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人工混交林

人工混交林

人工混交林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7篇,主要集中在林业、植物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71857篇;相关期刊98种,包括民营科技、科学与财富、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届辽宁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江西省园艺学会2008年年会暨园艺产业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2017年第五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森林经理分会场 等;人工混交林的相关文献由281位作者贡献,包括孟平、张劲松、同小娟等。

人工混交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2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1857 占比:99.78%

总计:72012篇

人工混交林—发文趋势图

人工混交林

-研究学者

  • 孟平
  • 张劲松
  • 同小娟
  • 吴承祯
  • 宋萍
  • 封磊
  • 洪伟
  • 郑宁
  • 明乐
  • 曾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新; 董文渊; 钟欢; 袁翎凌; 夏莉; 黄小东; 浦婵; 吴义远
    • 摘要: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 韦海峰
    •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各种先进的造林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林业工作,既能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又能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人工混交林技术在森林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使森林空间层次得到优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也能提高林产品的品质。本文研究了人工混交林造林技术要点,以期确保造林过程中各环节的规范、合理,并能有效地实施造林技术方法,确保人工混交技术的有效性。
    • 杨爱华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植树造林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转变了以往单一树种林地病虫害发病率较高,树木成活率低等多种问题.因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人工混交林的营林技术要点,旨在为更好地进行人工混交林的营林献力.
    • 戴迎红
    • 摘要: 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植树造林工程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人工混交林造林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营林人员仅种植一种树种,容易产生高病虫害概率的问题.而人工混交林可有效避免该问题,可以提升树木成活率.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应用的作用,同时从树种筛选、混交方法等方面讨论人工混交林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 朱昭华; 张能文; 冯云
    • 摘要: 本文结合当下我国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应用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的重要性,总结了桉树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以期为营造桉树人工混交林提供参考.
    • 邱丽琼; 朱宁华; 周光益; 许晓东; 刘立玲; 杨晓伟
    • 摘要: 本文以武陵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3.5 hm2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指标评价了林分的稳定性以及石漠化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人工混交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林分组成以樟科、杉科为代表的优势树种占主体地位;林分胸径分布范围较宽,以幼苗、幼树、中龄树居多;林木个体分布格局不尽相同,大部分为团状分布,林分混交度较好,隔离程度高;石漠化程度与大小比数、竞争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开敞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胸径、树高呈极显著负相关;香樟、构树、喜树等生长指标较好,空间结构合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优先考虑栽植.
    • 张恩志; 刘宝林
    • 摘要: 为持续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在国内众多省份开展了造林计划,但是在这造林过程之中,我们发现,仅仅种植单一树种的营林效果远远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种植效果,人工混交林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营林树种的生长效果,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工混交林技术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并对营林混交树种、树苗等进行了选择,对人工混交林混合比的选择原因、混交时期以及树苗幼苗抚育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营林重要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供本专业工作人员参考,如其中有不足之处,还请指出。
    • 董建国
    • 摘要: 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暴风雪及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此,人们停止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脚步,致力于运用科学的手段修复生态环境,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在此种背景下得以诞生。采用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能有效改善植被生长环境条件,提高森林资源的灾害防御能力,转变以往单一树种抗病虫害能力低和成活率低的劣势。基于此,针对人工混交林营林技术进行简要概括,并提出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 王玉伟
    • 摘要: 落叶松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等一系列优势,是人工造林的优良树种。对于复层落叶松人工混交林,利用抚育间伐技术调节林分结构,有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进而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选择某林场作为试验地,探究了不同强度间伐对落叶松保留木的影响,以及不同间伐类型对人工混交林幼树和林木枯损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抚育间伐以后,落叶松保留木的胸径和幼树树高均有明显增加,而林分枯损率则显著降低。此外,I型间伐方式对促进落叶松生长和降低林木枯损量效果更好,而II型间伐方式对促进人工更新幼树生长的效果更好,在实际的营林管理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抚育间伐技术。
    • 李宪; 廖良宁; 杨海鹏; 黄永珍; 何吉安; 叶绍明
    • 摘要: 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广西大青山实验场杉木-火力楠人工混交林群落进行研究,对群落内主要木本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主要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在1 ~20m尺度范围内,该群落中木本植物大体上服从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聚集分布减弱.群落内的6个主要种群,除火力楠与大叶山楝接近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皆大致服从聚集分布,以黄椿木姜子和中平树聚集程度最强.样地内大树和小树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小树与幼树、大树与幼树之间在大尺度范围内相互独立,在小尺度范围内以正关联为主.该群落内主要种群之间以无关联和负关联为主,只存在少量正关联,杉木-火力楠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尚不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