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监测技术
自动监测技术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水利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5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746787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经济技术协作信息、中国科技投资、科学与财富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五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自动监测技术的相关文献由17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苒、喻志发、姜炯炯等。
自动监测技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46787篇
占比:99.99%
总计:1746912篇
自动监测技术
-研究学者
- 张苒
- 喻志发
- 姜炯炯
- 尹自强
- 张健
- 张强
- 张晓峻
- 张江龙
- 曾雅丽
- 朱胜利
- 李卫东
- 李子诚
- 李晓芳
- 杜泽臣
- 杨京方
- 桑恩方
- 段秋宴
- 苏爱梅
- 袁方
- 袁连喜
- 解林博
- 赵岩
- 钱敏
- 马富丽
- 黎如昊
- Zhang Ran
- 丛吉明
- 何丽新
- 何车轮
- 何静华
- 侯鲁健
- 俞河
- 修海霞
- 倪霞
- 傅静
- 凌玮
- 刘佳泓
- 刘培哲
- 刘奕尧
- 刘峰
- 刘延锋
- 刘晓俊
- 刘晓宇
- 刘森林
- 刘炳强
- 刘玉堂
- 刘皈阳
- 刘红
- 利启红
- 卞莉
-
-
李鸣
-
-
摘要:
为准确掌握大气环境中的各项数据,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分析了大气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内容及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指出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常见原因,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土地沙漠化。提出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准确数据支撑,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督,为环保部门制定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奠定基础。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环境空气进行自动监测,有效提高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
-
赵微
-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 而环境污染也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环保事业中主要是以人为本、提高居民健康素质为出发点。但由于缺乏先进技术与经验等原因导致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等一系列情况。本文针对这些现状提出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 首先要加强对水资源以及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 其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最后在污染源头处设立预警机制 , 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 , 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同时也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
-
叶春丽
-
-
摘要:
为有效控制污染源,对污染源进行及时精准识别,分析了环境保护中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及其运用,包括在构建体系、系统构架、硬件设施、监控系统、监控内容、应用软件中的应用。提出了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策略:优化完善管理体系,严格做好现场检查,重视开展培训管理,明确技术运用范围。应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的重要影响和意义,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对污染源形成有效监测,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
-
孟阳
-
-
摘要:
国内社会经济稳健发展,国家加大了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开发建设速加快,但是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在这种背景之下,环保工作开展成为了当下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注重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使用自动化监控设备,来为环保工作开展提供高效技术支持,提高自然生态环保的效果。本篇文章就重点论述分析了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在环保工作中的应用分析和研究。
-
-
杨莉
-
-
摘要:
现阶段,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但工业发展同时却不断增加了环境负担,污染问题较为严峻,由此在技术支持下,可对污染进行监控管理。本文对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充分阐述了该技术的实际作用以及具体类型,着重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中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主要应用,从不同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
-
张泳
-
-
摘要:
阐述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基本内容,总结了节水灌溉方法。农田水利节水措施可以提升灌溉质量,降低水资源输送和利用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使得节水设备充分发挥效用,保障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应用明渠防渗施工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灌溉节水自动监测技术等,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确保农田水分补给充足。
-
-
马爽爽
-
-
摘要:
为了形成对水污染的有效控制,精确掌握水质状况,提升自动监测技术水平,对比了水质自动监测与人工监测技术,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具体运用、监测效益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增加监测范围,构建动态监测机制,加强监测数据管理,以提升水质监测效率与质量,增强水环境保护成效。
-
-
杨任能;
毕永良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展现出超预期的作用,推进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相较于传统的污染源监测技术,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凭借可全天候、多方位、持续监测的优势,在我国已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在数据质量、存证溯源、监测成本和环境高效监控等应用场景都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研究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存在的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强我国对特定生态环境或污染源的监控和分析,从而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
-
李彦;
周祎;
申恒梅;
丛吉明;
王增国
-
-
摘要: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提出,以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制定,高标准打赢蓝天保卫战,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工作及监测技术成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空气中VOCs的采样、预处理和分析等各个阶段的实施方法,明确该体系未来的优化方向,以期明确当前体系的短板,为后续的优化工作提供参考。
-
-
-
马永福;
宋建锋;
梁梅燕
- 《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十四次会议暨第四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在秦山核电基地外围环境建设的一套空气样品中γ核素快速自动监测系统现场气溶胶样品采集、制备、测量并快速给出分析结果情况,以及与系统本身具备的γ辐射剂量率监测手段对比,与多年来对秦山核电基地外围辐射环境开展的γ辐射连续监测、空气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等几种监测手段的运行情况和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探讨可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核设施运行中可能或已经释放到大气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活度的监测方法,从而快速判断事件性质及严重程度,为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和应急措施做好技术支撑,文章同时提出了在核电设施外围加强空气样品中γ核素快速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建议.
-
-
董海兵;
姚胜兴;
李辉
- 《第五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针对当前沿黄地区引黄涵闸引水量监测控制手段落后,黄河水资源使用无序的情况,提出对引黄涵闸进行自动化改造以利水资源统一管理.在对启闭机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引水量监测及闸门控制的关键技术—闸门开度监测,设计了绝对值型编码器测量方法,并在黄河沿岸5座引黄涵闸上利用该技术实现了闸门开度的自动监测.
-
-
张苒;
黎如昊;
李晓芳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回顾国内外水质自动监测站发展历程与发挥的作用,提出水环境常规监测将由自动监测逐步过度与取代手工监测,指出自动监测的定位不仅是实现了水污染预警预报,而且是及时捕捉水体变化,研究水体变化规律不可或缺的重要监测手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