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小河道

中小河道

中小河道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1515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科学与财富、科技创新与应用、东北水利水电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技术及管理”学术研讨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第十八届年会暨2012年学术研讨会、华东七省(市)水利学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等;中小河道的相关文献由39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华岗、常方、李慧婷等。

中小河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1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1515 占比:99.01%

总计:21731篇

中小河道—发文趋势图

中小河道

-研究学者

  • 吴华岗
  • 常方
  • 李慧婷
  • 赵英杰
  • 刘国军
  • 黄民生
  • 何静
  • 刘俊
  • 刘振红
  • 刘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江; 赵斯佳; 胡斌
    • 摘要: 文章以山东省济宁市某中小河道生态治理为案例,以“人-水-生态”为基本理念,以生态水利为指导思想,通过对河道现状问题分析,确定设计思路及主要措施,以河道典型断面的生态水利设计为重点,给出重要计算过程及结果展示,主要包括边坡及河底、水工挡墙、景观规划园路及堤顶巡河路、水生动植物等内容的设计思考,以此为设计师提供水安全和水生态理念应用于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的规划设计经验。
    • 赵利
    • 摘要: 我国中小河道大多都存在污染严重的问题,各地水利建设部门已经开始对中小河道污染治理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并运用到实际治理中。目前,常用的河道疏浚淤泥处理技术主要有水下疏浚淤泥处理技术、排干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和环保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其中,水下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包括抓斗式、泵吸式、铰吸式三种,排干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包括干挖清淤施工法和水力冲挖施工法两种。这些方法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河道疏浚淤泥处理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而在实际应用中,水力冲挖施工法要求在河道疏浚淤泥处理之前,作业人员需设置低凹位置,使用水利冲刷设备将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有效冲洗,在这一过程当中被冲洗的泥浆会向提前设置好的低凹位置流动,在泥浆全部汇集后,工作人员可利用泥浆泵等方式对泥浆进行二次处理。该方法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泥浆输送,且淤泥清理比较彻底,同时还没有运输环节,能防止二次污染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成本,综合效益比较明显,其应用也变得愈加广泛。本文结合河道疏浚淤泥处理工程实例,探讨水力冲挖施工法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启示与借鉴。
    • 欧阳凯
    • 摘要: 我国中小河道大多都存在污染严重的问题,各地水利建设部门已经开始对中小河道污染治理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并运用到实际治理中。目前,常用的河道疏浚淤泥处理技术主要有水下疏浚淤泥处理技术、排干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和环保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其中,水下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包括抓斗式、泵吸式、普通绞吸式三种,排干疏浚淤泥处理技术包括直挖清淤施工法和水力冲挖施工法两种。这些方法各有自身特点和优势,在河道疏浚淤泥处理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而在实际应用中,水力冲挖施工法要求在河道疏浚淤泥处理之前,作业人员需设置低凹位置,使用水利冲刷设备将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有效冲洗,在这一过程当中被冲洗的泥浆会向提前设置好的低凹位置流动,在泥浆全部汇集后,工作人员可利用泥浆泵等方式对泥浆进行二次处理。该方法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便利泥浆输送,且淤泥清理比较彻底,同时还没有运输环节,能防止二次污染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成本,综合效益比较明显,其应用也变得愈加广泛。本文结合河道疏浚淤泥处理工程实例,探讨水力冲挖施工法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启示与借鉴。
    • 康丽娟
    • 摘要: (2)中小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技术从河道水质、生物、底泥及物理属性和生态景观适宜性等方面,整合优化现有河道生态评价指标,选取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等指标,构建上海地区中小河道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和软件平台,满足上海城乡生态河网建设、河道生态治理和水质提升工作需求。
    • 摘要: 项目结合农村中小河道水体污染特点,提出“过程拦截-前置净化-原位生态修复”的梯级生态治理措施,并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工作。筛选出氮、磷去除效果佳的湿地植物4种,氮、磷等污染物去除能力强的吸附性材料3种;探究了农村河岸植被过滤带拦截作用与机制、生态护坡形式确定及各种填料除磷特性;构造了农村中小河道污染水体自修复、自运行、自维护的生态浮床系统;构建了“污染源源头-末端水体-梳带型水体”梯级污染源阻控与生态系统重构体系,形成由多皱褶岸带-梳型水系-连通沟渠等构成的近自然生态治理体系,进一步耦合了河道水体原位多元生态修复技术,构建了水质自净化和生态系统自维持的系统。
    • 施红梅
    • 摘要: 上海市青浦区水网密集,河道护岸防护比例高,护岸主要分为生态护坡、阶梯式砌块挡墙、直立硬质挡墙、桩类护岸、叠石护岸,文章根据当地近年的工程实践效果,对各类护岸的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各种护岸在安全、生态及景观等方面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结合《青浦区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对青浦区现阶段生态护岸建设、水文化的提升提出了建议,旨在能够为后续的水系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 宗锦武; 朱玉培
    • 摘要: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大力推进赣江河道砂石资源管理改革,成立国有砂石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开展一系列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赣江砂石盗采超采等违法行为已基本杜绝。但境内中小河道砂石偷采盗采现象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通过开展专项调研,本文对中小河道采砂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
    • 徐后涛
    • 摘要: 健康的河道生态系统是保持河道水生态环境物理、化学、生物的完整性,从而实现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基于河道生态健康的内涵,参考“上海市中小河道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质、生物2个方面15个指标对上海罗泾水源地河网水系的39条河道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罗泾水源地保护区内河道水质子系统的健康状态多处于优、良的水平,生物子系统健康状况多为中的状态,水质综合评价好的河道,生态状况也较好。河道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罗泾水源地保护区河网水系生态健康多处于中的状态,39条河道中,评分在60~70分之间有31条,80分以上河道有2条。
    • 王燕
    • 摘要: 川沙新镇地处上海东郊,河网密布,中小河道承担着农业灌溉、防汛排涝、引清调水和生态维持等重要的作用,从上海2006年启动的"万河整治行动"开始,加上定期的河道整治与河道轮疏,中小河道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河道面貌大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川沙中小河道管理养护水平,本文通过对当前川沙中小河道管理养护的发展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积极探索今后川沙中小河道长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 王锦丽; 冯彦有
    • 摘要: 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农村附近的工厂数量众多,再加上生活污水等肆意排放,导致农村中小河道的生态日益恶化.要求相关单位在明令禁止排放污水的情况下,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农村中小河道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优化水体的自净化能力,以此来保护河道的生态平衡.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中小河道生态化综合治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