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新型城乡关系

新型城乡关系

新型城乡关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专利文献816424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江汉论坛、城市问题等; 新型城乡关系的相关文献由127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瑞强、刘爱华、孟祥林等。

新型城乡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16424 占比:99.99%

总计:816524篇

新型城乡关系—发文趋势图

新型城乡关系

-研究学者

  • 郑瑞强
  • 刘爱华
  • 孟祥林
  • 李桂庚
  • 杨发祥
  • 王昌锋
  • 陈明
  • 高长武
  • 丁未
  • 万小力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文丰安
    • 摘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为回应时代所需,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壁垒,而且有助于推动解决就地城镇化问题以及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然而,必须深刻认识并充分考虑到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城乡二元认知理念根深蒂固、城乡融合发展规划落地难、城乡发展资源互动性不足、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滞后等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要着眼于根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激励城乡要素自由平等流动、激活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以此来纾解困境,构建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 苏景州; 李宗明
    • 摘要: “十四五”时期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城乡关系演进的时代命题、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积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协调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以及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新时代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要树立城乡共享理念,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转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质和量的需要;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为城乡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县域发展作为两大战略耦合的重要载体;富农增收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 李玉才
    •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有效路径,补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基本要求,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江苏聚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坚持公共服务共享、均衡配置,强化城乡空间主体功能、统筹规划,推动城乡经济多元发展、产业升级,保障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共享发展。江苏城乡融合发展实践表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关键在“融合”,切入点在“县域”。
    • 万小力
    •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带动乡村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城乡融合需要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推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等值化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2007年,重庆市成为我国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于2019年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 杨发祥; 郭科
    • 摘要: 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浓厚中国特色和特定含义的社会治理单元。以县为研究对象、基本单元和方法,是观察中国社会总体性问题的一个新视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域”是关键环节。在梳理县域空间、县域行政、县域经济等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域乡村振兴存在的创新思维缺乏、规划编制失焦、城乡资源失配、治理能力不足等痛点和难点,从理念引领、编制规划、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维度,提出了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可操作的行动方略,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县域层面的高质量实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佟宇竞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广州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创新增强,城乡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新进展,但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仍存在。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即“一个核心-体制机制创新,两大重点-城乡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大突破口-城乡要素流动、新型城乡关系、农村土地管理,四大转变-城乡发展并重、农业农村优先、城乡相互赋能、发挥市场力量”。
    • 杨爱君; 杨异
    • 摘要: 中国城乡关系经历几番变化,不断重塑,城乡政策几经调整,在这不断调整的关系背后蕴含着党要解决好城乡和谐发展问题的决心.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数个不同阶段,逐渐由低水平均衡转变到失衡,要实现城乡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就要解决中国城镇与乡村的空间合理关系问题、城镇产业与乡村产业有效联动的内在驱动力和影响力问题、"市民化"和"村民化"中转移人口有效融合等难题.总结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特点,以城乡经济发展实践的创新推动城乡发展理论的创新,构建体现本土化的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强化我国城乡发展中理论的薄弱环节,指导并解决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实际难题,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 艾小青; 郝龙华
    • 摘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落实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进一步作出战略部署,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 王海力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新型城乡关系的确立,对乡村治理体系必然有新的诉求.在法治转型期,正确处理和解决乡村法治治理制度供给不足,乡村治理主体缺乏法治治理能力和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成为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村治理的关键.
    • 程志毅
    • 摘要: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塑造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江津区以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积极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完成危房改造2.1万户、建设农村公路1861公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达21698元,2020年富硒产业产值达100亿元,获评"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中国生态硒城",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