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金
岩金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19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公路运输、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专利文献86572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黑龙江国土资源、地球、西部探矿工程等;
岩金的相关文献由13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涛、周莉、商伯成等。
岩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6572篇
占比:99.90%
总计:86660篇
岩金
-研究学者
- 刘涛
- 周莉
- 商伯成
- 张宝林
- 杨增武
- 温春齐
- 焦建团
- 王英杰
- 王金祥
- 苏宪堂
- 葛良胜
- 褚向辉
- 马家骏
- 于又华
- 付顺
- 任忠杰
- 依码木·塔依尔
- 侯俭
- 刘勇
- 刘学军
- 刘建业
- 刘春涌
- 刘智光
- 刘玉华
- 刘玉民
- 刘铁玉
- 卢定彪
- 吴庆辉
- 吴新民
- 吴松
- 吴顺发
- 周宜吉
- 多吉
- 姜杨
- 孙传彬
- 孙国飞
- 孙树浩
- 孙贵斌
- 宋丙剑
- 宋增春
- 宋长春
- 富士谷
- 崔宏伟
- 常晓荣
- 张世成
- 张亚林
- 张兴仁
- 张宏达
- 张恒兴
- 张敏
-
-
-
-
蔡琳博;
张璐
-
-
摘要:
陕西省石泉县金盆沟地区地处于南秦岭金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岩金主要表现为粗粒原生金,受层位、岩性和构造控制,和区域韧性剪切带与围岩蚀变关系密切,区域成矿条件有利.
-
-
杨增武;
姜杨;
王常霖;
杨君义
-
-
摘要:
东风沟金矿床处于太平岭铜、金成矿带的东南段,断裂构造可分为北东和北西两组,北东向为成矿前断裂,多发育在背斜轴部,控制了金矿化带的分布,为含金热液上升之通道,形成羽毛状小裂隙,成为金矿化富集的场所.
-
-
-
-
王志学;
邓恩国
-
-
摘要:
从小板峪金矿床的矿体产状形态、矿体围岩和夹石、矿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微量元素特征以及区域金矿床(点)的分布,论述了小板峪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金矿化富集规律,探讨了矿床的成因,指出该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磁铁石英岩中,是由于金的亲铁化学性质所决定的,合适的构造运动和部位是金成矿的主要原因,金具有明显的亲铁性和多期次成矿构造控制性.
-
-
付顺;
曹德智;
朱迎堂;
马秀兰;
郑振华;
张世成
-
-
摘要:
祁连山中段托勒山岩金多分布在奥陶纪火山岩地层内,地层控矿特征十分明显。区内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是火山喷发后期火山热液形成的热液型矿床,其次是后期岩浆活动提供热源和大量的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和接触蚀变型矿床。从找矿前景上来看,本区虽然金矿点、矿化点分布较多,但少有规模较大的矿床。因此本区找矿上应该以寻找火山热液蚀变型矿产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