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数字卫星

数字卫星

数字卫星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航天(宇宙航行)、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48820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西部广播电视、电视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04遥感科技论坛暨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004年年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等;数字卫星的相关文献由274位作者贡献,包括董云峰、梁星火、游应祥等。

数字卫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8820 占比:99.92%

总计:148938篇

数字卫星—发文趋势图

数字卫星

-研究学者

  • 董云峰
  • 梁星火
  • 游应祥
  • 王虎
  • 王树林
  • 王欣
  • 唐冰
  • 杨生萍
  • 何昌远
  • 柯超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薇; 王永; 常亮; 王明亮
    • 摘要: 针对卫星的地面测试、系统演练及在轨运行等需求,提出了基于信息流的耦合数字卫星构建方法,通过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的模拟硬件行为,解决了硬件未全部就绪的情况下,开展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并行开发及测试;通过提供动力学、能源、热模型等耦合数学模型库,解决仿真系统和真实卫星行为差异问题,提供了在轨卫星故障链预演和分析平台。基于信息流的耦合数字卫星以虚拟处理器仿真为核心,通过硬件行为模拟,结合多物理场数字模型,扩展了数字卫星仿真的覆盖面,加强了仿真的真实性,降低了成本与风险。
    • 丁翔
    •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数字卫星电视的特点,然后从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接收方面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日常维护的重点注意事项着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张福桢; 闫海平; 曾志敏; 周鑫; 史礼婷; 吴晓宇
    • 摘要: 随着各类卫星星座计划的提出和部署,航天卫星数量的逐步增加,传统的卫星研制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卫星快速发射需求,为缩短卫星研制周期,卫星批量化、自动化测试手段逐渐成为新形势下卫星研制的关键一环;面向当前微小卫星高密度快速组网应用的需求,结合批产化卫星技术特点,研究了一种适用于组网卫星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测试技术;对卫星综合测试系统架构进行优化,可满足多星批量化及并行测试;在卫星综合测试系统中增加自动化测试功能,可通过在线配置自动化序列实现卫星自动化测试;研发了一种数字卫星仿真测试平台,可用于卫星单机产品齐套前整星功能开发、测试等;克服了传统卫星研制周期长、测试过程数据判读和数据处理难度大以及重复性工作较多的缺陷。
    • 李振
    • 摘要: 近几年,我国的高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卫星电视便是其中之一.数字卫星电视将太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作为电视信号的传输源来进行电视台电视信号的接收,再将其传送到用户家中的电视上.它有着良好的传输效果,并且很难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信号传输较为稳定.本文将对数字卫星电视的接收方法加以简单介绍,再对接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展开分析,最后对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调试和维护进行系统的探讨.
    • 李振
    • 摘要: 近几年,我国的高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卫星电视便是其中之一。数字卫星电视将太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作为电视信号的传输源来进行电视台电视信号的接收,再将其传送到用户家中的电视上。它有着良好的传输效果,并且很难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信号传输较为稳定。本文将对数字卫星电视的接收方法加以简单介绍,再对接收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展开分析,最后对数字卫星电视信号的调试和维护进行系统的探讨。
    • 崔玉福; 刘质加; 王靖
    • 摘要: 数字孪生是一种集成多物理、多尺度、多学科属性,具有实时同步、忠实映射、高保真度特性,能够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交互与融合的技术手段.文章给出数字孪生卫星的定义,从卫星物理实体(R-Sat)、卫星孪生体(DT-Sat)、孪生数据(DT-Data)、服务系统(DT-App)以及连接五个维度对数字孪生五维模型进行拓展,并提出了数字孪生卫星五维数据(实时数据、纵向数据、横向数据、仿真数据、融合数据)的概念.探索了数字孪生卫星未来在工程实践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太阳翼子系统设计与整星热试验测温与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应用.
    • 史明
    • 摘要: 数字卫星接收机因功能多样,在广播电视领域比较普及.由于设备电路复杂,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类故障问题,导致信号源不稳定,缺乏可靠性.文章主要分析数字卫星接收机常见故障,提出具体处理方法,确保数字卫星接收机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提高广播电视画面及信号质量.
    • 吴哲
    • 摘要: 自进入21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军事领域、教育领域、民生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国的科学事业、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数字卫星传输系统也趁势发展起来.在数字卫星传输中需要大量工作人员的参与,工作人员对数字卫星传输系统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数字卫星传输的质量.在数字卫星传输系统中一共有两种管理方式,第一种主要依靠工作人员的管理,第二种则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数字卫星传输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是一种网络型的管理方式,也被称为网管.
    • 阿不都米吉提·库热西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类生活的质量在不断地提升,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已经很难去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去开拓广播电视行业中传输技术,在我国,数字卫星广播已经成为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主要传播方式,数字卫星节目也早已成为电视台节目的主要来源.我们从数字卫星的传输技术的原理来看,将其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出来.本文阐述了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电视的发展现状以及数字卫星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应用,之后对其问题给出一系列的决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