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低剖面

低剖面

低剖面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3年内共计1355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物理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7071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河北省科学院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测试技术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年全国军事微波会议、2012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2012年第九届电磁技术学术年会、2010年全国军事微波会议、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等;低剖面的相关文献由25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仕文、陈益凯、耿军平等。

低剖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7071 占比:99.87%

总计:137252篇

低剖面—发文趋势图

低剖面

-研究学者

  • 杨仕文
  • 陈益凯
  • 耿军平
  • 金荣洪
  • 屈世伟
  • 陈建新
  • 梁仙灵
  • 张文梅
  • 傅光
  • 杨汶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涛; 俞亚庆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AMC)反射板以及PIN二极管加载的低剖面、频率可重构双极化偶极子天线。通过控制PIN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可实现天线工作频段在P波段与L波段之间的切换控制,并同时保证各频段内的端口反射系数小于-10 dB。考虑到天线剖面高度主要由P波段的设计决定,且在频率可重构设计中,存在P波段与L波段偶极子辐射体与反射板之间理论距离不一致的矛盾,采用工作在P波段的AMC结构代替反射板来解决这一问题。结果显示,当天线分别工作在P波段和L波段时,其工作频段分别覆盖0.61~0.65 GHz和1.53~1.82 GHz。所设计的AMC结构在P波段和L波段分别表现出接近0°和200°的反射相位,通过将其与天线一体化设计,实现了约0.1λ_(max)(λ_(max)表示天线最大工作波长)的天线剖面高度,并保证了设计天线在两个波段均能正常工作。通过将设计天线与采用传统纯金属反射板的天线设计进行对比,能够降低59%左右的剖面高度,并明显改善了L波段的辐射特性。
    • 张晓冲; 曹江涛; 邢光龙; 谢萍; 李增科
    • 摘要: 针对高速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的需求,研制了一款质量轻、体积小、低剖面、加工简单、成本低、易与有源电路一起集成的宽带低剖面弹载嵌入式共形天线,通过天线罩实现与弹体的共形。天线采用印刷偶极子形式,通过与天线罩共形的金属结构壁进行耦合,有效地降低了天线的剖面高度。该天线的相对带宽达到52.3%,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2.0的频带范围为1.20~2.05 GHz,天线体(不含天线罩)高度仅为17 mm(0.068λ_(max))。在整个带宽内,方向图保持稳定,且在方位面和俯仰面±60°内增益均大于0 dB。
    • 韩杼滨; 齐洋潇; 李建瀛; 杜彪
    • 摘要: 设计了一种具有极化转换功能的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单元。该单元具有3层结构,包括线极化接收贴片、地板和圆极化辐射贴片,通过旋转圆极化辐射贴片来实现相位补偿。采用该单元设计了一种具有极化转换功能的圆极化透射阵天线,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10 GHz处天线的增益和口径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24 dBi和31%,天线的3 dB增益带宽为9%(9.6~10.5 GHz)。与一般的透射阵天线相比,该透射阵的焦径比仅为0.33,具有剖面低的优点。对该天线进行了加工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 刘桂凤; 杜彪; 何应然
    • 摘要: 提出了一款基于超表面的超宽带低剖面双极化天线。该天线由2对垂直放置的偶极子和超表面阵列组成。由于采用双极化形式,能够引入附加的谐振点,从而拓展了天线的带宽。为了实现低剖面特性,偶极子天线加载了具有同相反射相位的超表面阵列。此外,通过超表面阵列的切角设计,改善高频段的电压驻波比和辐射方向图。该天线剖面高度仅为38 mm(0.1λ),在0.81~2.35 GHz(97.4%)频带内,电压驻波比(VSWR)小于2,端口隔离度大于15 dB,增益为5~11 dBi。
    • 范东伟; 赵晓磊; 刘宇峰; 张文梅
    •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高增益低剖面Fabry-Perot(F-P)谐振腔天线.该谐振腔天线通过在下层地平面加载电磁带隙结构(Electromagnetic Band-Gap,EBG)改变接地板反射相位,采用Minkowski分形结构来设计EBG单元,使得接地板反射相位分布更为均匀,从而降低了天线的剖面高度.覆盖层采用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AMC)均匀贴片阵列,电磁波在口径面上实现同向叠加,天线获得高增益定向特性.辐射源采用传统的矩形微带贴片,结构简单.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剖面高度降低为λ/4(λ为5.8 GHz自由空间波长),阻抗带宽(|S11|<-10 dB)为3.1%(5.78 GHz~5.96 GHz).在工作频率5.8 GHz处,天线增益达到17 dBi.
    • 顾怡敏; 杨雪霞
    • 摘要: 提出了一种低剖面的宽带双极化超表面天线。天线由正交微带线馈电,通过方形驱动贴片激励上层超表面层。该超表面由4×4的方形贴片构成。当垂直/水平极化端口激励时,超表面天线工作在TM_(10)/TM_(01)和反向TM_(20)/TM_(02)模。为了拓展天线的带宽,在超表面上额外刻蚀了4条较宽的缝隙,并在驱动贴片两侧加载了2个寄生条带。此外,将微带线略偏移馈电边的中心,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天线剖面仅为0.065λ_(0)(λ_(0)为中心频率在真空中的波长)。加工和测试了天线样品,测试结果表明,天线的反射系数|S_(11)|<-10 dB带宽为43.8%(8.76~13.74 GHz),带内隔离度大于16.8 dB,增益在5.5~9.2 dBi范围,交叉极化为-14.4 dB。考虑加工误差后,仿真结果与测试值较为吻合。
    • 刘志豪; 陈星
    • 摘要: 针对Ka频段宽带天线的低剖面需求,设计了一种加载随机点阵人工磁导体(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AMC)地板的微带天线。天线主要由下层2×3新型正六边形随机点阵AMC和上层微带贴片构成。通过遗传算法,对AMC和天线结构进行优化。仿真结果显示微带天线相对带宽达到56.7%,工作频段可完整覆盖Ka频段(26.5~40 GHz)。与采用常规金属地板相比,天线带宽增宽了1.5倍,剖面降低了约31%。该天线物理尺寸较小,不易加工和测试,因此将天线等比例扩大10倍进行加工制作,并进行了S参数测试,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 张家豪; 邹祎玮; 郭庆功
    • 摘要: 为提高阵列天线的抗干扰能力,设计实现了一种Ka波段的8×8低剖面低副瓣小型缝隙阵列天线。天线通过双层基片集成波导结构实现低剖面与小型化;利用渐变式斜极化缝隙单元与对折反向式一分八不等分威尔金森功分器实现了切比雪夫分布,从而抑制副瓣电平(SLL)。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S_(11)<-10dB的阻抗带宽约5%,工作频带36~38GHz内增益23.3dBi,水平方向SLL低于-20.2dB,垂直方向SLL低于-22dB,阵列尺寸为6.4λ_(0)×6.4λ_(0)×0.14λ_(0)。
    • 刘一麟
    • 摘要: 针对传统微带圆极化阵列天线存在带宽较窄、尺寸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共面波导(CPW)槽线转换结构的无空气桥功分器,并基于此功分器设计了一款紧凑型高定向性圆极化阵列天线。设计的共面波导功分器利用共面波导奇模式方法实现了能量分配,不需使用空气桥结构及四分之一波长匹配线,因此尺寸更加紧凑,结构更加简单。利用此功分器设计的圆极化阵列天线剖面厚度仅为1 mm,轴比带宽为4.14%,阻抗带宽为7.03%;在5.8 GHz时,实测增益为8.412 dBi,在保证低剖面、小尺寸的同时,可提供足够的工作带宽以及天线增益。
    • 刘松林
    •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高阻抗反射表面(HIS)的宽带低剖面基站天线,天线采用平面微带偶极子天线结构进行设计,另外通过设计高阻抗反射单元,使其在设计频段内的反射相位在±90°内来代替传统的理想导体反射表面,可以有效降低天线的剖面高度,并通过制作天线实物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正确性。实测结果表明,制作的低剖面天线在800-960 MHz频段内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其中,驻波系数(VSWR)小于1.8,天线增益整个频带内在7 dB以上,整体剖面高度小于20 m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