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经济、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109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科技投资、种子科技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4年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等;造林整地的相关文献由457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新晓、刘文娜、刘自强等。
造林整地
-研究学者
- 余新晓
- 刘文娜
- 刘自强
- 娄源海
- 孙佳美
- 李瀚之
- 蔡进军
- 贾剑波
- 贾国栋
- 赵娜
- 路伟伟
- 张源润
- 李玉莲
- 董立国
- 不公告发明人
- 付伟
- 佘萍
- 余治家
- 侯小玲
- 刘晓红
- 刘超
- 孙一惠
- 张仲举
- 张岩
- 张建功
- 张建虎
- 张栋
- 徐西荷
- 方登伟
- 朱天虎
- 李三成
- 李倩
- 李华堂
- 李娟
- 李孝良
- 李敏
- 李晶
- 杨志海
- 杨志莲
- 杨治科
- 杨素琴
- 梅雪梅
- 温国胜
- 王华玺
- 王宏刚
- 王月玲
- 王绪芳
- 王舒
- 王进鑫
- 石仲选
-
-
郝燕升
-
-
摘要:
随着我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高,林业造林技术与林业保护措施也变得越来越关键,本文总结了一部分林业造林的技术以供参考,并且分析了在林业保护措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给出一些解决的方案,希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
-
韩能智
-
-
摘要:
森林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截至2020年末,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2.6%,成为世界上森林面积增长最快的国家。基于此,阐述了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概念及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常见技术,并对人工林的后期养护要点进行了总结。
-
-
窦瑞君
-
-
摘要:
近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频繁出现水土严重流失及沙尘肆虐等问题。在当前经济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应有了一定的提升,且有更多的群体愿意主动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我国林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造林整地技术及植树造林技术,这两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整合森林资源,提升树木实际的生长质量,而且能够较好地保护环境,增加我国的绿化面积,有效改善整体居住环境。本文主要围绕植树造林及造林整地展开讨论。
-
-
汤天庆
-
-
摘要:
面对日渐严重的生态污染,要推广植树造林建设工程,推动造林技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调整造林技术问题,提高对造林技术工作人员的要求,保证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增加中国林业资源面积,保证中国新型林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推动中国林业建设进程。1造林技术的重要性1.1促进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营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先进的造林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
-
钟旭财
-
-
摘要: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林工程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营造林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营造林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关键技术落后、管理不到位等。基于此,本文以广东省的营造林项目为例,分析营造林质量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
-
赵国杰
-
-
摘要:
在林业的工程建设中,营林建设的技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营林建设技术并不是突然就出现的,而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磨炼,在不断创新中产生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已经将现代的科技完全应用到营林技术当中.在整地造林中,营林技术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样也可以让土地的条件得到有效的改善.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土壤中的水分保持住,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大大增加了树苗的成活概率.
-
-
静东;
车伟;
马桂云;
尚海龙
-
-
摘要:
随着我国林业建设能够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也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造林整地技术上应加大研究力度,在进行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工作时,要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整改,选择更为适宜的方式进行作业,从而有效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促进林业的不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
-
吴丽娟
-
-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相对应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综合治理。为应对环境问题,政府部门采取了多样化手段,其中一个手段是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相结合,这为造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将先介绍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再说明其技术。
-
-
牟伟霞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逐步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所以整个社会都高度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植树造林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在具体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以科学、有效的技术才能确保植树造林取得应有的成效.将研究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具体技术方法,希望通过植树造林活动的更好开展来更大程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
-
王进鑫;
黄宝龙;
罗伟祥
- 《2004年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 2004年
-
摘要:
为探讨造林整地工程对人工幼林系统坡面水沙输移中的作用及程度,从产流、汇流的机制与理论模型出发,对旱区人工幼林系统地表径流调控的关键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降雨特性、地形、土壤3大影响坡面产流、汇流的因素中,地形因素是人工调控的关键.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造林整地,改变微集水区坡长、坡度乃至坡形,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人工调控手段.对20个不同整地方式人工幼林地田间径流小区和未整地空白对照径流小区的观测表明,鱼鳞坑、水平沟、反坡梯田3种造林整地工程,虽可有效地削减径流向系统外部环境的输移,但其调控径流能力远未达到工程设计要求,其地表径流输移的削减率,在39.92%~65.11%之间,削减率与集水坡长成反相关,3种整地方式中,以反坡梯田整地的削减率最大.造林整地径流小区与传统直线型坡面径流小区对比观测,难以揭示整地对微区坡面产流影响的实质;造林整地工程设计中所期望的拦泥蓄水作用,则因忽略了含沙径流入渗、整地对微区地形与产流、产沙的影响等而被大幅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