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1317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现代审计与会计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三届公共管理、公共财政与政府会计跨学科研究国际论坛、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等;财务报告目标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少华、张玉兰、戴德明等。
财务报告目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1317篇
占比:99.82%
总计:81465篇
财务报告目标
-研究学者
- 陈少华
- 张玉兰
- 戴德明
- 任月君
- 余应敏
- 冯晓
- 刘芙蓉
- 史开瑕
- 周晓存
- 唐大鹏
- 孔玉生
- 张捷
- 杜彩萍
- 柯东昌
- 武英
- 江辉
- 王璐璐
- 胡厚双
- 裘宗舜
- 赵敏
- 陈军华
- Yingmin Yu
- 丁坤萍
- 丁大勇
- 万晓文
- 万继峰
- 万静雅
- 丛菡
- 乔元芳(译)
- 于巧英
- 何力军
- 俞怡
- 冯丽霞
- 冯小平
- 冯自臣
- 刘捷
- 刘永泽
- 刘静
- 刘骏
- 卢新宇
- 吕志明
- 吴争青
- 吴明建
- 吴杰
- 吴萍
- 周在霞1
- 周宇
- 周洁
- 呼建光
- 唐妤
-
-
乔元芳(译)
-
-
摘要:
一、引言PR1.本章阐述了通用目的财务报告应该包含的信息和有助于实现财务报告目标(1)的恰当列报方式。“列报”是指财务报表中行项目(2)、总计和小计的列示。财务报表列示的行项目是对财务报表要素--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股东出资和股东分配以及主体现金流量--的文字和数字描述。PR2.本章的概念并不预设任何特定的格式或小计。例如,这些概念既适用于单一的综合收益表,也适用于独立的盈余(或净收益)表和其他综合收益(OCI)表。
-
-
张为国
-
-
摘要:
在高质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不可否认,有关IASB概念框架的争论更不容忽视.本文将围绕IASB概念框架的产生以及2010年和2018年的两次修订过程,集中于财务报告目标、有用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主体三大方面,分析有关IFRS的一系列基本理论之争.
-
-
赵洁利
-
-
摘要:
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而企业通用财务报告目标则是指当前经济市场中,许多企业都能够使用的报告目标及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通用财务报告目标的对比,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国内企业通用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路径。
-
-
高善山
-
-
摘要: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本文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财务报告目标实现的层面出发,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业务流程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进而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服务.
-
-
-
戴德明
-
-
摘要: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英美等国围绕国际会计准则所提出的若干质疑也值得关注.在此背景下,回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复杂程度、IASB的基本理念、IASB的用户定位、IASB的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几个方面评价国际会计准则现存的问题,并探讨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可能路径.
-
-
张梓萱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目标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企业性质和市场条件等因素,从财务报告使用者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对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两种观点的优势与不足,并给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财务报告目标概述财务报告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对概念框架的演绎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会计理论界普遍接受的财务报告目标主要有两种: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1973年,AICPA在颁布的特鲁布拉德报告中首次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首次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此后,IASC在1989年正式发布的《财务报告编制和列报框架》(《概念框架1989》)中指出财务报告目标应包括: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资源决策;帮助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评估管理层对主体经济资源的受托责任。
-
-
贺宏
-
-
摘要:
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会计界讨论的永恒主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ASB曾经三次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对有用的财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变迁的角度,着重对IASB概念框架财务信息质量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阐述其变化的原因和理论基础,并借鉴其合理之处,提出修订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建议,为最终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