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3620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集团经济研究、中国质量、商场现代化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APQO)会议等;合格评定程序的相关文献由190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可卫、刘春青、张峰等。
合格评定程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3620篇
占比:99.79%
总计:93815篇
合格评定程序
-研究学者
- 韩可卫
- 刘春青
- 张峰
- 姜婷
- 孙康
- 孟冬
- 岳凌云
- 张维华
- 张辉
- 曾延光
- 杨松
- 林伟
- 林宏
- 林晓君
- 梁凯
- 王力舟
- 王贵彬
- 赵彦
- 邢洪涛
- 钱荣富
- 乔雨
- 乔雨1
- 于启武
- 任海蓬
- 任海蓬1
- 何伟
- 何喜冠
- 余定鑫
- 余建华
- 兰井志
- 关绍娴
- 冯文宁
- 冯永志
- 凌善康
- 刘为
- 刘伟全
- 刘军利
- 刘新民
- 刘晓平
- 刘泽华
- 刘燕克
- 刘锟
- 匡跃平
- 叶联国
- 叶英华
- 吕金华
- 吴国平
- 周山山
- 周敏
- 周荣荣
-
-
-
-
摘要:
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各成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WTO秘书处向其他成员公布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成员参加的有关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协定,也在公布和通报之列。此外,各成员还有义务回答其他成员的合理询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协定》)规定,各成员有权制定必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法规、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以保证其实现合法目标,并应及时通报其拟采用的某项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使其他利益相关方知晓。
-
-
-
-
摘要:
RCEP作为新一代的高标准区域自贸协定,较之现有的WTO/TBT规则,在透明度、合作交流、等效互认方面提出了更多制度创新,主要核心内容和创新点包括如下:(一)更高的透明度要求RCEP提高了透明度要求,即要求各缔约国主动披露更多技术细节内容。
-
-
-
-
摘要:
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各成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WTO秘书处向其他成员公布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成员参加的有关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协定,也在公布和通报之列。此外,各成员还有义务回答其他成员的合理询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协定》)规定,各成员有权制定必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法规、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以保证其实现合法目标,并应及时通报其拟采用的某项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使其他利益相关方知晓。
-
-
-
-
摘要:
根据WTO的透明度原则,各成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WTO秘书处向其他成员公布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成员参加的有关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国际协定,也在公布和通报之列。此外,各成员还有义务回答其他成员的合理询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协定》)规定,各成员有权制定必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法规、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以保证其实现合法目标,并应及时通报其拟采用的某项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使其他利益相关方知晓。
-
-
林晓君;
姜婷
-
-
摘要:
中国是英国的第三大对外贸易国和第一大进口国,“脱欧”后,英国将跳出欧盟的经贸制度及产品准入体系的旧框架,以全新的个体身份与我国进行各项贸易事项的往来。通常情况下,产品准入体系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关联,后者包括了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这几部分内容。研究“脱欧”对英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变化,既有助于了解英国市场产品准入要求,也有利于更深入理解英国外贸框架和监管体系的变化。为此,本文从技术法规、监管机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角度出发,解析英国“脱欧”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变化,以期为我国出口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
-
林晓君;
姜婷
-
-
摘要:
电子信息产品是我国对英出口贸易的重点产品之一,“脱欧”后,英国将实施一套新框架的产品准入体系,给电子信息产品输英带来了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产品准入体系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关联,后者包括了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这几部分内容。为此,本文从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的角度出发,解析“脱欧”后英国电子信息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出口企业、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
-
-
-
摘要:
“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商品包装)”(以下简称包装中心),是商务部2005年首批成立的19家“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之一,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被授予包装中心承担单位。包装中心主旨是为国内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商品包装技术服务,主要职能包括5个方面:一是管理出口市场技术准入条件,编制《出口商品包装技术指南》并负责维护更新;二是组织开展相关技术评议、服务与咨询工作;三是提炼《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重点发展技术目录》,建立出口商品技术竞争力监测体系;四是负责出口市场所要求的技术标准、认证体系衔接,并开展相应的推广与服务;五是配合做好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订和推广工作。
-
-
-
顾玮琼
-
-
摘要:
牙膏作为化妆品大类下的一个小品类,在出口贸易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障碍也可折射出目前中国化妆品或消费品出口中所面临的技术性障碍.通过历年牙膏出口业务中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介绍企业以积极态度应对的经验及措施,提出在技术合规性、标准认定以及清关要求等各方面的解决方式.
-
-
薄昱民
-
-
摘要:
我国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经济体。20世纪下半叶起,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家、地区间的经贸关系日趋开放,在世界平均关税水平大幅下降的同时,非关税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凸显。以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被各国重点关注并使用。
-
-
-
-
郑深;
赵言冰;
陈志田;
李臣
- 《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节能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耗能产品的主要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分析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现状及发展趋,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协调互认的模式,建立评价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我国参与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基本对策.
-
-
郑深;
赵言冰;
陈志田;
李臣
- 《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节能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耗能产品的主要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分析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现状及发展趋,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协调互认的模式,建立评价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我国参与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基本对策.
-
-
郑深;
赵言冰;
陈志田;
李臣
- 《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节能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耗能产品的主要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分析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现状及发展趋,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协调互认的模式,建立评价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我国参与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基本对策.
-
-
郑深;
赵言冰;
陈志田;
李臣
- 《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节能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耗能产品的主要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分析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现状及发展趋,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协调互认的模式,建立评价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我国参与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基本对策.
-
-
郑深;
赵言冰;
陈志田;
李臣
- 《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节能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耗能产品的主要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分析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现状及发展趋,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协调互认的模式,建立评价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我国参与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基本对策.
-
-
郑深;
赵言冰;
陈志田;
李臣
- 《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节能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耗能产品的主要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分析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现状及发展趋,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协调互认的模式,建立评价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我国参与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基本对策.
-
-
郑深;
赵言冰;
陈志田;
李臣
- 《2008年中国关键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推进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节能领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耗能产品的主要贸易壁垒,本文通过分析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现状及发展趋,合我国情况,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协调互认的模式,建立评价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我国参与节能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协调互认的基本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