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重磁异常

重磁异常

重磁异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83650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地质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3年安徽省及邻区构造与成矿学术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重磁异常的相关文献由528位作者贡献,包括姚长利、王亮、刘沈衡等。

重磁异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3650 占比:99.90%

总计:183836篇

重磁异常—发文趋势图

重磁异常

-研究学者

  • 姚长利
  • 王亮
  • 刘沈衡
  • 王万银
  • 吴燕冈
  • 汪青松
  • 孟小红
  • 张明华
  • 曾昭发
  • 刘天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莹洁; 王万银; J.Kim Welford; Colin G.Farquharson; 杨永; 罗新刚; 王丁丁; 马涛; 马杰
    • 摘要: 西太平洋中段包含发育众多独立海山、海山链及海岭的西太平洋海山省(WPSP)、马里亚纳海沟和马里亚纳岛弧,其形成与演化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研究区金属矿产、尤其是WPSP区域的富钴结壳资源较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采用重、磁异常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中段的构造特征.其中,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方法技术划分区域内的断裂,并采用欧拉反褶积深度反演方法得到断裂的视深度;采用深度约束下的双界面模型快速反演方法得到研究区莫霍面的起伏形态;同样采用NVDR-THDR方法技术识别NE向和NW向磁条带;采用重磁对应分析方法圈定研究区的火成岩,包括独立海山、海山链、海岭、马里亚纳岛弧型火成岩及大洋盆地溢流型玄武岩省.通过对研究区断裂分布、莫霍面深度、磁条带分布及火成岩分布的研究,得到了西太平洋中段的构造单元分布特征.马里亚纳海沟东侧,即WPSP区域内识别的断裂走向主要为NW(WNW)向和NE(ENE)向,而西侧,即马里亚纳岛弧区域识别的断裂与马里亚纳岛弧近N-S向的走向特征一致.研究区的大洋盆地溢流型玄武岩省呈NW向条带状展布、NE向块状分布的特征,并与独立海山、海山链和海岭相间分布.综合对西太平洋中段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断裂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莫霍面深度在一级深大断裂两侧普遍存在突变;一些磁条带被断裂错断;火成岩的形成与分布也受控于断裂:独立海山、海山链、海岭及马里亚纳岛弧型火成岩位于莫霍面凹陷区,大洋盆地溢流型玄武岩省位于莫霍面隆起区.综合以上研究,划分了西太平洋中段的构造单元.在WPSP的构造单元呈NW向条带状展布、NE向块状分布的特征,而马里亚纳弧沟体系的构造单元呈近N-S向带状展布的特征.
    • 惠格格; 李志刚; 王伟涛; 胡立天; 梁浩; 张逸鹏; 李冠华; 闫永刚; 孙闯; 张培震
    • 摘要: 南海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处于太平洋、欧亚以及印‒澳三大板块的俯冲汇聚作用之下,具有复杂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白垩纪初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南海北部和南部陆缘发育一系列NE-NEE向张性剪切岩石圈断层,渐新世以来断裂大多继承先存断裂继续活动。中新世晚期,菲律宾海板块向西持续俯冲,在南海北部陆缘出现大量的近EW-NEE向张性正断层和NWW-NW向剪性基底断裂。两期断裂在平面上相互交切,代表了不同时间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但这些断裂在垂向上经历了何种构造活动,如何控制南海北部盆地群的沉积分布,与周围板块的运动方式有何联系,这些问题仍未得到系统解答。最重要的是,这些断裂系统的形成过程对南海海盆的打开方式有何启示意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南海北部陆缘发育的NE-NEE向、NW向和E-W向断裂系统,选取NE-NEE向、NW向断裂系统最发育的珠江口沉积盆地,利用重磁异常、沉积地层和地震反射剖面资料,系统分析断裂结构特征及活动历史。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一系列NEE向的断裂带(如滨海断裂带),很可能为珠江口盆地内部控坳主控断层,且断裂活动经历了早期低角度滑脱,第二期高角度正断及第三期右旋走滑,三期活动分别对应南海陆缘地区裂陷阶段、裂后坳陷阶段和断块活动三大构造阶段,反映了南海周边板块俯冲汇聚速率和方向改变过程中该组断裂在南海打开的重要作用。
    • 杨明豫; 杜劲松; 王震; 袁常青; 胡正旺
    • 摘要: 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通过求解观测信号中源信号统计独立性最大的最优化问题对观测信号进行分解,得到相互独立的信号分量即独立成分。这种利用统计学原理的信号分解方法在静态和时变重磁数据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前人利用相邻剖面法构建ICA算法所需的多道输入信号并对重磁异常数据进行分解,得到了较优的位场分解结果。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利用相空间重构法与空间延拓方法构建ICA多道输入数据;其次,分别使用相邻剖面法、相空间重构法与空间延拓法对仿真的重、磁异常数据进行分解,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在异常分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空间延拓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局部场与区域场进行分离;最后,将基于空间延拓的ICA方法应用于克拉玛依后山地区的重磁异常数据,结果显示ICA分解具有一定的模态混叠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再进行匹配滤波,相比于直接的匹配滤波,联合方法计算结果的边界效应更弱,并且分离得到的局部重磁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清晰。
    • 郭小刚; 陈守余; 李志晨; 王钰文; 王秦; 苟瑞; 郭东宝
    • 摘要: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硫化物矿田是受陆缘弧环境火山机构及其同生断裂控制的典型火山岩赋矿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矿床重磁场特征及与构造和矿床的关系,通过对区内的重磁场异常数据进行位场分离、小波分析和基于张量数据的三维欧拉反褶积自动确定地质体位置和埋藏深度的定量反演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布格重力场具有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其磁场可划分为4个磁场区;局部异常按一定分布规律呈圆形或似圆形正负相间分布,不同尺度的重磁细节异常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引起重磁异常的地质异常体具有一定的延深且分布稳定,而且这些地质异常体具有向深部复合的趋势。经位场分离后正负相间的剩余重磁异常分布范围和分布特征大致反映了白银厂奥陶纪中酸性火山岩建造构造为一个继承性的火山穹窿构造,东、西部不同的重磁异常特征说明东西部的火山喷发具有不同的基底、源区和喷发方式。发育NW向、NE向、近NS向、NEE向等4组断裂构造,近NS向断裂F3、F4、F5、F6、F7形成时间稍晚于NEE向断裂,其与NEE向断裂F1、F2共同形成了研究区棋盘网格状的构造分布特征,这两组断裂为研究区内主要的控岩、控矿断裂。火山机构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火山口集中分布在深大断裂、大断裂或两组断裂的交汇处。矿田内各矿床及成矿有利地段均处于研究区中部低缓重磁异常场内正负磁异常变化的梯度带内。本次研究为控矿要素研究和开展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地球物理资料。
    • 杨文山; 王鹏; 李少华; 程斌; 郭润平
    • 摘要: 为探明青海省格尔木市某某矿区的矿产资源,通过组织物探队开展高密度的重力测量工作,寻找可能存在的基性或超基性岩体提供地球物理依据.文章注意结合勘测实际,分析探矿区重、磁异常情况.
    • 刘燕戌; 路文芬; 杨冬红
    • 摘要: 为了充分挖掘重磁资料在铀矿预测中发挥的作用,探索重磁学与铀矿勘探学交叉学科的前缘创新方向,本文在研究松辽盆地西部航磁、重力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断裂、背斜、岩浆岩等铀成矿地质要素的典型重磁异常特征,总结了以重磁特征为主的找矿标志,结合铀矿化资料,进行了铀成矿远景预测.研究区共圈定5处铀成矿远景区,指出大庆长垣西缘、松原、科左中旗、白城—镇赉、齐齐哈尔等地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应在下一步勘探部署中予以关注.
    • 符平礼; 陈康; 杨富强; 刘文勋; 龙永锋; 莫亚军
    • 摘要: 扬子古陆与华夏陆块广西段的具体分界一直存在争议,利用广西1:20万重磁异常对扬子古陆与华夏陆块广西段的分界进行探讨.利用布格重力异常、航磁ΔT异常以及小波多尺度分析、窗口滑动平均等方法分离的重磁异常,并进行重磁场分区,分析分界的深部构造展布特征,对扬子古陆与华夏陆块广西段在四堡期和早古生代的分界进行划分,提出了边界划分新的认识.划分分界的重磁场线性特征清晰、明显,重磁场依据充分,为扬子古陆与华夏陆块广西段分界以及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 葛诚; 时静
    • 摘要: 通过在赣南李家地钨矿外围开展1:50000高精度磁测工作,对隐伏岩体分布范围进行划分,新发现4条北西向断裂.在工作区中,发现成矿有利的低磁性、低密度隐伏花岗岩岩体;根据周边已有钨矿矿点分布及成矿特征,推断该花岗岩岩体浅部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深部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岩体与下坊组及上施组接触带应为主要成矿部位.本文为李家地钨矿外围找矿预测提供了基础地球物理信息,也为同类型地区寻找隐伏花岗岩岩体提供了参考依据.
    • 刘燕戌; 李文勇; 周婷; 余学中; 路文芬; 曹安琪; 杨冬红; 王立杰
    • 摘要: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基于松辽盆地东南部航磁、重力资料,尝试利用重磁异常综合解释铀成矿的地质控制因素(如断裂构造、背斜构造、岩浆岩体等),为重磁学与铀矿勘查学交叉学科前缘创新方向提供思路.结果表明:(1)从平面位置上看,重磁异常梯级带附近及其交汇部位、局部重力高轴部与其旁侧重磁异常梯级带之间的区域,多为铀矿化(异常)点(孔)密集分布区;(2)从空间位置上看,利用重磁资料可以判断深部是否具有含油气的有利局部构造、浅部是否存在寻找构造天窗的有利部位、深部与浅部之间是否存在还原性气体的运移通道;(3)从成矿条件上看,利用重磁资料可以圈定酸性侵入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尤其是隐伏岩体)分布范围,从而判断铀源位置;(4)分析与铀成矿要素响应度较高的重磁异常特征,总结重磁找矿标志,在充分结合铀矿化(异常)资料的基础上,共圈定铀成矿预测区3处及其他有利成矿地段3处.
    • 杨学明; 李世斌; 韩杰; 林星
    • 摘要: 天津隶属华北平原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一级分区属于渤海湾裂谷盆地,为典型的多旋回盆地,受不同构造旋回期的发展演化控制,早期地质构造被掩盖,而研究深部构造有利于构造单元划分、资源评价、城市规划、地学研究等.笔者利用区域重磁资料,结合以往地质资料,通过小波变换有效的分离出重磁局部及区域异常信息并利用增强局部相位边界识别技术提取丰富线性构造信息,分析区内主要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分离出的大尺度重磁异常反演研究区莫霍面、磁性基低起伏特征,莫霍面起伏介于32.5~33.6 km之间,总体上具有西深东浅的特征,磁性基底深度介于7.9~12.4 km之间,为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沧东断裂、宝坻断裂为研究区深部构造主要控制因素,反映了天津市平原区深部构造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