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纵队
军委纵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1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共产党、中国军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党史纵横、贵州文史丛刊、文史春秋等;
军委纵队的相关文献由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中俞、刘录开、夏雪等。
军委纵队
-研究学者
- 张中俞
- 刘录开
- 夏雪
- 石永言
- 陈伯江
- Tino
- 丁建同
- 丁德润
- 于国红
- 何立波
- 何长凤
- 余伯流
- 余红
- 元江
- 关黔新
- 刘世野
- 刘剑
- 刘宝明
- 华理
- 吴道芬
- 夏远生
- 姜西
- 孔祥琇
- 孙道同
- 张新时
- 张晓龙
- 张瑞安
- 张达卿
- 张雄文
- 张震
- 彭书华1
- 征程
- 徐忠
- 志庆
- 春奇
- 曹裕文
- 曾景忠
- 朱国顺
- 李义凡
- 李安葆
- 李宣良
- 李玉勤
- 杜丽荣
- 杨定华
- 杨甜甜
- 柳蕴琪
- 梁思久
- 樊红林
- 欧伦彬
- 江心
-
-
春奇
-
-
摘要:
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这三路进军路线都在崇山峻岭中,沿途一山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险。红军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当时,蒋介石已经基本弄清中央红军主力突围的大方向是西进,与湘西贺龙领导的红军会合。因此,任命湘军头子何健为"追剿"总司令,指挥湘军和蒋系薛岳、周浑元部16个师.
-
-
欧伦彬
-
-
摘要:
在乐昌市五山镇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内,摆放着不少红军使用过的物品,其中一个电话机格外引人注目。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电话机当年帮了红军一个大忙。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红军8.6万多人踏上了漫长的征途。红一军团从左翼伸出,后面跟着红九军团,红三军团从右翼伸出,后面跟着红八军团,4个军团从四面护卫着中央和军委纵队。
-
-
-
-
-
-
梁思久
-
-
摘要:
湘江血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打得最激烈,也是损失最大的一仗。当年,作为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侦察部的一员,我亲历了这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战斗。离别苏区1934年10月,我所在的军委训练五团驻于都城内,当时我任团特派员,直属政治保卫局领导。
-
-
江心
-
-
摘要:
沈述清,湖南浏阳人,生于1908年。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团长,1934年在兴安光华铺阻击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6岁。光华铺,是兴安界首镇城东的一个小村庄,桂黄公路从村旁穿过。光华铺久负盛名,当年徐霞客的游记中就曾有关于''光华馆''的记载。这里古有驿站、商铺林立,至今还遗存一条100米左右的商铺街。
-
-
张晓龙
-
-
摘要:
我的爷爷张云逸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他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率队突围,踏上征程1934年7月,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的张云逸被派往湘赣担任湘赣省军区司令员,以便能够在红六军团主力撤离湘赣苏区后,湘赣苏区仍然能够作为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发挥重要作用。
-
-
李宣良
-
-
摘要: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登上历史舞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1927年9月,在紧接着南昌起义举行的秋收起义中,工农革命军首次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