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等差错保护

不等差错保护

不等差错保护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7601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电子学报、电路与系统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中国西部第六届青年通信学术会议、2008海峡IT创新与信息技术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等;不等差错保护的相关文献由29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党、侯春萍、侯晓彬等。

不等差错保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6016 占比:99.98%

总计:376099篇

不等差错保护—发文趋势图

不等差错保护

-研究学者

  • 张卫党
  • 侯春萍
  • 侯晓彬
  • 侯永宏
  • 修春娣
  • 倪春亚
  • 冯锡生
  • 刘国超
  • 刘建伟
  • 单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昊; 屈武江
    • 摘要: 针对分层空时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进行研究。提出基于不等差错保护的速率兼容删除卷积编码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分层空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模型,其中速率兼容的删除卷积编码器根据子信道增益分配速率兼容的删除卷积码数据流,利用发射机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来区分通过多天线发射的给定数据流的发射功率,为不同的发射天线使用不同的分配功率和码速率;推导出在瑞利衰落环境下系统模型的误码率解析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提高编码速率可获得16.7%的带宽效率提高,发射功率可获得近4 dB的性能改善,相比目前先进的基于UEP的LST MIMO方案有大约2 dB~3 dB的性能改善。
    • 宋鑫; 倪淑燕; 张喆; 廖育荣; 雷拓峰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不等差错保护(UEP)LT码算法在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中存在的高误码平台、慢收敛速度等问题,设计一种系统UEP-LT编码方案。该方案将校验节点分成两段传输以实现对重要数据的保护。固定段校验节点只连接到重要数据以使其最接近译码成功状态。无速率段的节点会按照权重系数选取邻居消息节点,从而使重要数据始终优先译码,并且简化了编码结构。此外,基于外信息传递(EXIT)图法分析了不同等级数据的译码收敛性,旨在为重要数据提供足够宽的译码通道,为次要数据提供开放且不太窄的译码通道。之后,以此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度分布设计模型,为固定段和无速率段设计了独立的校验度分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的误比特率性能优于现有的UEP-LT编码方案,且编码开销可节省至码长的18%。
    • 王翌昕; 蔡穗华; 马啸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随机混合业务的传输方案,其可以对随机到达的不同业务实现不等差错保护,从而满足不同业务对于传输质量的不同需求.该方案的主要优势是,利用一套编译码器满足不同业务基本的质量要求;而对于要求较高的业务,则采用级联外码的技术.另一个有别于传统方法的创新点是,该方案采用叠加的方式实现业务类型标识比特的传输,既不消耗额外的带宽,也不消耗额外的传输能量.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编译码方案能高效准确地对业务类型进行识别,从而有效地实现随机混合业务的不等保护.
    • 许琳森; 杨维; 田洪现
    • 摘要: 针对超声波透金属(UTM)信道所产生的连续错误比特问题,提出了一种UTM通信的多输入信道交织器。利用多输入交织器的分组思想和UTM信道功率增益的周期振荡特性,首先将编码比特进行分组,使每组比特的错误概率变化平缓;然后对每组的编码比特进行移位和矩形交织,这样不仅保证了同一组的交织比特分散在不同的振荡周期中,避免了连续的比特都具有较高的错误概率,而且保持了原有的比特位置序列,降低了不等差错保护(UEP)的影响;最后分析了随机交织器和所提交织器的近似误比特率性能,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交织器提高了UTM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集,在高信噪比时具有比随机交织器更低的误比特率。
    • 刘叙含; 张尚卓; 黎海青; 张伟杰; 张建松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感知应用在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将双重不等差错保护与码率动态分配机制相结合,在信源编码部分,根据图像小波变换后各频带所包含重构信息量的差异,利用压缩感知算法进行不等压缩,产生渐进性的信息流,信息流通过Huffman熵编码后成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二进制码流;在信道编码部分,根据信源编码后二进制码流的渐进性信息,动态分配Turbo编码码率,从而实现信道的不等差错保护。该联合编码方法在信道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对资源进行优化分配,达到良好的端到端通信效果。以标准灰度图像Lena图为例,编码后通过高斯白噪声信道,仿真结果为:当信噪比为4 dB时,图像重构均方误差为0.061 6,重构性能良好;同时,系统获得了高达4:1的压缩比,系统耗能减少,传输效率增加。
    • 刘叙含; 张尚卓; 黎海青; 张伟杰; 张建松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感知应用在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系统中的方法.该方法将双重不等差错保护与码率动态分配机制相结合,在信源编码部分,根据图像小波变换后各频带所包含重构信息量的差异,利用压缩感知算法进行不等压缩,产生渐进性的信息流,信息流通过Huffman熵编码后成为适合信道传输的二进制码流;在信道编码部分,根据信源编码后二进制码流的渐进性信息,动态分配Turbo编码码率,从而实现信道的不等差错保护.该联合编码方法在信道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可对资源进行优化分配,达到良好的端到端通信效果.以标准灰度图像Lena图为例,编码后通过高斯白噪声信道,仿真结果为:当信噪比为4 dB时,图像重构均方误差为0.0616,重构性能良好;同时,系统获得了高达4:1的压缩比,系统耗能减少,传输效率增加.
    • 曹浩男; 程子敬; 刘亚丽; 李周; 赵阳
    • 摘要: Licklider传输协议(LTP)是深空通信中一个重要协议,但其自动重传(ARQ)机制无法满足传输时延的要求。为了利用喷泉码无需反馈的特点,降低LTP协议传输时延,同时满足LTP协议中红色数据和绿色数据不同可靠性的要求,将具有不等差错保护(UEP)特性的喷泉码引入LTP协议,得到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特性的LTP(UEP-LTP)。对喷泉码不同的度分配不同的选窗概率,构造一个指数型的选窗概率函数并对该函数进行优化,由此获得性能更优的UEP-LTP(AUEP-LTP)。仿真结果表明,AUEP-LTP的红、绿色数据误码率可分别达到10-10.473 2和10-3.687 8,满足红、绿色数据不同可靠性要求,同时可减少LTP重传,提高协议性能,更适用于深空通信。
    • 黄太奇; 谢荣平; 卢德兼
    • 摘要: 针对具有多个信源节点、多个中继节点及一个目的节点的两跳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喷泉码的多优先级数据收集方案。数据收集的中继初始化阶段,仅允许较高重要等级信源节点数据包参与编码,以便对其提供更高等级的保护;中继优化阶段,目的节点通过反馈信道将以单分图表示的关键解码信息发送到编码端,编码端根据图论理论优化编码端策略,以改善传统的基于不等差错喷泉码数据收集方案中次重要等级数据译码性能不佳的现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利用反馈信道,该方案在提升次重要等级数据译码性能的同时,可提供更优的不等差错保护性能,从而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整体传输质量。
    • 黄太奇; 谢荣平; 卢德兼
    • 摘要: 针对具有多个信源节点、多个中继节点及一个目的节点的两跳拓扑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喷泉码的多优先级数据收集方案.数据收集的中继初始化阶段,仅允许较高重要等级信源节点数据包参与编码,以便对其提供更高等级的保护;中继优化阶段,目的节点通过反馈信道将以单分图表示的关键解码信息发送到编码端,编码端根据图论理论优化编码端策略,以改善传统的基于不等差错喷泉码数据收集方案中次重要等级数据译码性能不佳的现象.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利用反馈信道,该方案在提升次重要等级数据译码性能的同时,可提供更优的不等差错保护性能,从而提升无线传感网络数据的整体传输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