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井下人员定位

井下人员定位

井下人员定位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15398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赤子、无线互联科技、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年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研讨会、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第十一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等;井下人员定位的相关文献由572位作者贡献,包括孙继平、刘毅、李宗伟等。

井下人员定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15398 占比:99.98%

总计:415483篇

井下人员定位—发文趋势图

井下人员定位

-研究学者

  • 孙继平
  • 刘毅
  • 李宗伟
  • 李晨鑫
  • 田子建
  • 姜烨
  • 李超
  • 杨帆
  • 梅霖
  • 钱建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明智; 钱建生; 胡青松
    • 摘要: 为改进井下WLAN人员定位系统中位置指纹数据库的特征提取及在线定位匹配性能,提出了自适应核主成分分析(Adaptive 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KPCA)算法。AKPCA算法将最优AP选择算法与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算法相结合,使本征维数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子区域自适应性,有效改善了KPCA算法中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求解的本征维数对于区域划分后的位置指纹数据库过于单一的问题。最优AP选择因子能够根据区域中AP信号的覆盖状态在位置指纹数据库构建及区域划分后完成最优本征维数的确定。井下人员定位试验结果中,AKPCA算法在各子区域本征维数的计算精度上要优于KPCA算法,且在定位误差为4 m时的置信概率达到了近100%,高于KPCA算法的91.4%。而在定位过程的内存占用对比方面,AKPCA算法的平均内存使用为0.832 GB,要优于KPCA算法的1.278 GB和其他位置指纹匹配算法。综上,AKPCA算法不仅在定位精度上要优于其他特征提取算法,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定位系统在线定位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致力于进一步改善区域划分后的井下定位精度。
    • 金浩; 孙运全; 杨海晶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神经网络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算法,针对测距模型易受井下复杂环境干扰,无法准确测距的问题,选用基于指纹的位置匹配模型;使用极限学习机将指纹和位置进行匹配,选用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WOA,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选取ELM合适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阈值,以提高定位精度。在定位的在线阶段,将新的指纹数据代入带动态权值因子的在线顺序极限学习机(DOS-ELM,dynamic weight factor online sequenti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模型对定位模型进行动态调整,以克服电磁传播环境变动使定位结果产生的误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定位误差在1.5 m以内的置信概率为72%,平均定位误差为1.64 m,与其他算法的实验结果相比,文章算法鲁棒性强,定位精度高。
    • 贺磊; 魏明生; 仇欣宇; 唐守锋; 李文帅; 张旭
    • 摘要: 针对井下高实时性、高精度的人员定位需求,研究了基于超宽带(UWB)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采用双边双向测距(DS-TWR)方式测量定位基站与定位标签的距离,该方式不需要定位基站与定位标签系统时钟同步,从源头上提高了定位精度。根据测距信息,采用加权最小二乘(WLS)算法和CHAN两种位置解算算法估算定位标签的坐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对2种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均方根误差和误差累计分布函数(CDF)综合评估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静态实验时,CHAN算法和WLS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878 6,8.007 4 cm,CHAN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比WLS算法低26.59%;动态实验时,CHAN算法和WLS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292 3,21.180 9 cm,CHAN算法的均方根误差比WLS算法低41.97%;CHAN算法的定位精度高于WLS算法,更加适用于煤矿井下人员定位
    • 宋明智; 钱建生
    • 摘要: 为了解决井下WLAN位置指纹库中噪声样本对井下人员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用于消减位置指纹数据库中噪声样本的基于采样间隔τ的自相关滤波算法.研究表明,虽然在同一个参考点处使用同一个采集设备在不同时刻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序列都不完全一样,但噪声样本与其他样本的RSS序列相比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值.利用这一特点,基于采样间隔τ的自相关滤波算法使用样本均值作为两个样本间波动差值的平衡参照,使得噪声样本的异常特性被放大,进而使可能存在的噪声样本更精确地被滤除.滤除噪声样本的位置指纹库能够更好地表征各参考点处的RSS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以90%置信概率为参照标准,使用自相关滤波后的位置指纹样本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人员定位的定位误差为3m和3.5 m,比使用原始位置指纹样本的定位误差分别减小了lm和0.5 m.
    • 孙延鑫; 毛善君; 苏颖; 杨梦
    • 摘要: 传统的行人航位推算(PDR)算法用于井下人员定位时,因步频检测、步长估计和航向估计阶段的姿态累计误差导致定位误差逐渐增大,而常用的零速校正、航向漂移消除、步态信号优化等误差修正方法无法改变PDR算法的固有缺陷,定位精度有待提高.提出采用改进的峰值检测法实现PDR算法中步频检测,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RNN)实现步长估计.将改进的PDR算法用于井下人员定位:首先采用手机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获取行人运动数据;然后采用改进的峰值检测法获取固定时间间隔内的平均步频,与时间间隔、加速度及加速度方差作为特征输入训练后的深度RNN模型进行步长估计;最后结合估计的航向角预测人员当前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井下人员定位PDR算法对测试集数据的预测相对误差为5.9%,对实际测试路线的定位相对误差为1.6%?3.9%,小于传统PDR算法定位误差,有效提高了井下人员定位精度.
    • 刘永立; 吴闻轩; 单麒源; 代少军
    • 摘要: 针对现有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系统,改进TWR测距算法及硬件电路设计,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可靠性。研究表明:当前使用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50 m,该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达到0.8 m,误差范围具有显著的提升;电路设计时加入拨码开关,可以支持至少200人同时定位。该定位系统满足煤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规定及标准。
    • 刘永立; 吴闻轩; 单麒源; 代少军
    • 摘要: 针对现有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系统,改进TWR测距算法及硬件电路设计,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可靠性.研究表明:当前使用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50 m,该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达到0.8 m,误差范围具有显著的提升;电路设计时加入拨码开关,可以支持至少200人同时定位.该定位系统满足煤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规定及标准.
    • 王跃
    • 摘要: 一直以来,政府都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既支撑日常安全作业管理,又能在应急情况下准确掌握受困人员的精确位置,迅速采取救助举措,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本文通过研究现有定位系统和技术,基于井下定位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5G定位解决方案,提高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 唐丽均; 吴畏; 刘世森
    • 摘要: 井下精确人员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受非视距误差和时钟误差的影响,目前系统多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定位方法来减小误差,但当测量数据出现粗大误差时定位精度不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井下精确人员定位方法.携带标志卡的人员进入定位读卡器覆盖范围时,定位读卡器通过无线定位技术计算出标志卡与读卡器之间的测量距离,并将测量距离存储至数据缓存区;根据数据缓存区内的测量距离,采用GM(1,1)模型计算出下一时刻标志卡与读卡器之间的预测距离;当该预测距离的预测精度等级为优,且与测量距离之差超过误差判断阈值时,用该预测距离替代测量距离,实现对测距误差的优化补偿.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测距误差影响,当测量距离存在粗大误差时,该方法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定位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