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
《老友》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专利文献18篇;相关期刊21种,包括中关村、经济学家茶座、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
《老友》的相关文献由10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滨棋、杨艳英、余星龄等。
《老友》
-研究学者
- 杨滨棋
- 杨艳英
- 余星龄
- 余超
- 刘婵
- 卢峰
- 吴梦韵
- 岑贤生
- 徐彬雄
- 李天生
- 蓝坚
- 韦承祺
- 黄瑞庆
- 万经伟
- 于醒华
- 何生发
- 余尚健
- 侯波
- 刘向前
- 刘娜1
- 刘宝民1
- 刘忠配1
- 刘运峰1
- 卞加增1
- 古珊子
- 叶春福
- 吴作兴
- 吴凡云
- 吴凯声1
- 周永昌1
- 周荣耀
- 唐友杉
- 孙景琦1
- 张娟
- 张建华
- 张波
- 彭江
- 徐卓然1
- 徐反根1
- 方鸿信1
- 景琦
- 景琦1
- 曹和澄
- 朱玲
- 李恒
- 李松阳
- 李素芬
- 李经宽
- 杨先涛1
- 杨新生
-
-
胡逢掖
-
-
摘要:
我退居二线后就开始从事为老服务的工作——在县老年体协、老年大学、钓鱼协会身兼三职,一干就是25年。因此,长期以来学好用好专为老年朋友量身定制的《老友》自然是在情理之中。20多年来,我学《老友》,如勤劳的蜜蜂,如饥似渴,并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我为《老友》写稿,笔耕不辍,20多年来,《老友》刊发我的文稿40多篇。《老友》编辑老师令我点赞的有以下四点。
-
-
-
-
摘要:
2019年7月1日,我参加了鄱阳镇老年人庆"七一"联欢会。我和队友们一道诵读红色家书,展示了木兰双球"小看戏"、柔力球等节目。认识我的老年朋友风趣地对我说:"好哇,你的年龄可以反过来变成‘67’岁了,真棒(我实际年龄76岁)!"还有人关爱地问我:"你受伤的腿全好了吗?"说来话长,2016年的一天,我下公交车时不幸将左膝关节扭伤。
-
-
吴凡云
-
-
摘要:
自从1998年转业到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后,分管老干部工作的我就和《老友》结下了不解之缘。《老友》办得好而精,深受老年朋友的喜爱。20多个栏目,涉及时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养生保健,婚姻家庭等。因我在法院分管调研宣传,经常向《老友》投有关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案例的稿件,据不完全统计,上稿有几十篇。自2017年4月我退休后,笔耕的习惯一直未改变,我将一如既往发挥自己的专长,写出有关老年人案例的文章,让更多的老年朋友从中得到启迪,防止上当受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
-
摘要:
《老友》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管、主办,是江西省很有影响力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老年期刊。本刊始终秉承"敬老园地、知识窗口、保健顾问、生活向导"的办刊宗旨,融思想性、纪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广大老年人及涉老工作者的知心朋友和必备资料。
-
-
田智生
-
-
摘要:
我是2012年1月初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的,随后,又加入了江西省杂文学会。我从一个文学爱好者成长为省作协会员,其间,《老友》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为我引路,为我"加油",让我一步步实现人生的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老友》杂志,立刻被其《文艺园地》《悠悠往事》《岁月人生》《婚姻家庭》《人间真情》等栏目的内容所吸引,被其朴实的文风所折服。其栏目众多,可谓包罗万象。《老友》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做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
陶继文1
-
-
摘要:
接到远在重庆的战友的电话,我心情无比激动。1951年,我们一群热血青年投笔从戎。67年后,《老友》让我们再次相逢,其欣喜难以言表。感谢2018年11期《老友》登载了拙作《寻梦之旅》。我的一位退休后在南昌居住的战友来电话说:''读了《老友》的文章,我一夜无眠,一口气联系上了好几位战友,恨不得马上和你及其他战友见上一面。”我说:“见面的机会会有的,请你多多保重!”都八十几岁的人了,能不珍重?
-
-
杨先涛1
-
-
摘要:
元旦过后,在北京的儿子、儿媳催我和老伴到北京过年,元月14日我们赶到了北京。随后在南昌的二儿子一家人也赶到北京。孙女知道我喜欢看《老友》,帮我带了今年第一期的《老友》。春节期间,他们赶庙会、逛公园,我就在家读《老友》。《感悟》栏目的《新年的祝福》,文章写得好、编得好,写得很全面,层次清楚,四季分明,各阶层都讲到了。
-
-
黄亚东1
-
-
摘要:
《老友》伴随我18个春秋。《老友》我每期必读,她给了我知识和力量、快乐与健康。我与《老友》的情感日益加深。2013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老友》投了一篇稿件。没想到,稿件在编辑的精心修改后刊发在《老友》上,这激起了我的写作兴趣。近几年,我又有5篇稿件先后在《老友》上刊发。我对《老友》的喜爱之情与日俱增。
-
-
刘宝民1
-
-
摘要:
老年朋友聚会,忆旧抒怀,增进情感,畅想明天,自是佳事。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聚会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媒体报道,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参加聚会后,由于有人提起不愉快往事,触及了他内心深处的伤痛,畅谈变成争执,聊天变成攻击,弄得不欢而散。这位老人冲动之下,吃下大量镇静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