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

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输送导管、选择型导管,用于帮助其他器械通过的输送导管由底座一和管体一组成,底座一与管体一头端相连,用于卡入需要治疗的血管内的选择型导管由底座二和管体二组成,管体一和管体二均由外层、加强层、光滑层组成,外层、加强层、光滑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在一起。本发明通过该套件中的输送导管,为经桡介入神经血管时提供了更稳定的支撑,可以使其它器械能顺利通过,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该套件的选择型导管,使得经桡动脉入路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将为患者带来无需卧床以及能够降低成本的好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6036444B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心岭医疗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310344244.0

  • 发明设计人 张义华;黄玉洁;

    申请日2023.04.03

  • 分类号A61M25/00(2006.01);

  • 代理机构苏州拓源科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33;

  • 代理人蔡金花

  •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菱湖大道97-1兴业楼D405

  • 入库时间 2023-06-26 18:42: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5-30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经桡动脉入路 (transradialaccess,TRA)在冠脉介入诊疗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已被指南推荐为首选入路。根据中国冠脉介入治疗注册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 TRA冠脉介入应用率已达 96.37%。而 TRA在神经介入领域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高质量和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TRA神经介入专用器械的研发、小型化神经介入器械的应用及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TRA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亦将更趋完善和成熟。

TRA神经造影或治疗相比于TFA(经股动脉入路)具有显著优势。从患者角度而言,经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造影或治疗手术,具有不暴露患者隐私,穿刺点并发症少、无需卧床制动、术后恢复快、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和护理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从术者的角度而言,在并发症的处理频率、并发症的复杂程度以及护理工作量方面也都明显减少。但由于经桡动脉入路到达脑供血动脉的路径较为迂曲,尤其是在主动脉弓上需要从朝向足侧反向到朝向头侧,选择性插管过程 更为繁琐,导管操控及获得满意的支撑更为困难,对主动脉弓上二级血管选择性插管成功率更低,对大部分介入医生而言,受到的X线照射量也明显更大。

目前缺乏专用的器械是限制TRA神经介入治疗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使用常规器械TRA建立通路虽可完成手术,但现有的TRA神经介入手术没有专用的套装,是用5F的冠脉造影导管和其他应用器械,如导管鞘、远端通路导管、加硬导丝、泥鳅导丝等。该种设施缺少一个通路,容易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且由于造影导管是借用为冠脉设计的器械,头端柔韧长度不足,后端支撑性不足的缺陷,造成手术无法快速的实现弓上成型、在输送导管时易发生打折、导管掉进弓内等情况。因此亟待研发TRA神经介入的专用器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套件中的输送导管,为经桡介入神经血管时提供了更稳定的支撑,可以使其它器械能顺利通过,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该套件的选择型导管,使得经桡动脉入路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将为患者带来无需卧床以及能够降低成本的好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输送导管、选择型导管,用于帮助其他器械通过的输送导管由底座一和管体一组成,底座一与管体一头端相连,用于卡入需要治疗的血管内的选择型导管由底座二和管体二组成,底座二与管体二头端相连,管体一和管体二均由外层、加强层、光滑层组成,外层、加强层、光滑层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在一起,管体一与底座一内的导孔相连通,管体二与底座二内的导孔相连通,选择型导管穿过输送导管;

所述管体一的制备方法为,

S11、首先将管体一的光滑层装载在一根圆棒一上,所述圆棒一的直径为1.5-3mm,圆棒一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S12、在光滑层上编织加强层;

S13、将显影环装载在光滑层上,然后将外层装载在加强层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0-280℃之间,加热时间为5-1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一抽离;外层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离底座一最远的一段为尾段,离底座一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

S14、将外层的尾段上多余的材料切除,尾段长度为1-3mm,然后将尾段放入带有倒角的磨具中,并在温度为200-300℃中加热5-10秒,完成后取出并自然冷却;

S15、在外层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一一端插入到底座一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一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16、将管体一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

所述管体二的制备方法为,

S21、首先将管体二以装载或挤出或覆膜的方式置于一根圆棒二上,所述圆棒二的直径为1.0-2mm,圆棒二材质为不锈钢或尼龙;

S22、在光滑层上编织加强层;

S23、在加强层的端头缠绕一根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金属线圈和加强层焊接连接在一起;

S24、将外层装载在加强层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0-280℃之间,加热时间为5-1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二抽离;外层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离底座二最远的一段为尾段,外层离底座二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尾段长度为2-10mm,外层除尾段之外的部分的长度为5-15cm;

S25、将管体二基体放进加热模具中塑形,然后放进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130℃,加热时间为5-10分钟,完成后取出管体二后自然冷却;

S26、在外层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二一端插入到底座二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二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27、将管体二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

具体地,步骤S11中,所述圆棒一的直径为2.10mm,圆棒一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尼龙;

步骤S21中,所述圆棒二的直径为1.30mm。

具体地,所述管体一的加强层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连接在底座一上,前段的网格密度为50-100ppi,后段的网格密度为80-120ppi;

管体二的加强层的网格密度为50-100ppi。

具体地,步骤S16中,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一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一浸没于溶液管内30-120秒,接着让管体一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一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0.5-2mm/s,管体一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1-5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步骤S27中,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二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二浸没于溶液管内30-120秒,接着让管体二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二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0.5-2mm/s,管体二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1-5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具体地,所述外层为尼龙弹性体或TPU。

具体地,所述加强层为不锈钢丝或镍钛丝或玻璃纤维编织而成的网层。

具体地,所述光滑层为聚四氟乙烯或PE内层。

具体地,所述管体一的尾端设有用于在X光下显影的标记带,标记带的材质为不透射线材质, 管体二的尾端设有锥形头。

具体地,所述标记带的材质为铂或铱或钨或具备生物相容性的油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套件中的输送导管,为经桡介入神经血管时提供了更稳定的支撑,可以使其它器械能顺利通过,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通过该套件的选择型导管,使得经桡动脉入路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将为患者带来无需卧床以及能够降低成本的好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输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选择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选择型导管的剖视图;

图中1. 输送导管,2. 选择型导管,3. 外层,4. 加强层,5. 光滑层, 6. 标记带,11. 底座一,12. 管体一, 21. 底座二,22. 管体二,23.锥形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输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选择型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选择型导管的剖视图。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高柔性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套件的制备方法,该套件包括输送导管1、选择型导管2,用于帮助其他器械通过的输送导管1由底座一11和管体一12组成,底座一11与管体一12头端相连,用于卡入需要治疗的血管内的选择型导管2由底座二21和管体二22组成,底座二21与管体二22头端相连,管体一12和管体二22均由外层3、加强层4、光滑层5组成,外层3、加强层4、光滑层5由外到内依次设置在一起,管体一12与底座一11内的导孔相连通,管体二22与底座二21内的导孔相连通,选择型导管2穿过输送导管1;

所述管体一12的制备方法为,

S11、首先将管体一12的光滑层5装载在一根圆棒一上,所述圆棒一的直径为1.5-3mm,圆棒一材质为金属或塑料;

S1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13、将显影环装载在光滑层5上,然后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0-280℃之间,加热时间为5-1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一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一1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离底座一1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

S14、将外层3的尾段上多余的材料切除,尾段长度为1-3mm,然后将尾段放入带有倒角的磨具中,并在温度为200-300℃中加热5-10秒,完成后取出并自然冷却;

S15、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一12一端插入到底座一1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一1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16、将管体一1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

所述管体二22的制备方法为,

S21、首先将管体二22以装载或挤出或覆膜的方式置于一根圆棒二上,所述圆棒二的直径为1.0-2mm,圆棒二材质为不锈钢或尼龙;

S2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23、在加强层4的端头缠绕一根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金属线圈和加强层4焊接连接在一起;

S24、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0-280℃之间,加热时间为5-1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二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尾段长度为2-10mm,外层3除尾段之外的部分的长度为5-15cm;

S25、将管体二22基体放进加热模具中塑形,然后放进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130℃,加热时间为5-10分钟,完成后取出管体二22后自然冷却;

S26、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二22一端插入到底座二2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二2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27、将管体二2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

步骤S11中,所述圆棒一的直径为2.10mm,圆棒一的材质为不锈钢或尼龙;

步骤S21中,所述圆棒二的直径为1.30mm。

所述管体一12的加强层4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连接在底座一11上,前段的网格密度为50-100ppi,后段的网格密度为80-120ppi;

管体二22的加强层4的网格密度为50-100ppi。

步骤S16中,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一1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一12浸没于溶液管内30-120秒,接着让管体一1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一1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0.5-2mm/s,管体一1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1-5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步骤S27中,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二2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二22浸没于溶液管内30-120秒,接着让管体二2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二2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0.5-2mm/s,管体二2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1-5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所述外层3为尼龙弹性体或TPU。

所述加强层4为不锈钢丝或镍钛丝或玻璃纤维编织而成的网层。

所述光滑层5为聚四氟乙烯或PE内层。

所述管体一12的尾端设有用于在X光下显影的标记带6,标记带6的材质为不透射线材质, 管体二22的尾端设有锥形头23。

所述标记带6的材质为铂或铱或钨或具备生物相容性的油墨。

该套件的使用方法为:按介入手术步骤先进行桡动脉穿刺,置入导丝,利用7F超薄壁导管鞘建立通道,导引导丝于内部引导,经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到达主动脉弓,并进一步送至降主动脉。然后将7F的输送导管1的管体一12送至锁骨下动脉。再在输送导管1中内叠中间导管和选择型导管2,一次推送,待选择型导管2将到达主动脉弓时,缓慢回撤导丝,整体推送选择型导管2,使其在主动脉弓内恢复成预塑形状态,通过旋转成袢、回撤、推送等动作,将选择型导管2的尾段对准并进入左颈总动脉入口。再进一步整体缓慢回撤选择型导管2、导引导丝。在选择型导管2伸直作用下,使其顶在主动脉弓下壁形成强有力支撑,并深入颈内动脉血管,此时已建立神经入路。由于中间导管材质较软,不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而选择型导管2已形成强有力支撑,并在此处形成了圆滑的通道,避免了中间导管打折问题的发生。依次再继续推送导引导丝,往颅内所需的颈内动脉或大脑动脉,中间导管顺延导引导丝也到达颈内动脉或大脑动脉。之后回撤导丝和选择型导管2。可在中间导管内置入手术治疗用的微导管微导丝、颅内扩张球囊、取栓器弹簧圈等。进行颅内闭塞、狭窄、脑梗死、动脉瘤等疾病。

实施例一:

管体一12的制备方法为,

S11、首先将管体一12的光滑层5装载在一根圆棒一上;

S1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13、将显影环装载在光滑层5上,然后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0℃之间,加热时间为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一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一1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离底座一1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从头段到尾段的材料依次为:PA12,硬度为75D;PEbax6333,硬度为60-65D;PEbax4033,硬度为40-45D;PEbax3533,硬度为30-35D,原料中均混合有硫酸钡显影剂。

S14、将外层3的尾段上多余的材料切除,尾段长度为1-3mm,然后将尾段放入带有倒角的磨具中,并在温度为200℃中加热5秒,完成后取出并自然冷却;

S15、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一12一端插入到底座一1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一1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16、将管体一1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一1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一12浸没于溶液管内30秒,接着让管体一1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一1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0.5mm/s,管体一1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1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管体二22的制备方法为,

S21、首先将管体二22以装载或挤出或覆膜的方式置于一根圆棒二上;

S2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23、在加强层4的端头缠绕一根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金属线圈和加强层4焊接连接在一起;

S24、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80℃之间,加热时间为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二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尾段长度为2-10mm,外层3除尾段之外的部分的长度为5-15cm;从头段到尾段的的材料依次为:PA12,硬度为75D;PEbax6333,硬度为60-65D;PEbax4033,硬度为40-45D;PEbax3533,硬度为30-35D,原料中均混合有硫酸钡显影剂。

S25、将管体二22基体放进加热模具中塑形,然后放进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80℃,加热时间为5分钟,完成后取出管体二22后自然冷却;

S26、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二22一端插入到底座二2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二2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27、将管体二2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二2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二22浸没于溶液管内30秒,接着让管体二2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二2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0.5mm/s,管体二2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1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输送导管的测试数据:

选择型导管的测试数据:

实施例二:

管体一12的制备方法为,

S11、首先将管体一12的光滑层5装载在一根圆棒一上;

S1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13、将显影环装载在光滑层5上,然后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00℃之间,加热时间为10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一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一1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离底座一1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从头段到尾段的材料依次为:PA12,硬度为75D;PEbax6333,硬度为60-65D;PEbax4033,硬度为40-45D;PEbax3533,硬度为30-35D,原料中均混合有硫酸钡显影剂。

S14、将外层3的尾段上多余的材料切除,尾段长度为1-3mm,然后将尾段放入带有倒角的磨具中,并在温度为240℃中加热8秒,完成后取出并自然冷却;

S15、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一12一端插入到底座一1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一1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16、将管体一1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一1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一12浸没于溶液管内80秒,接着让管体一1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一1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1.5mm/s,管体一1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3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管体二22的制备方法为,

S21、首先将管体二22以装载或挤出或覆膜的方式置于一根圆棒二上,所述圆棒二的直径为1.0-2mm,圆棒二材质为不锈钢或尼龙;

S2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23、在加强层4的端头缠绕一根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金属线圈和加强层4焊接连接在一起;

S24、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10℃之间,加热时间为12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二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尾段长度为2-10mm,外层3除尾段之外的部分的长度为5-15cm;从头段到尾段的的材料依次为:PA12,硬度为75D;PEbax6333,硬度为60-65D;PEbax4033,硬度为40-45D;PEbax3533,硬度为30-35D,原料中均混合有硫酸钡显影剂。

S25、将管体二22基体放进加热模具中塑形,然后放进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6分钟,完成后取出管体二22后自然冷却;

S26、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二22一端插入到底座二2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二2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27、将管体二2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二2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二22浸没于溶液管内60秒,接着让管体二2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二2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1.2mm/s,管体二2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2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输送导管的测试数据:

选择型导管的测试数据:

实施例三:

管体一12的制备方法为,

S11、首先将管体一12的光滑层5装载在一根圆棒一上;

S1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13、将显影环装载在光滑层5上,然后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80℃之间,加热时间为1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一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一1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离底座一1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从头段到尾段的材料依次为:PA12,硬度为75D;PEbax6333,硬度为60-65D;PEbax4033,硬度为40-45D;PEbax3533,硬度为30-35D,原料中均混合有硫酸钡显影剂。

S14、将外层3的尾段上多余的材料切除,尾段长度为1-3mm,然后将尾段放入带有倒角的磨具中,并在温度为300℃中加热10秒,完成后取出并自然冷却;

S15、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一12一端插入到底座一1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一1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16、将管体一1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一1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一12浸没于溶液管内120秒,接着让管体一1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一1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2mm/s,管体一1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5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管体二22的制备方法为,

S21、首先将管体二22以装载或挤出或覆膜的方式置于一根圆棒二上;

S22、在光滑层5上编织加强层4;

S23、在加强层4的端头缠绕一根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镍钛,金属线圈和加强层4焊接连接在一起;

S24、将外层3装载在加强层4上,再套入热缩管内,放进加热磨具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80℃之间,加热时间为15分钟,完成后剥离热缩管,并将圆棒二抽离;外层3至少分为不同硬度的四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远的一段为尾段,外层3离底座二21最近的一段为头段,从头段到尾段的硬度依次递减,尾段长度为2-10mm,外层3除尾段之外的部分的长度为5-15cm;从头段到尾段的的材料依次为:PA12,硬度为75D;PEbax6333,硬度为60-65D;PEbax4033,硬度为40-45D;PEbax3533,硬度为30-35D,原料中均混合有硫酸钡显影剂。

S25、将管体二22基体放进加热模具中塑形,然后放进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30℃,加热时间为10分钟,完成后取出管体二22后自然冷却;

S26、在外层3的外缘涂抹一层紫外光固化胶,并将管体二22一端插入到底座二21的导孔内,然后用紫外线对紫外光固化胶进行固化,所述底座二21的材质为医用聚碳酸酯;

S27、将管体二22进行两次涂层,一次为底涂,一次为表涂,涂层完毕之后进行装袋和灭菌。涂层方式为,将管体二22竖直悬挂在架子上,下置装有涂层溶液的溶液管,将管体二22浸没于溶液管内120秒,接着让管体二22离开涂层溶液,管体二22浸入及提离涂层溶液的速度为2mm/s,管体二22完全离开涂层溶液后,打开365nm紫外灯进行5分钟的固化照射,紫外灯功率为2000W。

输送导管的测试数据:

选择型导管的测试数据: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