴”病人的检出率.
  • 摘要:该项目属于基础研究支撑下的结核病临床治疗领域.复治肺结核方案已应用30余年,存在耐药率增高及链霉素(简写为“Sm”或“S”)造成的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导致该方案目前已不适合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近10年来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复治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仅约60%.随着业内对复治肺结核化疗方案重新进行评估呼声的提高,进一步优化复治肺结核化疗方案变得更加紧迫.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资助下,针对复治肺结核标化方案治愈率低及Sm在应用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依从性差等情况,开展了为期10年的针对复治肺结核治疗关键问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初步推广应用.
  • 摘要:我国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上海也面临着MDR-TB疫情上升的挑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总数还将快速上升.因此上海面临的结核病问题也将成为我国其他大城市同样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本研究在上海地区开展了大城市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适宜技术研究,涉及结核病基础、临床、预防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充分利用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等方法,以人群为基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结核病流行、传播、感染、发病、诊断、治疗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开展深人研究,掌握了耐多药结核病在城市地区的流行和传播规律,在国内率先开展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首次提出原发性耐药是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被国际同行评价为“结核病防治新观点”和“新研究颠覆耐药结核病的传统观念”;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流行菌株基因型分型方法;筛选了适合于我国主要流行菌株耐药快速检测相关位点,为研发快速检测技术奠定了基础;首次发现了体内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竞争过程,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令人惊奇却可信的研究发现”;在国内率先采用T-SPOT. TB实验方法,利用两个与卡介苗无关的蛋白抗原进行结核感染状态检测,较为准确地对上海学生和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状态进行估计;在国内率先采用含利奈哇胺、氯法齐明为主的方案进一步化疗MDR-TB治疗;在国内率先建立MDR-TB综合防治管理模式和保障措施。
  • 摘要: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云南省每年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超过2万例,是结核病高疫情的省份之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期间,云南省实现了治愈率大于85%的目标,但是患者发现率还是不令人满意,结核病校正报告发病率年递降率为1.89%,远低于全国发病率年递降率水平,疫情形势严峻.云南省患者发现以被动发现为主,在一些疫情高负担地区隐匿的传染性患者尚未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本研究旨在通过主动筛查策略解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在西山区试点吸烟者和糖尿病患者两类重点人群主动筛查,分析筛查结果,建立筛查模式,进行重点人群中主动筛查可行性分析,然后扩展到全省18个县(市、区)开展肺结核主动筛查,探索适合全省各地的患者发现方式,继而结合云南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推广应用到全省129个县(市、区),从而为云南省结核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 摘要:在本项目研究之前,福建省尚未开展过全省结核病耐药性监测工作,也未建立耐药结核病监测网络,缺乏耐药结核病疫情的基础信息;同时福建省目前在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相对薄弱,仅有的研究也以局部的地区以散在方式进行,缺乏对全省结核分枝杆菌的起源、进化和流行规律研究,并且针对全省代表性的结核病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规律不清晰.本研究基于全省耐药性监测调查的菌株开展对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全省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全省各市、县区结核病防控措施针对性地开展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 摘要:迄今为止,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对于控制结核病的传播,以及结核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围绕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和实验室标准化等工作,累计发表论文15篇(SCI 12篇),在全国较早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并获批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以上工作的开展,为山东省,乃至我国结核病检测技术的提升以及实验室的标准化,起到了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 摘要: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MDR-TB)流行形势严峻,已成为结核病控制的三大障碍之一,1998年WHO提出了针对MDR-TB的耐多药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Plus策略),但中国缺乏MDR-TB患者规范性治疗管理模式的研究,尚未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性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模式.2006年5月经“全球基金项目考察团(GFATM)”评估,确定武汉市为该项目在中国首批2个试点城市之一,于2006年10月1日启动该项目.本研究依托中国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项目编号:CHN-S10-G14-T),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对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进行完善和优化,旨在探索有效的适合国情的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模式,以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 摘要:面对庞大的结核病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及许多患者因耐多药几乎陷入“无药可治”的严峻境地,多途径、多渠道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筛选新抗结核方案已迫在眉睫.本课题组历时10年,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研究了当前结核病治疗的瓶颈问题:一方面,针对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无有效药物短程治疗的难题,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噬菌体制剂治疗结核病的新方法.另一方面,在探索结核新发病机制方面,从结核分枝杆菌自身的结构和代谢特性出发,探索了结核分枝杆菌重要结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为建立结核病新的诊断方法提供了靶标.同时在国内外首次将RNA干扰技术运用于结核病研究领域,首次直接证实了调节DC-SIGN分子表达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抗结核免疫应答能力.
  • 摘要: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5年我国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91.8万例.每年我国政府投入约2.5亿元对结核病患者进行免费治疗.一直以来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使用的是板式组合抗结核药物,患者服药片数多、胃肠道反应重、依从性差,进而影响疗效,增加耐药风险.1994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以下简称“抗结核FDC")。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针对抗结核FDC的安全性、有效性、患者服药依从性等开展了一系列小样本研究,但如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推广应用尚缺少充足的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评价结核菌培养、改良抗酸染色、GeneXpert MTB/RIF、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5种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检验效能,探讨不同实验方法组合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成年疑似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年国际TBM协作组制定的评分标准(≥6分)将82例患者分为TBM组和非TBM组,然后取患者脑脊液行以上5种方法,最后比较分析各实验结果. 结果:5种方法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改良抗酸染色、GeneXpert MTB/RIF、RT-PCR和T-SPOT.TB的阳性率分别为19.2%、26.9%、42.3%、34.6%、72.7%.传统方法组、分子生物学方法组、免疫学方法组以及联合方法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2.7%,53.8%,72.7%,78.9%. 结论:在TBM的早期诊断中,GeneXpert MTB/RIF和T-SPOT.TB实验的阳性率高于传统结核菌培养;各实验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TBM的阳性率,并且与传统方法组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组、免疫学方法组以及联合传统、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组的阳性率更高.
  •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开窗病灶清除自体骨粒椎间植骨融合(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疗效. 方法:搜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诊断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采取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筛选其中67例单运动节段受累的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7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开窗病灶清除自体骨粒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进行评价. 结果:67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布氏杆菌病,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随访12个月,未发生复发及内植物松动、断裂,以Bridwell骨愈合标准评定术后植骨愈合,均能达到Ⅰ级愈合,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结果分别为(9.09±0.77)、(3.97±1.52)、(1.43±0.81)、(0.72±0.43)及0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本研究证明后路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单侧开窗椎板切除病灶清除、后外侧自体骨粒椎间植骨融合(PLIF)治疗腰骶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是常规手术治疗的一大改良,其最大的益处在于在保证清除病灶及破坏、维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保留了脊柱运动功能,减少对正常运动单元的破坏,该术式是治疗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肺类癌是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极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肺部肿瘤的0.5%~2.5%.在同一肺叶肺类癌并发肺结核更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肺类癌并发肺结核的患者报告如下.
  •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肠梗阻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6年收治的64例结核性肠梗阻的诊治情况. 结果:内科治疗42例,全部治愈(患者自觉症状好转,临床症状消失,腹部CT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血红细胞沉降率正常),住院时间25d至4个月.外科治疗22例,术后行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适当应用抗生素,术后病理证实为结核,住院时间23d至5个月,本组无死亡患者,9例术后仍有慢性的腹痛、腹胀,经保守治疗均能缓解,5例再次发生肠梗阻,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 结论:大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手段可以达到治愈,但另有部分患者需手术介入.手术治疗结核性肠梗阻必须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手术原则以清除病灶、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正常排列为目的,而且要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手术方案,以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1例治疗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时出现中枢神经紊乱与应用头孢吡肟的相关性.方法:报道1例73岁肺结核并发肺部感染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结合参考文献进行病例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合理的分析判断,给医生提出建议,及时终止了头孢吡肟对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结论:老年患者因慎用头孢吡肟,临床药师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积极介入,可以促进合理用药,及时发现及控制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 摘要:大量结核分枝杆菌随血行播散,在脑膜、脑实质、骨髓等处形成结核病灶,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灶破溃,排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脑膜广泛感染,即为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葡萄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性增殖病变,源于体内的感染,其感染途径有经血行播散和巩膜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早期合理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治愈结核病和控制传播的前提.2013年9月,我科收治1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及悉心护理患者病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摘要:皮肤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皮肤而引起的,可以是直接感染,也可以继发于其他器官或组织的结核病灶,可以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皮肤结核是肺外结核的一种罕见形式,其发病率为1%~2%,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的皮肤结核病更为罕见.但其病程长,临床不易确诊,易导致诊断及治疗延误.现将我院2017年7月收治的1例面部皮肤结核并发多部位结核病患儿的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肌肉骨骼病变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经CT、MRI及彩色超声检查确定肌肉骨骼病变,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应用美国Bard全自动一次性活检枪,对病变处组织进行经皮穿刺活检. 结果:35例患者病变组织中腰椎结核13例,胸锁关节结核2例,肺癌骨转移8例,乳腺癌骨转移3例,单纯腰大肌脓肿7例,另外2例为正常肌肉组织.取材成功率为100.0%(35/35),与外科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4.3%(33/35). 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多部位肌肉骨骼病变穿刺活检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特别是对骨肿瘤与骨结核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下一步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肛周脓肿常为多种病菌混合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局部检查可见肛周皮肤明显红肿,并伴硬性结节和触痛,可有波动感,甚至有发热、全身倦怠等症状.肛周结核患者亦有局部红肿、发热,乏力等症状,故极易误诊.2017年9月30日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收治一例肛周结核误诊为肛周脓肿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以期对肛周结核的诊治提供参考.
  • 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 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4年6月湖北省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试点地区(武汉市、荆州市、宜昌市、黄冈市和咸宁市),纳入治疗的91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采用Excel表格建立项目地区月度报表和季度报表数据库,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治疗6个月末和12个月末痰菌阴转情况,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纳入治疗的914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男679例、女235例,平均年龄(43.48±13.72)岁.534例患者治愈,13例完成疗程;总体治疗成功率为59.85%,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2.61%(114/157),复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7.28%(433/7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5,P=0.018).6个月末痰菌阴转患者的治疗成功率[78.14%(522/668)]高于12个月末痰菌阴转患者治疗成功率[32.00%(8/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47,P<0.01);6个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患者的治疗成功率[9.00%(9/100)]高于12个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患者治疗成功率[2.33%(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4.714,P=0.030).耐多药患者中,6个月末痰菌阴性患者在12个月末有2%的患者出现复阳情况. 结论: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复治患者.6个月末痰菌阴转情况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具有重要的预判意义,而6个月后痰菌持续阳性患者要密切留意,依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摘要:目的: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进行中的初步临床分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经细菌学或病理学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并进行外科治疗的17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灶大小、受累淋巴结的区域、是否并发糖尿病,以及是否存在耐多药等临床资料与外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173例研究患者中,男性[89例(51.4%)]、44岁以上[127例(73.4%)]、体质量指数<24kg/m2[131例(75.7%)]、糖尿病[7例(4.0%)]与外科治疗效果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灶CT横截面最大直径病变≥3cm[105例(60.7%)]、淋巴结受累达到2组及以上[76例(44.0%)],以及发生耐多药[11例(6.3%)]与外科治疗效果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术前病灶大小、受累淋巴结范围区域及耐多药情况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分期的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46例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9例;年龄46~73岁,平均(61.0±9.1)岁;其中胸椎4例,胸腰段5例,腰椎33例,腰骶段4例.脊柱后凸畸形24例,术前Cobb角11.5°~33.7°,平均(26.30±1.13)°.术前抗炎治疗时间为2~4周,手术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术,术后冲洗时间为3~28d,平均(14.0±4.3)d,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感染控制情况、术后下床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Cobb角的变化、植骨融合情况,并对疗效进行评价.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随访14~28个月,平均(19.4±5.2)个月.在46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15例,阳性率为32.61%;术后3周VAS评分[(2.59±0.20)分]、ESR[(43.30±3.13)mm/1h]、CRP[(17.15±1.10)mg/L]与术前[分别为(7.09±0.25)分、(65.98±4.56)mm/1h、(34.54±2.43)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348、5.448、9.633,P值均<0.05).二次手术患者1例,二次手术率为2.17%.术后患者佩戴支具下床时间5~21d,平均(12.6±4.7)d;12例术前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ASIA分级为:2例A级分别恢复至B级、C级,2例B级分别恢复至C级、D级,8例C级分别恢复至D级3例、E级5例.脊柱后凸畸形24例,术后3周Cobb角[(10.08±0.80)°]、末次随访Cobb角[(11.17±0.72)°]分别与术前Cobb角[(26.30±1.1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18、13.323,P值均<0.05).46例椎间植骨块融合时间为3~12个月,融合时间为(7.6±1.8)个月,按照植骨融合标准,优35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5%(44/46). 结论: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联合置管冲洗治疗原发性胸腰椎非特异性感染可快速缓解疼痛,能够短期内控制感染,恢复神经功能,远期疗效良好,是治疗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 摘要:化脓性脊柱炎,又称脊柱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discitis and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PDVO),占所有骨髓炎的4%,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包括椎骨骨髓炎、椎间盘炎和硬膜外脓肿,大约有95%化脓性脊柱炎涉及椎体和(或)椎间盘,只有5%涉及后柱.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好发于青壮年,但近年有文献报道老年人或者免疫系统受损伤者也容易发生.诱发因素包括糖尿病、营养不良、药物及毒品滥用、HIV感染、恶性肿瘤、长期使用类固醇、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败血症.发病部位以腰椎为最多,其次为胸椎、颈椎、骶椎.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及愈合期.化脓性脊柱炎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且不具有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一旦误诊漏诊,容易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受损、瘫痪,甚至死亡.因此早期确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化脓性脊柱炎的治疗仍存在较多的争议。
  • 摘要:目的:调查青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就诊的青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观察9种中医体质在青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的分布特点.结果:153例青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男性82例、女性71例;男性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为气虚质(36例)、阳虚质(13例)及湿热质(11例),女性结核性胸膜炎最常见的为阴虚质(17例)、湿热质(11例)及气郁质(13例).结论:青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气虚质是此病常见体质,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摘要:目的:评价外科手术在治疗青少年干性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66例青少年干性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20.2±4.0)岁,外科手术治疗组(外科组)48例,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租)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外科手术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纤维板厚度、胸廓塌陷、肺功能VC、FVC、FEv1、FEV1/FVC、MVV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全程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1年,外科组治愈率(95.8%)高于内科组(38.9%)(P<0.05).外科组各项指标改善:胸廓塌陷、VC、FVC、FEV1、FEV1/FVC、MVV的改善率分别为25.4%、23%、30.0%、26.1%、15.4%、35.6%,各项指标的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内科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胸廓塌陷改善4.8%、VC8.1%、FVC7.1%、FEV110.2%、FEV1/FVC3.9%、MVV22.7%.治疗后胸廓塌陷、VC、FVC、FEV1、FEV1/FVC、MVV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科组胸廓塌陷恢复及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内科组. 结论:外科手术治疗青少年干性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有利于肺功能及胸廓塌陷的恢复,比内科保守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 摘要: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由于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的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并呈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病因未明的疾病.肺部最易受累,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因此常将LAM认为是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现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科2015年收治的1例PLAM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摘要:目的:分析106例综合医院转诊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综合性医院医师对肺结核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由综合医院转诊的肺结核患者,主要从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其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发病开始多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部分肺结核患者无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PPD试验、痰涂片阳性率较低,胸部影像学等辅助检查部分表现不典型,约60.4%起病初被诊断为肺部感染,其中老年肺结核比例达28.3%.结论:结核病在临床指标不典型时,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应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综合医院医师对肺结核疾病的诊治水平.
  • 摘要:目的:观察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以及长疗程用药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例确诊为耐多药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细菌学改善、影像学表现和药物不良反应,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接受利奈唑胺(600mg,2次/d,8周)静脉滴注,联合其他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疗程结束时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肺部阴影吸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转;随访10个月,症状无反复,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对中枢神经系统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探讨耐药结核病的发展趋势,为结核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用2010年1-12月来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少年组(8~17岁),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推荐的比例法,分别进行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结果:共纳入结核病患者636例,总耐药率40.41%,其中初治患者耐药率为31.06%,复治耐药患者为66.67%;初治患者耐药顺位为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复治患者耐药顺位为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的耐药率均以青年组最高,分别为31.84%、76.27%. 结论:杭州市结核病患者耐药流行情况相当严重,初治及复治患者耐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年患者是耐药的主要人群,建议应加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服药管理,彻底治愈初治结核病患者,减少其转变为复治患者的可能性;另外,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中应对肺结核各类患者的特征加以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ICU住院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4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分为呼衰组及非呼衰组.用x2/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因素. 结果:呼衰组的平均年龄,并发糖尿病比例,并发COPD比例,复治肺结核比例,病程大于3个月比例,痰抗酸染色阳性比例,喘憋、咳血、咳痰的比例,空洞,纤维化比例,WBC,CRP,PCT,CREA水平较非呼衰组升高,呼衰组的体质量指数,HGB,ALB较非呼衰组降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复治肺结核,WBC,ALB,PCT是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复治,WBC,ALB,PCT水平高的肺结核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增加.
  •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性大气道狭窄运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联合氩气刀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66例结核性大气道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氩气刀治疗,观察组行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联合氩气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病情均好转,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联合氩气刀治疗结核性大气道狭窄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利肺片联合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的冬病夏治方法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冬病夏治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冬病夏治治疗(利肺片口服联合喘可治穴位注射、中药穴位敷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含量和CD4+/CD8+变化. 结果:(1)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含量、CD4+/CD8+比值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肺片联合穴位用药的冬病夏治通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痰菌阴转率,增加患者CD4+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M)替代异烟肼(H)的4M-R-Z-E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初治肺结核且痰涂片或痰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M-R-Z-E化疗方案,莫西沙星(M)+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化疗,疗程4个月]和对照组[2HRZE/4HR化疗方案,H+R+Z+E化疗,疗程6个月(强化期2个月、巩固期4个月)],每组40例.治疗期间每个月随访患者,观察指标包括痰菌转阴率、胸部X线病灶吸收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依从性良好,均无失访.治疗期间第1、2、3、4个月及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胸部X线病灶吸收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治疗初治肺结核采用M替代H的超短程化疗方案(4M-R-Z-E),与传统化疗方案(2HRZE/4HR)的疗效差异不明显,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摘要:目的:将气管支气管结核(TBTB)的影像学征象和支气管镜下表现相结合,观察不同病理类型TBTB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对80例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TBTB的胸部高分辨CT(HRCT)图像和多排螺旋CT(MSCT)的气道重建图像数据进行收集和归类分析,找出不同病理类型TBTB的气道受累的直接征象,以及肺内病变的伴随征象的分布特点. 结果:2017年1-5月的TBTB患者80例.平均年龄36.5岁,男女性别比1∶2.5.其中以Ⅱ、Ⅲ、Ⅳ型TBTB较多见,共61例(76.3%),混合型为12例(15%),Ⅱ、Ⅲ型混合为7例,Ⅲ、Ⅳ型混合为5例.影像学异常表现:(1)支气管播散性病灶67.5%,以Ⅰ型、Ⅱ型、Ⅲ型和Ⅵ型多见,其中几乎所有Ⅰ型病例均有检出,但例数偏少,需进一步总结和观察.(2)气道损伤直接征象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闭塞,在Ⅱ型、Ⅲ型、Ⅳ型和V型中均有出现,其中V型最突出的表现是管腔闭塞,Ⅱ型和Ⅳ型出现管腔狭窄的比例相近(83.3%,80%),但Ⅱ型为早期表现,Ⅳ型为后期表现,预后不同.TBTB病变累及支气管范围较长,常为多支气管受累.(3)Ⅵ型各种征象都可见,但纳入病例数较少,需要积累更多的病例进行分析.(4)TBTB合并肺结核的有72例(90%),单纯性的TBTB仅为8例(10%),故TBTB与活动性肺结核并存的现象甚为常见. 结论:不同类型的TBTB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对其进行归类分析有助于为TBTB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组合.
  • 摘要:血行播散性结核病(DTB)是结核分枝杆菌一次或反复多次通过淋巴系统或血液循环系统,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系统的一种急症结核病变.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又名急性粟粒型肺结核,通常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咳嗽、胸痛、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及乏力、纳差、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可并发结核性脑膜炎、肝脾结核、泌尿系结核、骨关节结核等多脏器结核病.随着老年、HIV感染及糖尿病人群的逐渐增多,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日趋复杂.笔者通过报道沈阳市胸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1例以“左小腿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的诊疗过程,增强临床医生对于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重视与认识,以提高诊断与治疗能力.
  • 摘要:脓肿分枝杆菌属于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曾作为龟分枝杆菌的亚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分枝杆菌菌型鉴定,它被作为独立的菌种存在,除可导致肺病外,还可导致淋巴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和全身播散性病变,目前尚不清楚其发病率,但其所致肺病的预后极差.脓肿分枝杆菌群肺病的症状、病理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相似,但其对抗结核药物天然耐药,众多临床研究和病例报道均证实两者的鉴别十分困难,极易造成误诊误治,为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积累治疗经验,本研究对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脓肿分枝杆菌群肺病患者42例,其中误诊为肺结核35例,进行临床分析。
  • 摘要:肺硬化性血管瘤( 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由Liebow在1956年报道,因其病理组织形态类似于皮肤组织中的硬化性血管瘤,故命名为PSH。组织学分为4种类型,即上皮型、乳头型、硬化型和出血型。肺硬化性血管瘤典型的CT表现为孤立性的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肺结节或肿块,可有浅分叶,无明显毛刺,增强扫描大部分强化明显。不典型CT表现可见钙化、磨玻璃密度影、周围肺气肿、支气管内生长等,硬化性血管瘤瘤体内小血管明显增生,管壁透明变性或硬化,是该肿瘤明显强化的基础。此外该患者肺内肿块钙化也是PSH少见表现之一,其组织学特征为砂砾体,多数钙化为点状,少数可为不规则斑片状,肿块钙化发生率较结节钙化发生率高。PSH CT平扫时具有肺内良性结节的特征,但因其是一种富血管病灶,所以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与恶性肿瘤病灶很难鉴别。不过通过病灶异常明显均匀增强及血管断面贴边征象等特点基本可以明确该病变的诊断。本例患者病灶强化后CT值升高不明显,可能与扫描延迟时间不足、病变组织学分型、测量存在误差有关。
  • 摘要: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TB)合并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71例耐多药PTB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其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观察其感染组病原菌特点,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471例患者中,共检出13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7.6%.13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39株.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52%,革兰阳性菌占37.41%,真菌占10.07%.革兰阳性菌对乙酰唑胺、替考拉宁均无耐药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对替考拉宁耐药性较低,对土霉素、红霉素耐药性最高.真菌对克霉唑无耐药性,对益康唑、酮康唑耐药性最高.年龄≥65岁、病程≥5年、空洞数量≥3肺野、2hPG≥11.1mmol/L、住院时间≥14d、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影响耐多药PTB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耐多药PTB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针对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行合理的预防与针对性治疗,有望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分析11例误诊为克罗恩病的肠结核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情况,以提高肠结核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误诊为克罗恩病的肠结核11例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情况. 结果:男6例,女5例;中位年龄36.2岁;常见症状为腹痛并发发热4例,腹痛并发腹泻5例;腹痛并发腹部包块1例,腹痛并发便血1例,1例并发肠梗阻;并发肠外结核者9例;10例进行了PPD皮肤试验(简称“皮试”),阳性5例;1例行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为阴性;行腹部CT检查6例,5例发现病变;11例行结肠镜活检,病理检查1例抗酸染色阳性;1例手术时取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抗酸染色阳性. 结论:(1)肠结核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腹泻等,常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肠外结核证据对诊断有帮助.(2)PPD皮试、肠镜检查对肠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确诊需有病理依据,手术病理较结肠镜活检病理阳性率高.(4)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可临床确诊.
  • 摘要:目的: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气道内给药治疗、冷冻治疗及冷冻联合气道内给药治疗等方法对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住入院180例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每组60例.3个组患者均给予常规2H-R-Z-E/10H-R-E抗结核化疗及每周1次的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A组灌药组:采用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异烟肼0.3g治疗;B组冷冻治疗组:单纯采用冷冻治疗;C组冷冻联合灌药组:用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异烟肼0.3g联合冷冻治疗.跟踪观察记录每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下表现、痰菌情况、肺CT扫描改变及不良反应.同时重点记录治疗1、2、6、12个月后3个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行支气管镜下冷冻和气道内给药治疗后,患者支气管管腔均恢复通畅,原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消退,症状消退或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治疗2个月后,3个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明显,有效率达100%(治愈+显效+有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冷冻组和冷冻+灌药组支气管镜下治疗次数均显著少于灌药组(P<0.05).接受治疗的3个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三组患者病情均有减轻,相较于灌药组,冷冻治疗及冷冻联合灌药组对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效果更显著,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次数明显减少.故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在规范抗结核化疗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下介入冷冻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吸收、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于炎症浸润型支气管结核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期介入治疗.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炎症浸润型支气管气管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PLE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多认为是迟发性过敏反应:是一种内源性抗原、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紫外线照射可引起人体蛋白结构改变,成为自身抗原,引起皮肤反应。此病在秋后即渐趋于消退的这一特点,可能是由于春夏经较长时间的日晒,诱使机体逐渐加强一系列对光照的肪护机能并脱敏所致。一旦患者机体形成光照防护机能减退或免疫功能的紊乱,季节性发病的特征即可能消失,而呈慢性光敏性皮炎。患者服用的抗结核药物中有异烟阱、利福平、氨基水杨酸钠和吡嗪酰胺。其中利福平可导致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有或无皮疹,尤以面部和头皮为多,并伴有结膜充血和流泪。吡嗪酰胺偶有皮疹发生,患者皮肤应避免暴露于日光,因光过敏可引起皮肤暴露部分出现似日光晒伤样改变。氨基水杨酸钠的过敏反应,可见皮疹、皮肤痰痒、荨麻疹及剥脱性皮炎。综上所述,该患者可能导致光敏性皮炎的药物最可能是吡嗪酰胺,加上其他的抗结核药物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皮疹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较为严重的病情;后期给予患者更改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改成异烟胁、利福平及盐酸乙胺丁醇)后,再无上述过敏现象发生。
  • 摘要:目的:探索益气养阴清肺法联合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患者均为我院临床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共计76例.采用随机、单盲法进行分组,各有38例.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清肺方,观察并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为92.11%,而对照组经治疗后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为78.95%,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而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养阴清肺法联合西药治疗初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摘要:在发达国家,结核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多发生在儿童.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发病呈现,发病年龄小,发病率高,病情严重,致死率高.作者对儿童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旨在寻找更合适、更准确、更及时的检测方法,以提高儿童结核病的早期检出率,及降低结核患儿的病死率.以期为临床儿童结核病诊断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 摘要:目的:分析湖北省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试点项目地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 方法:从2006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武汉市、荆州市、宜昌市、黄冈市和咸宁市等试点项目地区纳入治疗的91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愈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通过项目地区月度报表和季度报表,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纳入治疗的914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男679例,女235例;平均年龄(43.48±13.72)岁.其中534例患者治愈,13例完成疗程,总体治疗成功率为59.85%.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2.61%(114/157);复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7.28%(433/75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5,P=0.018).分析治疗后6个月末和12个月末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末痰菌阴转患者的治疗成功率[78.14%(522/668)]高于12个月末痰菌阴转患者治疗成功率[32.00%(8/2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747,P<0.01).比较6个月末和12个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情况,6个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00%(9/100);12个月末痰培养持续阳性患者治疗成功率为2.33%(1/4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714,P=0.03).耐多药患者中6个月末痰菌阴性患者在12个月末有2%的患者出现复阳情况. 结论: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复治患者,复治的耐药患者治疗阴转后痰菌又复阳者,其治疗效果较差,所以对涂阳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耐药筛查,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具有重要作用.6个月末痰菌阴转情况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转归具有重要的预判意义,而对于6个月末持续阳性患者要依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摘要: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诊断较困难,误诊率在30%左右,其中误诊肺结核多见,也可误诊为肺癌、纵隔肿瘤或转移瘤等。在继发感染时多数患者以咳嗽、咳痰、咳血、胸痛、发热、乏力等为主要表现,易受既往结核病史的影响与肺结核症状难区分;抗结核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及X线表现有不同好转,虽痰菌阴性却认为诊断性治疗有效,忽视了抗结核药物部分属抗生素,虽然病情可缓解但易复发,始终不愈且X线表现不典型。本例患者病程长,病理结果示病灶内有化脓性炎症改变,X线表现空洞影,失去了典型支气管源性囊肿X线特征,但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患者肺部病灶有反复感染的特征,结合X线表现应考虑到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感染,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及早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 摘要:目的:总结一例产褥期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侧脑室引流的护理体会.方法:保持侧脑室引流装置通畅、无菌、预防颅内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侧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抗结核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未发现颅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治疗及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是患者出院的关键.
  • 摘要:慢性结核性脓胸,系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不及时或引流不畅迁延导致.脓胸进入慢性阶段逐渐包裹,胸膜增厚,引起胸廓变形,严重影响患者肺功能,而巨大的消耗及进一步侵袭性的发展,可以导致劳动力的丧失甚至死亡,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根据患者病情,归纳其特点,为方便管理,进行简单分类,并根据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304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摘要:目的:探讨GeneXpert MTB/RIF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04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样本分别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对比分析结果.结果:204例检测痰标本中,GeneXpert MTB/RIF系统、MTB培养和抗酸染色镜检的阳性率分别为89.7%、54.9%、31.4%;GeneXpertMTB/RIF检测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MTB培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neXpert MTB/RIF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方法简便、快速.
  • 摘要:目的: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西安市胸科医院2016-2017年住院的11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及41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性别、年龄、BMI、复治次数、是否贫血、病灶范围、肺结核空洞病灶、痰涂片强度、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差异,从而推断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有年龄(P=0.01)及复治次数(x2=8.5,P=0.004).结论:年龄增长及复治次数增多可能是产生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对应措施控制产生广泛耐药结核病.
  • 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知识-信念-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期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法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进行指导.运用自行设计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知识-信念-行为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胸腔闭式引流知识维度、信念维度和行为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胸腔闭式引流的相关知识,树立预防相关并发症的信念,有利于提高自我照护能力.
  • 摘要: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联合抗结核方案对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患者疗效及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132例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应用抗结核方案治疗,研究组66例应用肠功能恢复汤联合抗结核方案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记录2组治疗期间抽腹腔积液次数和腹腔积液吸收时间,比较每个疗程结束后腹腔积液完全吸收情况,评定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ADA和LDH水平. 结果:研究组抽腹腔积液次数和腹腔积液吸收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每个疗程结束后腹腔积液完全吸收率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ADA和LD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肠功能恢复汤联合抗结核方案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腹膜炎,疗效显著,同时能降低血清ADA、LDH水平.
  • 摘要: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检查不用事先做肠道准备,安全无创,能根据需要进行多层面及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楚地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的病变及程度,还可通过观察肾皮质的厚度及对比剂延迟排泄时间大致推断出患肾的功能.CTU诊断泌尿系结核(UTB)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已经成为临床诊断UTB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CTU的曲面重建技术可得到连续的尿路图像,也可以使走行迂曲的输尿管显示在一个平面,整个输尿管显示更加直观,可清晰观察输尿管狭窄、扩张、管壁增厚的部位,狭窄上方输尿管、肾盂扩张的形态改变及程度,指导临床医生早期进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等治疗方法,解除输尿管梗阻,降低患肾的损害,最大限度地保护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核素肾动态显像是一种具有图像性、功能性、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可同时显示双肾的大小、形态、位置、肾血流灌注情况及肾小球滤过率.如果患肾尚有显影,肾图提示持续上升梗阻型时,采取积极的、适宜的手术方式解除尿路梗阻,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肾,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当患肾GFR<15 ml/min(1.73 m2)(无功能肾)、肾图呈低水平延长线型、梗阻期较长、肾皮质菲薄时,若对侧肾脏功能良好,可选择切除患肾,预防患肾出现反复感染等并发症.
  • 摘要:全球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不少群体对当前标准的结核病治疗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不良反应.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剧增使得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及新的辅助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民族医药是人类长期实践积累的资源宝库.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贵州民族医药治疗肺结核的基础理论(主要为苗医、侗医、彝医)及贵州民族医药治疗肺结核的验方进行了收集整理研究,总结了贵州民族医药的用药特点,以期能为挖掘新型抗结核药提供参考,研发对机体伤害小、不良反应少的辅助性中药提供新思路,以更好地将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民族医药.
  • 摘要: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DLI)的患者血清NO和NOS的表达量及其在两民族间的差异,以及NO水平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关联. 方法:通过检测135例新疆境内维吾尔族与100例汉族人群由ATDLI患者血清中NO及NOS水平,与服用抗结核药物而未导致肝损伤的肺结核患者血清NO及NOS表达量比较,统计分析两个民族人群患者由于病变而导致的含量变化及在两个民族人群间的差异,并分析肝损伤患者性别及BMI与NO的关联. 结果:ATDLI汉族组患者血清NO、TNOS、iNOS及eNOS含量分别为(134.24±27.60)μmol/L、(33.01±4.23)U/ml、(25.63±4.77)U/ml、(8.49±3.19)U/ml;维吾尔族组患者分别为(97.10±17.41)μmol/L、(27.41±3.95)U/ml、(20.95±4.56)U/ml、(7.31±3.01)U/ml.血清NO含量汉族组患者高于维吾尔族组(P<0.05),各组中的男性组均高于女性组,肝损害患者BMI偏胖组高于正常组和偏瘦组(P<0.05). 结论:ATDLI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患者血清NO及NOS含量在两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NO含量与BMI关联且可随着肝损伤轻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 摘要:目的:观察环丝氨酸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中的不良反应,为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抗结核治疗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05月我院MDR-TB患者31例.应用含环丝氨酸的MDR-TB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结果: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4例发生严重的精神神经不良反应(12.9%)(抽搐、抑郁、焦虑、精神分裂和自杀)电解质异常(12.9%),5例肝功能异常(16.1%);过敏反应3例(9.68%).其中药物热1例、皮疹2例. 结论:环丝氨酸是比较安全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药物,在使用环丝氨酸的过程中,需要警惕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