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龋
乳牙龋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专利文献263篇;相关期刊104种,包括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浙江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
乳牙龋的相关文献由346位作者贡献,包括任飞、刘建平、范卫华等。
乳牙龋
-研究学者
- 任飞
- 刘建平
- 范卫华
- 陈清
- 黄少宏
- 于瑞华
- 储雯
- 叶玮
- 张一诺
- 曾红雨
- 李艳容
- 潘志红
- 王冰
- 王婉
- 王翔宇
- 王誌璐
- 田芝娟
- 石四箴
- 范海华
- 蔡成莲
- 郝丽霞
- 郭艳旭
- 陈婷
- 陈彪
- 陈晓春
- 陈玲
- 韩伟
- 丁存善
- 万呼春
- 万康林
- 万敏
- 付宾
- 付曼
- 任景熙
- 佐晓香
- 何松霖
- 何翔
- 侯明晶
- 俞爱凤
- 储冰峰
- 储雯1
- 兰仕亮
- 冯晶晶
- 凌厉
- 刘乃妤
- 刘兴旺
- 刘剑峰
- 刘勇
- 刘化琴
- 刘姣
-
-
张琛玮;
闻健琼
-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与低速涡轮转修复乳牙龋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乳牙龋患儿66例(共128颗龋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低速涡轮转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儿合作率及患牙磨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作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磨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玻璃离子无创伤修复治疗乳牙龋疗效确切,效果优于低速涡轮转修复,可提升患儿合作率与临床疗效,并减少患牙磨损。
-
-
吴翠茹;
黄惠芳
-
-
摘要:
目的研究广州市花都区3~5岁儿童乳牙龋病以及软垢情况和两情况间的关系,为防龋工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2021年9月10日至20日,利用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花都区6家幼儿园2502名3~5岁学龄前儿童完成口腔检查,对患龋率、龋均、软垢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牙患龋率为62.51%,龋均为3.82。不同年龄组的患龋率和龋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软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率与口腔软垢成正比例关系。结论广州市花都区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正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防龋工作。
-
-
田芝娟;
施宏燕;
韩祥永
-
-
摘要:
目的:了解2017~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评价口腔一级预防干预措施效果,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政策基础。方法:2017年选择闵行区40所公立幼儿园,2017~2021年开展口腔检查、口腔健康教育、氟化物防龋、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反馈等口腔一级预防,获得儿童口腔状况资料,建立儿童口腔记录档案,应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结果分析。结果:2017~2021年3~5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升高(P<0.01);2018年起口腔一级预防效果逐渐体现,2018~2020年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呈下降趋势(P<0.01),但学龄前儿童龋齿充填率较低,至2021年龋补充填比仍小于20%。结论:学龄前儿童龋病预防和干预是关键,一级预防效果显著;但学龄前儿童龋齿充填率低,应加强和诱导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早期充填。
-
-
蒋子晨;
梅予锋;
宋玉梦;
康方芳;
张芮;
贡敏;
王里媛;
王珏;
刘茜;
周红艳
-
-
摘要:
目的 了解南京市乳牙列期儿童龋病的牙面分布规律.方法 抽取南京市449位2~6岁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分析不同牙面的患龋差异.结果 龋齿牙面分布左右对称,龋面主要集中于上颌乳中切牙近中邻面,其次为乳磨牙邻面和上颌乳前牙唇面及邻面.乳前牙区牙面龋风险向中线递增,乳磨牙区下颌龋风险大于上颌,(牙合)面龋以第二乳磨牙为主,邻面龋风险在第一乳磨牙较第二乳磨牙大.结论 乳牙龋有牙面特异性,外形相似、位置相邻的牙面其龋风险可能不同,应针对龋集中的牙面加大防治力度.
-
-
张冰洁;
郑荣焕;
兰仕亮;
林挺
-
-
摘要:
目的 应用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分析氟化钠护齿剂和氟化泡沫在预防乳牙龋中的效果,并分析两种氟化物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389例儿童分为两组,对其乳牙患龋情况及接受干预的配合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氟化泡沫组和氟化钠护齿剂组的患龋率、龋均及龋病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氟化泡沫组和氟化钠护齿剂组的患龋率分别为86.01% 和78.06%,龋均分别为(6.09±4.73)和(5.15±4.38),氟化泡沫组的患龋率及龋均高于氟化钠护齿剂组(χ2=4.50,P<0.05;t=2.02,P<0.05).氟化泡沫组和氟化钠护齿剂组的龋发病率分别为77.04% 和48.98%,新发龋均分别为(4.35±4.15)和(1.26±1.74),氟化泡沫组的龋发病率及新发龋均高于氟化钠护齿剂组(χ2=35.92,P<0.01;t=9.64,P<0.01).干预后氟化泡沫组乳牙龋的严重情况高于氟化钠护齿剂组(Z=-4.49,P<0.01).结论 氟化钠护齿剂预防乳牙龋的效果优于氟化泡沫.
-
-
刘姣;
赵慧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共同管理模式对乳牙龋患儿口腔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该院儿童口腔科收治的140例儿童乳牙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口腔健康教育,试验组患儿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医生-患儿-监护人"共同参与模式进行口腔健康管理.通过对比两组患儿健康管理前后刷牙行为、进甜食行为来衡量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两组健康管理后1个月的自我管理水平较健康管理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的家庭口腔健康教育,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共同参与家庭口腔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乳牙龋患儿家庭健康管理水平,且维持效果明显而稳定,对乳牙龋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
-
陈玲;
张弛;
赵新艳
-
-
摘要: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新入园儿童家长对乳牙龋的认知及行为现状,为乳牙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20年8—9月入园体检的3岁组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767名家长,总体认知程度较高,平均得分(9.87±1.65)分(总分12分),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其认知程度越高,不同学历家长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干预行为有待改善,66.2%的儿童经常或偶尔在睡前吃甜点或饮料;10.4%的儿童不是每天刷牙;1岁以前开始刷牙的仅占8.7%;48.5%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仅25.3%的家长定期带孩子口腔检查,带孩子进行涂氟、窝沟封闭的仅占8.5%、1.9%。认知程度高的家长在孩子的饮食控制、口腔清洁行为、口腔保健行为方面表现更为积极。结论家长对乳牙龋的认知程度较高,但相关行为执行率较低。今后要加强宣教,改善家长的知行分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