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产业
罗非鱼产业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农业经济、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358篇;相关期刊41种,包括科学养鱼、当代水产、水产科技情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2年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2016年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第三十二次南方渔业论坛等;罗非鱼产业的相关文献由130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凡美、万忠、曹俊明等。
罗非鱼产业
-研究学者
- 曾凡美
- 万忠
- 曹俊明
- 李思发
- 杨弘
- 袁永明
- 何雪梅
- 王玉梅
- 祝璟琳
- 肖炜
- 陈蓝荪
- 单航宇
- 卢迈新
- 唐东东
- 喻杰
- 容志朝
- 崔和
- 廖静
- 本刊编辑部
- 李瑞伟
- 杨洋
- 王刚
- 王德强
- 甘西
- 缪祥军
- 罗永巨
- 罗茵
- 袁媛
- 贺艳辉
- 郑冠雄
- 陈德寿
- 陈立法
- 雷光英
- DAI Yunyun
- HE Yanhui
- XU Xiang
- YUAN Yongming
- YUAN Yuan
- 于晓
- 代云云
- 储霞玲
- 刘堂水
- 刘庆升
- 华泽祥
- 叶卫
- 吕华当
- 吴群凤
- 吴群风
- 周明
- 周睿
-
-
罗茵
-
-
摘要:
广东茂名水源丰富优质,气候温暖宜人,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罗非鱼产业,于2010年被授予“中国罗非鱼之都”称号。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茂名市引进罗非鱼并进行自主繁育、养殖,做优做强罗非鱼产业集群。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优势区域和出口加工基地,是“中国罗非鱼之都”、“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
-
-
梁前才;
邱文;
车南青
-
-
摘要:
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对比以往,茂名农业主管部门在引导罗非鱼产业发展上新的举措,并卓有成效,现将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上新举措总结列举如下:一、高质量罗非鱼的养殖在茂名市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茂名地区近两年大力推广高质量罗非鱼养殖,提高罗非鱼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主要的举措。
-
-
肖炜;
祝璟琳;
喻杰;
杨弘
-
-
摘要:
罗非鱼属于热带小型鱼品种,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肌间刺少和抗逆性强等优点,同时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重点推广的养殖鱼品种。目前,罗非鱼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养殖,其中我国既是罗非鱼生产第一大国,也是罗非鱼贸易第一大国,年产量和贸易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26.5%和80.2%。我国罗非鱼产业目前已建成包括育种、繁苗、养殖、饲料、加工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等关键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并成为淡水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
-
-
肖炜;
祝璟琳;
喻杰;
杨弘
-
-
摘要:
3.稻渔综合种养近年来,水稻-罗非鱼综合种养模式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山区发展迅速,解决了以往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不高的困境,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吃鱼难、吃鱼贵的难题。水稻-罗非鱼综合种养模式实际生产中需加高加固田埂,将田埂增加至0.5~0.8米高,同时开挖鱼沟,做好防逃工作。
-
-
曾国荣;
李丽霞
-
-
摘要:
近年来,化州市坚持"强农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培强罗非鱼、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为目标,以推进罗非鱼产业化建设为切入点,创新发展机制,实现了罗非鱼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罗非鱼养殖业由大市向强市转变。2019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达到9.7万亩,产量达8.5万吨。
-
-
黄思好;
黎巧玲
-
-
摘要:
茂名是有名的"中国罗非鱼之都"。近年来,该市不断提高罗非鱼的育种养殖,保障罗非鱼的产品质量,推动了高品质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今,茂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区和出口加工基地,罗非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之一。漫漫寻鱼路广东茂名伟业罗非鱼良种场内,一排排鱼池井然有序,总经理简伟业用长柄渔网捞起一群活蹦乱跳的小鱼,对记者说:"别看面积不大,一池子就有一百万尾小鱼苗,这种吉奥罗非鱼是全雄性的,而且生长速度快,抗寒、抗病、抗低氧能力都特别强。"
-
-
廖静
-
-
摘要:
广东省茂名市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水利资源,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罗非鱼产业。历经50多年的发展,罗非鱼养殖面积约30万亩,年产量达21.52万吨,罗非鱼养殖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省的1/3,占全国的1/8,茂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优势区域和出口加工基地。据茂名罗出鱼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罗非鱼产量10.79万吨,同比增长4.25%。
-
-
袁琳1
-
-
摘要: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上世纪70年代“游”入广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西逐步成为全国罗非鱼养殖加工贸易三大优势区域之一。2003年至今,被国家渔业主管部门列为罗非鱼优势养殖带的广西,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层面的大力扶持,罗非鱼产业由此成为广西水产的支柱产业,出口创汇排在全区农产品前列。但近年来,受地理位置局限、国际市场需求改变以及其它优势鱼类品种挤占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广西罗非鱼产业发展的脚步停滞不前,广西罗非鱼如何“游”出困境,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
-
-
罗霞1;
陈雪怡1
-
-
摘要:
罗非鱼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不少业界人士表示,"优质不优价"已困扰罗非鱼产业多年。与"卖得多"相比,业界更关心的是"有钱赚""卖个好价",从而使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探析罗非鱼优质不优价的原因会发现,罗非鱼产业在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产品优化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瓶颈问题,产业转型升级亟待得到积极推进。
-
-
邵丽玉;
张源云;
黄亚坤;
杨永春;
谭均梅
-
-
摘要:
阐述了茂名市茂南区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包括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适度发展科普与休闲旅游及大力发展加工销售,以期为当地罗非鱼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
石永伦;
郑泽芳;
缪祥军;
杨树国;
华泽祥
- 《2016年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第三十二次南方渔业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云南具有发展罗非鱼产业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有适宜养殖罗非鱼的电站库区水域150万亩.近十年来罗非鱼产量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超过20%,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总产量达14.3万吨,升至全国第4位,产值超过20亿元,吸纳就业6.5万人.云南罗非鱼产业化格局已基本形成,池塘和网箱养殖初具规模,苗种生产、流通加工、科技支撑等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国际市场逐步开拓,省内市场趋于稳固,已成为云南第一大优势特色渔业产业.然而随着云南罗非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制约因素也不断突出显现: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和完善的产业政策,科技支撑不力、苗种自给不足,加工出口比重过小,缺少自主品牌.因此提出立足现有基础,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强良种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支撑、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实施品牌经营、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等对策建议,加快推进云南罗非鱼产业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