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M2/GDP

M2/GDP

M2/GDP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1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专利文献420543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环渤海经济瞭望、经济研究导刊、现代经济信息等; M2/GDP的相关文献由18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亦文、单超、吴建军等。

M2/GD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20543 占比:99.97%

总计:420690篇

M2/GDP—发文趋势图

M2/GDP

-研究学者

  • 刘亦文
  • 单超
  • 吴建军
  • 江晶晶
  • 丁攀
  • 周骏宇
  • 应习文
  • 景蕾
  • 曹宝玉
  • 李华锋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应习文
    • 摘要: 在我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监管层提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2)应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这意味着,M2/GDP需要逐步稳定;然而M2/GDP上升却是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本文通过构建带有货币发行机制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从资本积累引发资本产出比上升,同时资本作为抵押物不断创造信用货币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体伴随资本积累引起的长期M2/GDP上升的问题.结果显示,即使金融杠杆不变,资本产出比的上升也会推高M2/GDP,但会逐步趋向于均衡.本文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技术进步率、资本产出弹性、主观贴现率、跨期替代弹性与折旧率,均会影响M2/GDP,并用15国35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些参数的影响.本文最后提出建议:通过提升技术进步率、劳动力增速和消费率来控制M2/GDP的上升,同时要避免M2/GDP的大幅下滑.
    • 应习文
    • 摘要: 在我国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监管层提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_(2))应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这意味着,M_(2)/GDP需要逐步稳定;然而M_(2)/GDP上升却是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本文通过构建带有货币发行机制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从资本积累引发资本产出比上升,同时资本作为抵押物不断创造信用货币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体伴随资本积累引起的长期M_(2)/GDP上升的问题。结果显示,即使金融杠杆不变,资本产出比的上升也会推高M_(2)/GDP,但会逐步趋向于均衡。本文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发现,技术进步率、资本产出弹性、主观贴现率、跨期替代弹性与折旧率,均会影响M_(2)/GDP,并用15国35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些参数的影响。本文最后提出建议:通过提升技术进步率、劳动力增速和消费率来控制M_(2)/GDP的上升,同时要避免M_(2)/GDP的大幅下滑。
    • 李宏瑾; 任羽菲
    •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M2/GDP持续偏高且呈上升态势,关于中国较高的M2/GDP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近年来并不多见.本文以41个经济体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对M2/GD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效率提升能够抑制M2/GDP过快上升,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税收负担以及价格水平则与M2/GDP显著正相关;金融发展水平与M2/GDP水平不具有可替代性.本文结论对理解M2/GDP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优化金融结构、减税降费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子维; 林心怡; 赵镇宇
    • 摘要: 本文以基尼系数、名义货币缺口和M2/GDP这三个变量的对数化形式为研究变量构建VAR模型,探究货币超发与收入差距关系.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货币超发是以"富人更富"的方式拉大收入差距.(2)货币超发和收入差距增大相互促进.(3)货币超发与收入差距均不是对方的决定因素.
    • 赵浩杰; 刘鑫
    •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M2水平持续攀升,M2/GDP比值更是甚嚣尘上。由此引发我国学术界对于M2/GDP不断升高由此带来的影响的一片 讨论。本文从多个方面来探索我国M2/GDP不断升高的原因,并依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有的放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M2/GDP;货币
    • 庞博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化率持续攀升,目前已居于世界较高水平,成为政策管理和研究部门的关注焦点.本文通过回顾金融深化理论关于货币深化和最优货币化路径的相关思想,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率水平、金融结构等角度,对我国高货币率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货币供给受多因素干扰、融资需求存在不合理因素、低利率降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银行体系占主导的金融结构等因素是导致我国高货币化率的原因.提出未来应保持货币信贷适度供给、合理引导社会融资需求、提高货币信贷使用效率,按照市场化路径寻求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优货币化区间.
    • 王润
    • 摘要: M2/GDP是衡量经济货币化的重要指标,中国这一数值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未发生通货膨胀,这被称为中国的"货币之谜",学术界对其成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本文通过考察IS-LM模型的四个参数简单乘数,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k,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h以及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b,对中国M2/GDP比率过高这一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 李秀萍; 付兵涛; 韩立彬
    •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高货币比率快速升高,更是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下滑的趋势.文章从信贷传导机制的角度对中国的高货币化率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结果表明,特殊的融资体制与投资低效是造成高货币化的深层原因,具体表现为信贷资源错配和资本产出效率的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