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进展

遗传进展

遗传进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3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005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猪业科学、中国牛业科学、四川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等;遗传进展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鲁绍雄、李明丽、许尚忠等。

遗传进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6 占比:1.5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005 占比:98.36%

总计:9155篇

遗传进展—发文趋势图

遗传进展

-研究学者

  • 鲁绍雄
  • 李明丽
  • 许尚忠
  • 刘光磊
  • 孔杰
  • 张天时
  • 曹胜炎
  • 栾生
  • 王孝义
  • 王晓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鹏飞; 何俊; 王立贤; 赵福平
    • 摘要: 基因组选配(genomicmating,GM)是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优化的选种选配,可以有效控制群体近交水平的同时实现最大化的遗传进展。但基因组选配是对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选配,这与实际的育种工作有点相悖。本研究模拟了遗传力为0.5的9000头个体的基础群数据,每个世代根据GEBV选择30头公畜、900头母畜作为种用个体,而后使用基因组选配、同质选配、异质选配、随机交配4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其中基因组选配中分别选取遗传进展最大的解、家系间方差最大的解、近交最小的解所对应的交配方案进行选育。每种方案选育5个世代,比较其后代群体的平均GEBV、每世代的遗传进展、近交系数、遗传方差,并重复5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3种基因组选配方案的ΔG均显著高于随机交配和异质选配(P<0.01),而且,选取遗传进展最大的基因组选配方案的ΔG比同质选配还高出4.3%。3种基因组选配的方案的ΔF比同质选配低22.2%~94.1%,而且选取近交最小的基因组选配方案ΔF比异质选配低11.8%。同质选配的遗传方差迅速降低,在第5世代显著低于除基因组选配中选择遗传进展最大的方案以外的所有方案(P<0.05),3种基因组选配方案的遗传方差比同质选配高10.8%~32.2%。这表明基因组选配不仅可以获得比同质选配更高的遗传进展,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近交水平,并且减缓了遗传方差降低速度,保证了一定的遗传变异。基因组选配作为一种有效的可持续育种方法,在畜禽育种中开展十分有必要。
    • 闫翘楚; 林清; 冯雪燕; 苏展勤; 吴细波; 司景磊; 张哲; 李加琪
    • 摘要: 【目的】对长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DAYS_100)、达100 kg体重日增重(ADG_100)、达100 kg体重眼肌面积(LMA_100)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BFT_100)4个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遗传和表型进展,为目标群体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某种猪场核心育种群长白猪2002—2020年的生长性状测定记录,利用R软件对影响长白猪生长性状的因素进行固定效应分析,运用DMU软件和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4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同时评估这些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以及遗传进展和表型进展。【结果】长白猪DAYS_100、ADG_100、LMA_100和BFT_100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99、0.391、0.433和0.421,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DAYS_100和ADG_100的遗传及表型相关呈极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和-0.992。DAYS_100表型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性状呈下降趋势;ADG_100和BFT_100遗传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DAYS_100和LMA_100的遗传趋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长白猪4个生长性状均为中高遗传力性状,可通过直接选择加快遗传进展。DAYS_100和ADG_100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猪场的表型测定管理及群体育种目标性状的选择对猪群生长性状的表现有影响。此外,养殖场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品种品系结构的变化也可能会影响遗传进展
    • 林清; 吴细波; 滕金言; 邱小田; 李加琪; 张哲
    • 摘要: [目的]对受长期选择的实际杜洛克猪育种群体3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分析各性状取得的遗传进展,并探讨实际育种群体中长期选择等因素对群体遗传参数的影响.[方法]收集广西某种猪场核心育种群杜洛克猪2003—2018年共计15 760条生长性能测定记录.运用DMU软件的DMUAI模块和DMU4模块,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3个重要经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通过估计该群体的年度累计群体遗传参数以评估该群体在长期选择过程中遗传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杜洛克猪3个重要经济性状(达100 kg体质量日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54、0.477和0.479,均属中高遗传力性状.3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110~0.039,表型相关范围为?0.076~0.082,均属于弱相关.性状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在长期选择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性状达100 kg体质量背膘厚和达100 kg体质量眼肌面积取得的遗传进展较小.分析年度累积群体估计的遗传参数发现,3个经济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杜洛克猪群体3个重要经济性状均为中高遗传力性状且性状间相关性较弱.在实际育种群体中,长期选择及引种等因素会导致群体遗传参数发生变化,育种实践中应及时开展遗传参数估计,以获得准确的遗传评估结果,加速群体遗传改良.
    • 邢文凯; 刘建; 刘燊; 王闯; 雷明刚
    • 摘要: 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利用覆盖整个基因组的高密度SNP计算个体的基因组估计育种值(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GEBV).利用全基因组遗传标记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可以通过早期选择缩短世代间隔,提高GEBV的准确性,降低近交系数从而提高种猪的遗传进展.近年来,随着基因分型成本下降,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猪育种工作中.本文主要从全基因组选择的步骤、分型技术和计算模型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全基因组选择在猪育种中的优势和应用情况,对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我国猪育种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 杨涛; 崔冉; 张新浩; 杨莉; 王敏; 刘宇; 凌遥; 李海静; 赵春江
    • 摘要: 东阿黑驴是以德州驴为基础群向皮肉兼用型方向选育的新品种,本研究拟在其现有育种方案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育种措施的最优化组合方案,为建立优质、高效的东阿黑驴育种体系奠定基础,为中国驴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东阿黑驴的生产和育种现状,以选择指数法和基因流动法为基本方法,应用育种规划程序ZPLAN分析东阿黑驴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成效,对影响育种成效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后的育种方案.结果表明,现行方案在投资规划期内可完成的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271.78和1 123.70元/(头·年),世代间隔为5.24年,每年每个性状遗传进展分别为断奶重提高1.50 kg,18月龄体重提高0.09 kg,初产年龄缩短0.02 d,产犊间隔缩短0.17 d,皮产量增加1.04 kg.对影响育种的因素进行不同水平的组合分析,当群体规模理想状态为30 000头,主动育种群比例为0.5,育种群中种子公驴、测验公驴和种用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种子母驴使用年限为2年,生产群中公、母驴使用年限为1年时,可获得最大的育种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分别为320.40和2 945.00元/(头·年),比现行育种方案分别高出17.9%和162.0%.东阿黑驴目前的育种方案没有达到理想育种状态,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研究通过对育种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优化组合,得到了最优的育种方案,使遗传进展和育种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 陈紫薇; 王雅春; 张海亮; 娄文琦; 王凯; 常瑶; 刘林; 麻柱; 郭刚; 张胜利
    •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利用北京及周边地区奶牛群体遗传评估的结果,比较不同冻精产地荷斯坦牛公牛的遗传水平,并归纳分析各性状遗传进展趋势.选取来源于42个牛场1987—2020年的DHI数据、体型鉴定以及生产数据,使用DMU软件对6个产奶性状、6个体型性状、5个健康性状、5个繁殖性状以及1个长寿性状进行遗传评估,将出生年度为1995—2014年的种公牛按照冻精产地分为进口、国产2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出生年份的增加,进口、国产公牛在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体型性状的遗传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国产公牛遗传水平上升幅度大于进口公牛;进口、国产公牛健康性状的发病率估计育种值均呈下降趋势,健康状况遗传水平小幅改善,而繁殖性状和长寿性状的遗传水平均基本能保持平稳.总体来说,我国种公牛选育成效显著,且育种方向较为平衡.
    • 李树静; 王志仙; 冯春涛; 蔺惠良; 刘玉; 赵增元; 朱宏波; 张普; 孙贵来; 余文莉
    • 摘要: 家畜胚胎移植技术(ET),尤其是牛胚胎移植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日趋成熟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家畜育种和快速扩繁的重要技术方法。牛胚胎移植技术是加速遗传进展及在国家和国际上引种的重要工具。同时,将胚胎冷冻保存有助于保护现有的遗传资源。目前,可移植胚胎通过在体内超数排卵和胚胎采集(MOET)及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PU-IVF)获得。无论是MOET还是OPU-IVF技术,大量胚胎的产生依赖于对供体母牛使用促卵泡激素(FSH)进行卵巢超数排卵处理。世界上每年大约产生130万余枚胚胎,超过90%的经过基因选择模式获得的种公牛来自胚胎移植。
    • 朱波; 李姣; 汪聪勇; 徐凌洋; 陈燕; 高雪; 张路培; 高会江; 李俊雅
    • 摘要: 旨在对我国国家肉牛遗传评估中心收集的于2000-2019年出生的6837头肉用西门塔尔牛的各阶段体重和日增重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估计其在2007-2017年取得的遗传进展.本研究利用REM L算法估计我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各性状遗传力,通过ASREM L软件计算所有个体的育种值,再估计各性状的遗传进展.结果显示,我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18月龄重和24月龄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4、0.42、0.35、0.38和0.46,初生至6月龄日增重、6~12月龄日增重、12~18月龄日增重、18~24月龄日增重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7、0.32、0.36、0.39.我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在2007-2017年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18月龄重和24月龄重的平均每年遗传进展为0.46、2.65、4.31、4.12和2.44 kg,初生至6月龄日增重、6~12月龄日增重、12~18月龄日增重、18~24月龄日增重的平均每年遗传进展为0.014、0.016、0.009和0.007 kg·d-1.本研究对我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参数做了系统评估分析,并评估了我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取得的遗传进展,为下一步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 黄卫平; 王强; 黄剑锋
    • 摘要: 本项目在选育方法研究中发现凉山黑猪本品种选育可以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主选指标以产活仔数、21日龄窝重为宜;日增重、 眼肌面积可作为辅选指标;3个世代测定数据显示繁殖性能遗传进展较好,建议开展凉山黑猪专门化高繁殖性能母本品系选育;生长育肥性能遗传进展不高,需导入外血杂交改良;该研究结果为凉山黑猪提纯复壮和新品系培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 赵晓铎; 许诗凡; 刘光磊
    • 摘要: 奶牛育种是牧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文对上海地区5个牧场的DHI数据和体型外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牧场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有明显的提升,高峰日和高峰奶量提升明显,群体体细胞数下降程度很大,这与乳房性状的改良,尤其是后乳房宽度和后乳房高度的改良密切相关,未来育种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生产寿命、蹄角度、前乳房附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