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方实力派

地方实力派

地方实力派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3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共产党、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2篇、专利文献3109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四川统一战线、桂海论丛、文史杂志等; 地方实力派的相关文献由375位作者贡献,包括谢本书、曹蓉、邓正兵等。

地方实力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2 占比:10.69%

专利文献>

论文:3109 占比:89.31%

总计:3481篇

地方实力派—发文趋势图

地方实力派

-研究学者

  • 谢本书
  • 曹蓉
  • 邓正兵
  • 郭昌文
  • 张俊英
  • 王青山
  • 郑伯克
  • 郭绪印
  • 丁一
  • 冯淑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进
    • 摘要: 1935年华北事变前后,地方实力派的政治行为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在地方意识和国家观念之间权衡是华北各派系共有的思维模式,日本方面试图利用地方意识达成战略目的,但其威压态势反而强化了各派力量的国家认同。地盘与财政是各派系的核心考量因素,地盘扩大尤其是占据繁华之地既意味着实力上升,亦导致分裂与腐败的概率增大。猜嫌氛围与历史纠葛影响着各派系特别是蒋介石与阎锡山、宋哲元的互动,蒋介石努力重建政治信任,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华北与中央的隔阂。
    • 毕学进
    • 摘要: 北洋政府时期云南省财政拮据,省政府旋即发行随粮公债、护国公债、靖国公债等总计1700万元内债,并通过富滇银行增发纸币提借了近9000万元巨款以应财困。巨额内债引发了央地政局态势变化。在北洋政府初期,中央政府严控地方举债,通过地方“请款”方式控制地方财权,以期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然中央财力素来不敷,云南省多次向中央请款皆无果而终。在获准发行靖国军用公债后,云南省迅速用这笔公债扩充靖国军,壮大滇军实力。而后,云南省绕过中央,自行发行了省库券等多支内债,还向富滇银行筹借巨款,以资军需。由此壮大了唐继尧的滇系军事力量,成为与中央分庭抗礼的重要资本。自由发借内债成为加剧地方与中央进一步离散的重要因素。
    • 朱家璧
    • 摘要: 1939年,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8岁的朱家璧与同在中组部干部训练班学习的云南早期中共党员刘林元、施介一起研究,他们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分析对地方实力派开展统战工作的基础和条件,认为有必要向中央建议加强云南的统战工作。
    • 摘要: 1939年1月,周恩来等人肩负党中央重托,在国民党统治区中心重庆组建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党中央处理有关国共合作和事关抗战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领导南方国统区、部分沦陷区党的工作和华南、西南等地的抗日武装斗争。南方局把维护、巩固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首要任务,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同时广泛团结和争取中间党派、地方实力派、民族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等各阶层人士,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 刘志青
    • 摘要: 导语:宁夏国民党军队始终掌握在地方实力派马鸿逵、马鸿宾堂兄弟二人的手中,通常称“宁夏马家军”,简称“宁马”。马鸿逵控制的部队最后编制为宁夏兵团.马鸿宾控制的部队最后编制为海固兵团,它们之间既有联合,又有矛盾。1949年秋,马鸿逵、马敦静父子在抵抗无望之下逃亡,马鸿宾,马惇靖父子审时度势,率部起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川及其以北地区的和平解放。
    • 段金生
    • 摘要: 在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曾计划借川黔力量牵制滇唐对北伐的干预;蒋介石虽知诸实力派与其之接触系投机行为,但仍对他们表示笼络.唐继尧执掌滇政之时,蒋介石视云南为敌对力量,二六政变后则逐渐调整了对滇政策.宁汉对峙时期,蒋介石对滇川黔地方实力派多予怀柔,滇川黔地方实力派亦在宁汉之间选择支持蒋介石.宁汉合流后,蒋介石对滇川黔地方实力派主要仍实行怀柔之策,但其间亦根据形势变化,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影响三省政局走向,但并未触动三省政治之根本核心.滇川黔三省地方实力派并无角逐中央政治的欲望,对南京政府主要采取“观望”或象征性的拥护策略.蒋介石与滇川黔地方实力派的关系维持着表面的平衡,但伴随形势发展变化,这种脆弱的关系极易破碎.基于政治现实利益形成的暂时平衡关系在激烈的政治动荡中最易裂变,成为民国时期“非常态”社会场景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种“常态”景象.
    • 王建伟
    • 摘要: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平定京津,二次北伐完成,北洋政治走向终结,北京归入南京国民政府版图,改名北平,成为“故都”.但中央政权在北平的“存在感”一直不强,阎锡山、张学良、宋哲元等地方实力派先后染指,中原大战期间,北平甚至一度脱离中央管制,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1933年华北危机爆发之后,国民政府通过外交谈判与日方达成暂时妥协,中央军事势力借机深入华北腹地.5月,蒋介石亲信黄郛北上,担任行政院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袁良担任北平市长,此后两年间也是抗战前北平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最为紧密的时期.1935年6月黄郛去职之后,日军步步紧逼,随着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北平实际上已呈“半自治”状态,直至卢沟桥事变爆发,最终陷落敌手.
    • 王川
    • 摘要: 文章介绍了西康省成立前后(1936-1941),四川、西康两地围绕着绰斯甲土司的“隶属”问题进行的迁延数年的论争.最初表现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反对四川省政府将绰斯甲并入四川省靖化县,实则为刘湘与刘文辉两地方实力派对绰斯甲金矿的争夺.随着1938年春刘湘病逝,四川的“中央化”以及抗战背景下大后方建设的需求,川康双方始就绰斯甲属康达成共识.但绰斯甲地方土司头人却不予认可,而在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下,坚称属川而不属康,加之四川部分地方官员也仍未放弃对绰斯甲一地的争取,使得绰斯甲的归属之争进一步迁延.后在保留其土司制度以及既有优待的基础上,绰斯甲土司终于在1941年名义上隶属西康.文章认为,川康之间的绰斯甲隶属之争,表面上为政区调整之争,实则为民族国家背景下,地方实力派借助中央政治势力的多重博弈,由于是民族地区,地方实力派主张是否可行,还需要关照到当地势力的政治利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