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传送
分组传送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2302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科技致富向导、硅谷、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第14次光纤通信暨第15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先进制造技术与工业信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分组传送的相关文献由5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磊、严灵毓、刘爱军等。
分组传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2302篇
占比:99.91%
总计:72370篇
分组传送
-研究学者
- 王磊
- 严灵毓
- 刘爱军
- 张永军
- 王春枝
- 顾畹仪
- 魏明
- 付强
- 张志钦
- 李勤
- 李彬
- 李晗
- 刘锦航
- 柳生健吾
- 王若曦
- 竹田真二
- 青木秀宪
- 黄善国
- 刘国军
- 尚立
- 杨会峰
- 赵炜
- 佐和桥卫
- 吴海波
- 周晓慧
- 唐雄燕
- 大川耕一
- 安达文幸
- 安部田贞行
- 师严
- 张沛
- 张海懿
- 张逸诚
- 戴维·菲利普·霍尔
- 新博行
- 曹畅
- 朱冬艳
- 李星
- 江榕
- 池田武弘
- 汤跃娟
- 王健全
- 王光全
- 王敏学
- 王早宁
- 程伟强
- 章灿辉
- 简伟
- 计世荣
- 赵发义
-
-
-
陈一思
-
-
摘要:
PTN的核心技术和应用现状的简要介绍,详细论述了采用PTN技术结合某地区本地传输网络的必要性;本地传输网规划PTN的实际,提出了3种PTN技术组网方式,以及PTN网络和PTN+OTN网络独立的2种方案,并进行了详细分析.
-
-
-
-
杨柳
-
-
摘要:
在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大趋势下,网络规模飞速膨胀,涌现出大量的新型IP业务,这就对数据传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移动网络正在向IP化、宽带化高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对传输网的要求不能停留在SDH/MSTP具备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易于管理等特点上,因为SDH/MSTP存在承载IP分组业务时效率较低、配置复杂,并且灵活性和扩展性差的弊端,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传输网需要灵活、高效、低成本的分组传送平台来实现全网业务统一承载和网络融合.以中兴通信ZXCTN6200设备组网为例,讲解利用PTN关键技术实现以太网业务.
-
-
张波;
杨少蔚
-
-
摘要: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我国网络通讯技术越来越高端,因此对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设联通本地分组传送网络是当前发展趋势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技术人员要及时了解中国联通本地分组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可行性研究.联通网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借助网络渠道获取不同的信息资料,有利于实现联通本地分组传送效果,加强网络系统的全面建设,能够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笔者从联通本地分组传送网络建设的结构特征、设备功能、建设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最后对分组传送网络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总结.
-
-
-
陈宜昌
-
-
摘要:
本文将着重分析分组传送建设综合承载网的具体措施,了解当前采用的IP RAN技术对综合业务承载网的实践价值.现阶段MSTP网络进化至IP RAN技术,IP RAN技术的全面规划应用,IP RAN技术对综合承载网的运用效果,成为当前规划探讨的方向.
-
-
周裕;
梁惠生
-
-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组传送网,它能提供大颗粒专线业务接入的网络技术,能与现有SDH/MSTP、OTN网络无缝连接,有效保护原始投资,且平台部署灵活,相较于传统SDH/MSTP接入方式,更能节约项目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
-
苑海峰;
黄业明;
王兰
-
-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全国首个异厂家制式设备、异网络结构、异业务承载方式的商用网条件下分组传送网进行网络对接、业务互通实验的技术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案,并着重阐述了在此实验基础上对网络应用层面的深度研究及实验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了4G LTE网络X2接口功能开通,并进行了功能效果验证.
-
-
-
-
-
-
-
-
-
-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0-10-04
-
摘要:
本发明涉及容易对分组进行路由选择的移动通信网内的地址构成,在地址的开头有表示地址构造的类型的前缀,例如表示该移动通信网系统。下面有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位置地址(LA),该位置地址通常为在子网的地址位置。位置地址(LA),例如被赋予每一移动交换机,构成使用属于该移动交换机的移动台的用户IP地址的一部分。最后有用户识别符(用户ID),其被用于进行用户的识别,每一用户被规定了唯一的识别符。本发明的IP地址,可以分解为上述三部分,在其一部分中包含在移动通信网中表示移动台的位置的位置地址和用户识别符,以进行移动通信网系统内的用户的识别和分组传送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