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抽血室

抽血室

抽血室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165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母婴世界、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全军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等;抽血室的相关文献由183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晓玲、何金兰、刘晓红等。

抽血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1652 占比:99.94%

总计:121727篇

抽血室—发文趋势图

抽血室

-研究学者

  • 于晓玲
  • 何金兰
  • 刘晓红
  • 吴艳
  • 孟玉华
  • 庄美平
  • 廖理英
  • 张芳芳
  • 彭海艳
  • 方玉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茅忠俊; 田俊华; 范梅莉
    •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5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15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6月1日~12月1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15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采血等待时间和临时添加物品耗时、采血情况、纠纷发生情况、血液采集样本相关情况、采血配合度、采血不良反应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等待时间、临时添加物品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溶血率、凝血率、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抽血失败率、血液样本不合格率、提前抽血标本、试管错误、登记错误、样本遗失、漏抽血标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血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反应中皮下淤血、局部血肿、明显疼痛、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穿刺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室内环境、排队等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能有效缩短患儿等待及临时增加物品耗时,同时降低采血及血液样本不合格事件发生率,降低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儿采血配合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 李倩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检验科抽血室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12月内在本院内接受的抽血的20000余例患者中选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抽血检验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53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剩余53例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不同护理实施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进一步提高抽血室中抽血安全率,采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管理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梁梅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门诊抽血室管理模式中应用动态管理原则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门诊抽血室中划分2019.12—2020.12时间段将抽血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统计,资料选取共计210份并将其整理为两份乱数表法下每份55份,分别署常规组与实验组,前者并未接受门诊动态管理模式,后者已经接受门诊动态管理模式.以其变化趋势整理项目:采血时间、患者满意度.结果 可见实验组中对象的采血时间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比较显示差异P<0.05.而常规组比实验组其护理满意度结果较低,比较显示差异P<0.05.结论 动态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抽血室的工作管理中,能获得效果显著的管理结果,制度科学合理能极大地提升临床工作效率缩短对象等待时间,故此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 杨敏; 周萍; 黎梅
    • 摘要: 目的:于门诊抽血室管理中总结不同管理方式实施情况,对比"6S"融合目视管理法与传统常规护理实施效果与差异性.方法:选取2020.08-2020.12期间在我院门诊抽血室实施常规传统管理.在2021.01-2021.04期间在我院门诊抽血室实施"6S"融合目视管理法.两组分别选择10412例样本进行调研,总结不合格血标本率.结果:对比组与研究组相比标本不合格率较高,两组差异明显,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抽血室管理中,"6S"融合目视管理法应作为首选方案,此方案可降低不合格血标本,此方案实施效果优异.
    • 徐雪莹; 刘晓莉; 沈春琦; 王楠楠; 刘玥; 王丹
    • 摘要: 目的 探析门诊抽血室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影响.方法 抽取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8例门诊抽血室患者,依据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各34例,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护理组予以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结果 相比常规组舒适度(76.47%),护理组(97.06%)更高(P<0.05).结论 门诊抽血室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项承辉
    • 摘要: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门诊抽血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门诊室抽血患者98例,运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9例(常规护理),乙组49例(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分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两组不良情绪均有所缓解,乙组SAS、SDS分值低于甲组(P<0.05);乙组舒适度(95.92%)高于甲组(81.63%),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门诊抽血室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 吴玲玲
    •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在抽血室中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 年 12~2020 年 1 月在我院抽血室中抽血患者 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100 例。对照组中男 46 例,女 54 例 ;平均年龄(41.31±5.23)岁。观察组中男34 例,女 66 例 ;平均年龄(42.01±5.12)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SAS 评分、SDS 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门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提高抽血护理质量,优化宣教效果。
    • 周琳
    • 摘要: 目的 对抽血室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4%(P<0.05).结论 在患者接受抽血的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魏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互动式沟通的建立对标本质量的提高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 将门诊抽血室内患者所反馈的内容进行整理,与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科室中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不断规范血标本的采集和检验工作流程,减少工作上的失误,提高标本质量检验合格率.结果 从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互动式沟通模式应用前后溶血、血量不足、凝血等标本质量不合格情况发生率的比较上来看,沟通后所对应的概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动式沟通关系的建立,拉近了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之间的联系,标本采集、处理等工作内容更加明确,实现了标本检验质量上的有效控制.
    • 师桦
    • 摘要: 相信您和我一样,有过去医院抽血的囫0体验吧:抽血室前长龙般的队伍、嚎啕大哭的孩子、焦急等待的家长。特别是遇到实习的护士阿姨,血管屡屡找不准,那感觉:怕!怕!怕!据统计,由人为失误造成的检验错误竟占了所有错误的9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