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期刊
新闻专业期刊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558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青年记者、新闻传播、新闻前哨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2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等;新闻专业期刊的相关文献由56位作者贡献,包括杨磊、农秋蓓、刘保全等。
新闻专业期刊
-研究学者
- 杨磊
- 农秋蓓
- 刘保全
- 章瑞华
- 陆小华
- 周黎兵
- 纪谐
- 钟纪
- 鲍璐茜
- 丁俊杰
- 任怀义
- 任新
- 余振鹏
- 刘民安
- 刘玉杰
- 南方
- 周小平
- 孙东哲
- 季谐
- 尹韵公
- 张戈
- 张梦亭
- 张秦赫
- 张霞
- 徐蟾桂
- 怀翌
- 扬磊
- 文璐
- 方小翔
- 明玲瑛
- 晓路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记者
- 朱金平
- 李东升
- 李存厚
- 杨殿军
- 柳婷婷
- 欣文
- 汪凯
- 汪良
- 清泉
- 王晓明
- 王洋
- 王钟的
- 石方
- 蔡惠福
- 薛金丽
- 许建法
- 辛文
-
-
陆小华
-
-
摘要:
新闻专业期刊是新闻事业中的特殊力量、关键枢纽、培养平台,分为只刊载新闻传播论文、引入匿名评审机制的新闻传播学术期刊和既发表论文也注重紧密跟踪新闻传播实践的新闻传播专业期刊两种办刊模式。新闻专业期刊应当以支撑、引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核心使命,以支持作为支撑学科的新闻学发展为学术责任,以致力发现培育托举更多人才为自觉担当。
-
-
王钟的
-
-
摘要:
区别于一般新闻期刊和新闻理论学术期刊,新闻专业期刊旨在搭建沟通新闻学界与业界的话语平台。新闻专业期刊,长期以来坚守办刊宗旨,与时俱进地调整办刊方式,为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对同一议题进行高效、坦诚的讨论创造条件,并在新媒体创新方面勇于尝试谈话,为畅通学界与业界沟通提供新方法、搭建新渠道。
-
-
王洋;
薛金丽
-
-
摘要:
6月25日,首届"何微新闻奖"青年学者与学科创新发展建设论坛在西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西北政法大学和《中国记者》杂志社主办,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界代表,以及新闻界杂志社、新闻记者杂志社、新华文摘杂志社、深圳大学学报(人社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国内权威学术刊物的业界专家.本文是会议论点的概述.
-
-
-
-
-
-
-
-
-
文璐
- 《2012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今天新闻学界、业界整体上对新闻研究的重视程度,与上世纪80年代最早几批新闻专业研究生入学时还集体纠结于新闻有学抑或无学的时期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在业界除了职称评定对发表论文的硬性要求之外,变化更大的是自发的对新闻研究的热情,以及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对理论思维、研究水准、思想深度的看重与追求.采编人员学历和学术素养普遍提升。全社会媒介素养提升,新闻教育专业空前热门。新传播手段与格局下新闻专业期刊面临各种问题与挑战。新闻专业期刊需发挥优势,以特色取胜。在坚持以往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求变整体包装新颖、靓丽。增强学术性。rn 新闻专业期刊被誉为“导向的导向”“流动的新闻大学”。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新闻专业期刊管理也应与时俱进,更加重视和发挥其作用与影响力,拓展品牌,挖潜增效,争取更大发展。优秀新闻专业期刊竞争制胜关键在于人。合格的新闻专业期刊人才需具备以下能力:研究能力、策划能力、新闻敏感、文字功底、政策水平、新闻理论造诣和政治头脑;严谨细致、快速高效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合作融洽的团队精神,与业界的亲和力、交往能力等等。编辑队伍的综合素质、创新力、执行力决定了刊物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